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林(甘肅省圖書館,蘭州 730000)
《四庫全書》的編纂,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和學術研究價值,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多年來,有關《四庫全書》的研究始終沒有間斷過,涌現出了一大批研究學者,出版了大量的學術成果,這些成果為后世《四庫全書》的研究及四庫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本文就《四庫全書》的研究成果、研究內容和建立《四庫全書研究資源數據庫建設》做如下論述。
《四庫全書》成書之后,產生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重要著作,這些著作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薈要總目》《四庫全書薈要提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標注、《四庫全書考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禁毀書目》《禁書目合刻》《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四庫全書答問》《四庫全書纂修考》《四庫全書學典》《〈四庫全書總目〉研究》等一系列纂修《四庫全書》的副產品。[1]
20世紀20年代起,隨著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和西方先進印刷技術在中國的引進,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在圍繞著對《四庫全書》的使用和保護問題上,提出了許多建議,7次提出關于影印出版的事宜。經過多方努力,1935年商務印書館開始影印《〈四庫全書〉珍本》(12集),后世又陸續(xù)出版了一些四庫影印本、選印本、集印本以及補撰、續(xù)修之作;1983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0世紀80年代啟動編纂的《續(xù)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等文化工程,更是引發(fā)了《四庫全書》的續(xù)修熱、影印熱、選編熱;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1997年5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乾隆御覽《四庫全書薈要》(100冊),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004年鷺江出版社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線裝影印本,2004年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2006年杭州出版社的影印《文瀾閣四庫全書》以及《四庫全書》精粹、《〈四庫全書〉精華》《四庫全書》精品文存、《四庫類書叢刊》《四庫全書》國醫(yī)文庫、《四庫釋家集成》《四庫全書》子部精要、《〈四庫全書〉名物珍奇大圖典》等相繼出版。這些著作的出版,組成了龐大的“四庫典籍系統(tǒng)”。[2]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四庫全書》電子版開始出現,1994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電子版《四庫釋家集成》,1999年6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以180張光盤的新型文獻載體形式,出版發(fā)行了《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武漢大學出版社與濟南匯文科技開發(fā)中心共同開發(fā)了《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之后湖南華天集團、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及岳麓書社共同開發(fā)了《四庫全書全文電子版》。在開發(fā)《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同時,又陸續(xù)開發(fā)出了幾種與四庫相關的圖書的電子版。如《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存目補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禁毀書叢刊》《續(xù)修四庫全書》等。它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以特有的內容補充和完善著中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典籍系統(tǒng),不但極大地便利了學人對“四庫學”的研究,同時也為學者們構建了一個巨大的研究空間和平臺,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論題。
有關《四庫全書》及相關論著,據我們統(tǒng)計,自1908年—1949年,發(fā)表的文章(也包括部分通訊報道) 700余篇,1950—1979年的文章250余篇,1980—1990年 773篇,1991—2000年 1050篇,2001—2009年2118篇。從2000以后,研究論文逐漸增多,僅2005年就有論文300多篇。在這些論文中,涌現出來了一批著名學者,如陳垣、余嘉錫、胡玉縉、郭伯恭、張舜徽、王重民、楊家駱、崔富章、李裕民、周積明、黃愛平、楊晉龍、昌彼得、吳哲夫、劉兆佑、林慶彰、陳曉華等。他們分別從四庫全書的纂修研究、分類著錄、總目提要、??迸c考證、七閣四庫成書、文字獄與禁毀書、續(xù)修與影印、文獻數字化、文化價值評估等方面進行研究論述。[3]
近20年來,成立了一批四庫全書專門研究機構:1993年12月成立“海南大學《四庫全書》研究中心,1999年天津圖書館成立“四庫文獻中心”,2003年9月首都師范大學“《四庫全書》學術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成立,2005年武漢大學“四庫學研究所”成立。這些機構開展了一系列學術研討活動:1993年海南大學舉辦“中國首屆《四庫全書》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四庫全書研究》論文集兩部;1998年臺灣淡江大學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了“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圖書館工作與研究》開辟“四庫學研究”專欄,甘肅省四庫研究會出版了2部《四庫全書研究文集》(2005年)。這些研究機構大多把工作重點放在《四庫全書》及相關文獻的研究工作和相關文獻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工作上。[4]
