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武,竇滿峰,李兆杰
(1.西北工業(yè)大學,陜西西安710072;2.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北京100094)
普通永磁同步電機的反電勢中含有大量諧波,波形不是理想的正弦波,對于電動機,會降低控制精度,增加損耗和轉矩脈動;對于發(fā)電機,則會降低發(fā)電的質(zhì)量。因此,削弱電機反電勢中的諧波,改善反電勢波形十分必要[1-3]。
目前,削弱反電勢諧波的常用方法有繞組方法、斜槽、磁性槽楔、分數(shù)槽等。繞組方法如短距、分布繞組不能完全消除反電勢中的諧波;斜槽、磁性槽楔會增加電機成本;分數(shù)槽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電機。
近年來不斷有調(diào)整磁極結構優(yōu)化反電勢波形的方法提出。對于表貼式磁鋼,有不等厚磁鋼、不同磁化強度磁鋼、Halbatch磁鋼等方法。但上述方法對磁鋼的加工精度、工藝性要求很高,成本較高[4-5]。
本文針對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采用普通的磁鋼,通過優(yōu)化磁極寬度以削弱反電勢中諧波,使永磁同步電機反電勢波形接近正弦,該方法具有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本文以一臺60 kW、4極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為例說明該磁極優(yōu)化方法。
圖1(a)為優(yōu)化前的對稱結構,各磁極的寬度為θa;圖1(b)中,保持極間寬度θc不變,即保持磁鋼總寬度不變,磁極PM1的寬度由θa調(diào)整至θb1,其相鄰磁極PM2寬度調(diào)整為θb2,轉子沿PM1、PM3的平分線左右對稱。
為表征磁極的變化程度,設θb1與θb2的比值為k:
圖1 磁極寬度優(yōu)化方法
反電勢的諧波由氣隙磁密的諧波引入,故分析k值變化對氣隙磁密各次諧波的影響。
優(yōu)化后的不等寬磁極結構電機空載氣隙磁密波形可等效成如圖2所示的波形。
圖2 空載氣隙磁密波形
對磁密波形進行傅里葉分解,氣隙磁密隨位置角θ變化的表達式:
式中:an為第n次諧波的幅值,其表達式:
式中:B1、B2分別為不同極性磁極下的氣隙磁密幅值;θb1、θb2間的關系為式(1),即:
根據(jù)磁路計算和有限元仿真,可得:
式中:p為極對數(shù),本例中為2。諧波幅值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故分析幅值較大的 5、7、9、11、13 次諧波,將式(4)、式(5)代入式(3)并作出諧波幅值隨k值的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氣隙磁密各次諧波的幅值隨k值的變化曲線
由圖3可知,當k=1時,諧波幅值最大,諧波隨著k值的變化而變化,說明選擇適當?shù)膋值可有效減小氣隙磁密諧波的幅值,從而削弱反電勢中的諧波。
以該60 kW永磁同步電機為例進行有限元分析。電機繞組為雙層短距分布式繞組,三相對稱,Y型連接。
用電壓波形正弦性畸變率kM來衡量優(yōu)化方法對反電勢諧波的削弱程度以及波形接近正弦的程度。
電機取不同k值,仿真電機反電勢,利用傅里葉分解求出反電勢的電壓波形正弦性畸變率kM,kM隨k值的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kM與k間關系的仿真曲線
隨著k值的變化,反電勢基波幅值也會發(fā)生變化,基波幅值隨k值變化的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基波幅值隨k的仿真變化曲線
由圖4、圖5可知,選擇k值時,考慮諧波削弱效果的同時應兼顧基波的變化,應選擇既可有效削弱諧波,基波幅值也不會大幅減小的k值。
本例選擇k=1.25,優(yōu)化后電壓波形畸變率kM=1.84%,基波幅值 E1=264.0 V;優(yōu)化前 k=1時,kM=8.12%,基波幅值 E1=268.6 V。優(yōu)化后反電勢的電壓波形正弦性畸變率減小了77.3%,而基波幅值只減小了1.72%,優(yōu)化前后反電勢波形對比如圖6所示,優(yōu)化后反電勢波形更接近正弦。
圖6 優(yōu)化前后反電勢波形對比
本文提出了一種磁極寬度優(yōu)化以削弱永磁同步電機反電勢諧波方法,使反電勢波形接近正弦。以一臺60 kW永磁同步電機為例,理論分析和有限元仿真表明該磁極寬度優(yōu)化方法對諧波有削弱作用。仿真結果表明:相比優(yōu)化前,優(yōu)化后電壓波形畸變率減小了77.3%,說明本文提出的磁極寬度優(yōu)化方法可有效削弱永磁同步電機反電勢的諧波,使波形更接近于正弦。
[1] 李景燦,廖勇.考慮飽和及轉子磁場諧波的永磁同步電機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3):60-66.
[2] Guemes J A,Iraolagoitia A M,Del Hoyo J I.Torque Analysis in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a comparative study[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11,26(1):55-63.
[3] 朱德明,邱鑫,王慧貞.集中非疊繞組的繞組因數(shù)對電勢諧波抑制[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8,12(6):650-654.
[4] 徐英雷,李群湛,王濤.永磁同步電機空載氣隙磁密波形優(yōu)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44(4):513-516.
[5] 符敏利.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牽引電機設計[J].變流技術與電力牽引,2007(5):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