方坤河, 陳昌禮, 李維維, 蔣 君, 趙振華
(1.貴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59;2.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2)
摻于混凝土中的輕燒MgO具有延遲膨脹性能,可以補償壩體混凝土降溫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體積收縮,簡化溫控措施。然而,MgO摻量過高可能引起混凝土體積變形的不安定,這就存在MgO的允許摻量即安定摻量問題。水工混凝土中MgO的安定摻量可以借鑒GB/T 750—1992 《水泥安定性試驗方法 (壓蒸法)》和 《水泥砂漿安定性試驗方法 (試行)》[1]進行確定。 《水泥安定性試驗方法 (壓蒸法)》規(guī)定,當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壓蒸膨脹率不大于0.50%、硅酸鹽水泥壓蒸膨脹率不大于0.80%時,認為體積安定性合格,反之為不合格。不過,該方法規(guī)定試樣使用水泥標準稠度凈漿制作,這與實際混凝土中水泥漿的水灰比相差甚遠。此外,一般混凝土中還摻有摻合料和外加劑,它們都對試樣的壓蒸膨脹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水泥砂漿安定性試驗方法 (試行)》參照水泥安定性試驗方法,用水泥砂漿替代水泥標準稠度凈漿進行壓蒸試驗,將不同MgO摻量的水泥砂漿壓蒸膨脹率點繪成曲線,規(guī)定曲線中的拐點即為水泥砂漿壓蒸安定性的MgO極限摻量。
毛細孔多孔材料吸收浸潤液的動力學方法,是測量水泥石、砂漿和混凝土等多孔材料孔結構參數(shù)的通用方法[2]。水是浸潤水泥材料最方便的浸潤液。利用吸水動力學方法可以測定材料的吸水率 (即材料的顯孔隙率),通過材料的吸水過程可獲得材料孔隙的平均孔徑參數(shù)和孔徑均勻性參數(shù)。材料的吸水率越大,說明孔隙率越大,反之越小;孔徑均勻性參數(shù)α的數(shù)值在0~1之間,其值越接近于1,說明材料孔隙的孔徑越均勻;材料的平均孔徑參數(shù)λ(λ1或λ2)的數(shù)值越大,說明孔隙的孔徑越大,反之越小。
本文通過壓蒸安定性試驗和對應試樣的吸水動力學試驗,研究MgO摻量對試樣壓蒸膨脹率和孔隙率及孔隙構造的影響,以期對混凝土中MgO的安定性摻量的確定有所裨益。
(1)水泥。采用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密度3.06 g/cm3,比表面積355 m2/kg,標準稠度用水量27.5%,安定性合格,其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
表1 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的主要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2)MgO。采用遼寧海城東方滑鎂公司生產(chǎn)的輕燒MgO,密度3.394 g/cm3,細度 (0.045 mm篩的篩余)為26.8%,其主要化學成分見表2。
表2 MgO的主要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3)粗細骨料。采用灰?guī)r人工砂和碎石,取自貴州某水電站工地。人工砂的細度模數(shù)為2.43,屬中細砂,顆粒級配屬于第Ⅱ區(qū),級配良好,砂的視密度2.715 g/cm3,吸水率2.31%。粗骨料由工地加工成小石 (5~20 mm)、 中石 (20~40 mm)兩級。
(4)外加劑。采用奈系高效減水劑,其品質符合現(xiàn)行標準。
在實驗室拌制外摻MgO的水泥凈漿、砂漿和混凝土砂漿。其中,MgO的外摻量按膠凝材料總質量的百分數(shù)計。
(1)水泥凈漿的壓蒸試驗方法和試驗結果處理按 《水泥安定性試驗方法 (壓蒸法)》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