《四庫全書》作為一部大型官修叢書,其纂修過程中有關的諭旨、奏折、信函、咨呈、清單在私家文獻中絕少記載,清史資料浩如煙海,有許多檔案文獻還散存于各種史料中,研究者通過這些對檔案資料的研究和整理,從不同側面研究《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代表著作有陳垣所輯《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編纂四庫全書始末》和金梁先生的《四庫全書纂修考》、張釜的《七閣四庫成書之次第及其異同》等。[5]
分類著錄研究主要包括《四庫全書》著錄圖書之論述及其選錄標準、疏謬、補正、訂誤、考證、輯佚等有關研究內容。主要著作如《〈書目答問〉并非對〈四庫〉分類法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四部分類法簡論》《從〈四庫全書〉小說著錄情況看乾嘉史學對清代小說目錄學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分類方法之研究》《<四庫全書>子部小說類圖書著錄之評議》等。[6]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我國最大的官修圖書目錄,著錄了清以前包括哲學、史學、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等領域的文化典籍一萬多種,是我國古代收書最多的目錄。自《四庫全書》問世以來,關于《總目》的研究便占據了主要的位置,學者對于各種古籍或論述,或根據新的發(fā)現給以正確的見解,或對具體問題提出正面的意見,為《四庫提要》做了不少匡謬、補缺和對總目得失、糾謬及各提要異同的研究工作。有關的研究著作有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辨證》、胡玉縉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等。[7]
自《四庫全書》編纂至今,歷代學者對其中各書的??笨甲C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也成為近20多年來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有關這些問題的考證研究很多,主要有邵懿辰、邵章這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莫友芝的《亭知見傳本書目》、陳垣的《四庫全書考異》、葉德輝的《四庫全書總目版本考》、葉啟勛的《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等。
人物研究主要包括《四庫全書》的編纂者、獻書者、所收書籍的作者、清代以來的研究者、收藏者、影印的倡導者等方面的人物研究、人物及著述。如程磊著《從〈四庫全書〉看焦竑》(《四川圖書館學報》1989年第4期)、《〈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北京籍獻書人傳略》(《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張學良倡導影印〈四庫全書〉》(《中國檔案》1995年第10期)、《毛澤東收藏過〈四庫全書〉嗎?》(《毛澤東思想研究》1996年第4期) 等。
《四庫全書》纂修過程復雜,時間跨度18年,中間又經歷了撤毀、增補,成書時間不一,對《四庫全書》的庋藏及七閣的歷史變遷、流傳利用研究也頗為重要。有關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中國藏書樓》《〈四庫全書〉的坎坷命運》《七閣四庫成書之次第及其異同》《文瀾閣與〈四庫全書〉》等。
《四庫全書》涉獵廣泛,可以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研究,如四庫書目,《四庫全書》地方著作的關系,與圖書館圖書排架的關系,四庫樓的建筑特色,與文字獄、禁毀書關系,四庫所收外國人著作考證,四庫標注等。代表著作有《四庫全書閩人著作提要》《〈四庫全書—史部〉關于臺灣、高山族的記述》《四庫禁毀書叢刊》等。
四庫全書在編纂之際,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和社會秩序,發(fā)生了對古籍的禁毀及改竄等毀壞古籍的行為,后世的學者為了弘揚中國文化和對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提出了影印、續(xù)修、選印等要求,對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許多成果。代表著作有《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影印四庫全書的意義》《二十世紀〈四庫全書〉的出版與研究》等。
自《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出版以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大辭典》等四庫副產品的電子化之后,近幾十年有關學者對四庫全書數字化有著不同態(tài)度,研究論著逐步增多。代表著作有張軸材的《〈四庫全書〉電子版工程與中文信息技術》(《電子出版》1999年第3-5期)、《中華古籍的數字化——〈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國電子出版》1999年第4期)、《〈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四大功能》(《中華讀書報》1998年5月6日第2版)、朱巖的《〈四庫全書〉電子版問世的啟迪》(《現代圖書情報技術》1999年第5期),這些著作針對學術界對四庫電子版的不同看法,對四庫電子版對古籍文獻的保護利用、數據庫功能、全文檢索功能、學術分析功能和開放擴充功能,對中國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等予以論述,對《四庫全書》書目數字化帶來的好處及重要意義都做了詳細科學的論述。[8]
《四庫全書》被看成是中國最大的“知識積累”工程,通過它的編纂,中國的學術基礎得到進一步加強,在收集、整理、保存古籍和人類文化的傳承方面具有廣泛的文化意義和價值。文化價值評估包括對《四庫全書》的評價、意義、影響、貢獻等的研究。代表著作有黃云眉《從主編者意圖上估計四庫全書之價值》、周積明的《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吳哲夫的《四庫全書所表現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考探》、計文德的《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等。
《四庫全書》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現,豐富了《四庫全書》的研究內容,但由于這些論著分散在各個不同的文獻里,給科研人員查詢資料帶來了不便。如何科學地把這些研究成果整理分類并提供給研究人員參考,便成為學者和圖書館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問題。