(2)砂漿、混凝土砂漿的壓蒸試驗方法和試驗結果處理按 《水泥砂漿安定性試驗方法 (試行)》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
(3)試驗使用砂漿的砂灰比為3.0。試驗使用的混凝土基準配合比為:一級配混凝土,水泥317 kg/m3、 水 174.5 kg/m3、 砂 873.5 kg/m3、 小石 1 113 kg/m3;二級配混凝土,水泥275 kg/m3、水151.3 kg/m3、 砂 850 kg/m3、 小石 510 kg/m3、 中石 765 kg/m3。試驗過程中通過改變減水劑的摻量以控制拌和物的坍落度在70~90 mm?;炷辽皾{的配合比,由相應級配混凝土去除粗骨料得到。
(4)介質的孔隙參數(shù)采用吸水動力學方法測定。使用與壓蒸試驗相同的原材料進行試驗,試件為邊長70.7 mm的立方體,靜置24 h拆模后置于標準霧室中養(yǎng)護至試驗齡期,在105℃條件下烘干至恒量,再冷卻至室溫后用感量為0.01 g的液體天平測定試件在水中的質量隨吸水歷時的變化。
不同MgO外摻量的水泥凈漿、水泥砂漿、一級配混凝土砂漿、二級配混凝土砂漿試件壓蒸膨脹率和孔隙參數(shù)試驗結果見表3~6;180 d吸水過程曲線見圖1。
從表3~6和圖1可以看出,若以壓蒸膨脹率曲線的拐點 (并參考壓蒸膨脹率不大于0.5%)進行控制,則本試驗的水泥凈漿MgO外摻量不應超過2.3%(考慮水泥本身含有2.47%的MgO,MgO總量應不超過4.77%);砂漿MgO外摻量不應超過4.5% (考慮水泥本身含有2.47%的MgO,MgO總量應不超過6.97%);一級配混凝土砂漿MgO外摻量不應超過4.5% (考慮水泥本身含有2.47%的MgO,MgO總量應不超過6.97%);二級配混凝土砂漿MgO外摻量不應超過5.5% (考慮水泥本身含有2.47%的MgO,MgO總量應不超過7.97%)。這時,試樣180 d的質量吸水率相對較低 (即孔隙率較?。?8~180 d吸水率的降低率較大,試樣的其他孔隙參數(shù) (如孔徑的均勻性、平均孔徑等參數(shù))隨齡期的延長有較大的改善。
表3 水泥凈漿試件壓蒸膨脹率和孔隙參數(shù)測試結果
表4 水泥砂漿試件壓蒸膨脹率和孔隙參數(shù)測試結果
表5 一級配混凝土砂漿試件壓蒸膨脹率和孔隙參數(shù)測試結果
表6 二級配混凝土砂漿試件壓蒸膨脹率和孔隙參數(shù)測試結果
圖1 180 d齡期吸水過程曲線
輕燒MgO之所以具有延遲膨脹性能,是因為水鎂石水化緩慢并具有膨脹性。水泥的水化是逐漸(但大部分在28 d之前)進行的,隨著水泥水化齡期的延長,水泥石越來越密實。適量的輕燒MgO的存在降低了水泥石的孔隙率,有利于孔隙構造的改善。而MgO過量則會破壞水泥石的結構,不利于孔隙構造的改善,甚至破壞水泥石密實度。這是水泥凈漿、水泥砂漿和一、二級配混凝土砂漿壓蒸膨脹率與MgO摻量關系曲線都出現(xiàn)拐點的原因,也是摻入過量的MgO時,試樣的質量吸水率或1 h的吸水過程線高于MgO外摻量為零的試樣的原因。
(1)隨著MgO外摻量的提高,水泥凈漿、砂漿和混凝土砂漿的壓蒸膨脹率增大。
(2)MgO的外摻量超過某一數(shù)值后,水泥凈漿、砂漿和混凝土砂漿的壓蒸膨脹率隨MgO外摻量的提高顯著增長,即出現(xiàn)了明顯的拐點。
(3)試樣的孔隙率及孔隙構造與MgO的外摻量有必然的聯(lián)系。根據(jù)介質的孔隙率及孔隙構造的觀測結果,可以評估介質的體積安定性。
(4)在MgO的安定摻量范圍內,隨養(yǎng)護時間的延長,介質的孔隙率降低較明顯,孔徑均勻性、平均孔徑等參數(shù)得到顯著的改善。
[1] 曹澤生,徐錦華.氧化鎂混凝土筑壩技術 [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2] A·E·謝依金(蘇), 等.水泥混凝土的結構與性能[M].胡春芝,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