《四庫全書》原有正本七部。經長期戰(zhàn)亂,現在僅存三部半。經國家指令,文溯閣《四庫全書》1966年10月移藏甘肅。2005年7月8日,新建成的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正式開館。這是全國第一個《四庫全書》保護管理專業(yè)機構,它的建立為《文溯閣四庫全書》收藏保護、科學管理及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礎,推動了甘肅學術界對《四庫全書》及相關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
2005年7月1日,由甘肅省圖書館牽頭,聯合省內大學及文史研究單位,成立了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研究會的成立,為促進和加強《四庫全書》學術研究、保護利用,構筑了一個學術研究陣地及組織工作平臺。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甘肅的廣大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積極開展了對四庫全書編纂、四庫全書評價、四庫全書保護、四庫七閣比較等問題的研究,出版有《影印文溯閣四庫全書》(4種)、《四庫全書研究文集》(2冊),編有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通訊,辦有文溯閣《四庫全書》展等。甘肅部分高校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以翔實的文獻資料,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縝密的考證分析,就四庫全書的纂修以及西北文獻、四庫全書總目的史學與考據學,特別是對文溯閣《四庫全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討論,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涌現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青年學者和學科帶頭人,他們在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有關四庫研究、探索類學術文章40余篇。
為加強對該領域的學術研究與保護利用工作,甘肅省圖書館自2007年開始籌建“四庫全書研究資源數據庫”(以下簡稱“數據庫”)。此項工作是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全面搜集《四庫全書》及相關圖書的研究資源(包括相關人員的研究),加工整理并以數據庫形式發(fā)布出來,這項工作在西北乃至全國尚屬首次,填補了四庫研究型數據庫建設的一項空白,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四庫全書》及相關圖書研究交流平臺,成為教學、科研人員獲取四庫研究資源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徑,此項建設于2009年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項目,預計將在2012年建設完成。
“數據庫”定位于為科研、教學服務的具有較高科研性、學術性的專題特色資源數據庫,主要反映《四庫全書》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我們多年來對《四庫全書》研究相關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對《四庫全書》及研究信息加以甄別、篩選,分門別類地整理出有研究參考價值的資源,借助于清華同方TPI軟件平臺,利用數據庫形式在網上發(fā)布。數據庫設有導航系統(tǒng),用戶可據此查詢相關信息,實現《四庫全書》研究資源的充分共享。
我們將“數據庫”信息收錄范圍及重點大致規(guī)范為:《四庫全書》研究的重要成果;各種形式的《四庫全書》出版物;隨著四庫學的發(fā)展,不斷衍生出的一些新學科、新成果;各種現代化技術在《四庫全書》研究中的運用;大批圍繞《四庫全書》的編輯、保護、研究而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資料,皆為數據庫收錄的范圍及重點。
“數據庫”的類目設置必然要研究《四庫全書》本身的類目歸屬,研究當代分類法之形成與發(fā)展,梳理《四庫全書》研究的發(fā)展脈絡。我們參考了一些學者的觀點,對1900年以來的“四庫學”研究內容做了梳理。通過歸納整理,我們將《數據庫》類目設置了纂修概況、分類著錄、書目提要、版本輯佚、文獻研究、檔案續(xù)修、文化專制、人物論著、庋藏利用、學術研究、影印出版、相關專題、工具詞條、相關圖片、研究列表等15大類50子類,隨著《四庫全書》研究內容的不斷深入,類目將不斷調整。
“數據庫”的建設具體分為構建數據庫框架,創(chuàng)建導航體系(提供題名、作者、關鍵詞、出版時間、出版物等檢索字段),類目設置,信息搜集,信息審核及部分載體數字化轉換,數據錄入、標引,最后利用數據平臺發(fā)布上網等幾個步驟。
目前“數據庫”初具規(guī)模,已搜集加工了海內外四庫研究論文5000余篇,工具詞條1030條,圖片405幅。內容包括論文(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等)、專著(書目)、研究列表、研究學者簡介、著作書影、圖片、工具書(相關詞條)等部分。
文溯閣《四庫全書》在甘肅保存了40余年,甘肅省圖書館不僅在古籍文獻保存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而且對《四庫全書》研究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我們相信,“四庫全書研究資源數據庫”的建成,將是國內外研究《四庫全書》內容文獻之集大成,它從論文、論著、圖片、詞條、列表等各個方面為國內外學者提供文獻資源,是研究《四庫全書》的綜合性電子版的大型工具書,也是甘肅省圖書館為《四庫全書》這部宏偉的文化典籍所作的一份貢獻。
[1]鐘情四庫 共襄盛舉——天津圖書館“四庫文獻中心”與首都師范大學《四庫全書》學術研究中心同仁關于四庫學問題的一次座談會側記[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5):53-54.
[2]汪受寬,劉鳳強.《四庫全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史學史研究,2005(1):62-66.
[3]康爾琴.建國以來《四庫全書》研究論文概述[J].圖書館學刊,2002(6):63-64.
[4]林慶彰.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M].臺北:臺灣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
[5]李常慶.《四庫全書》出版研究[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6]王世偉.關于近年來《四庫全書》研究的若干問題[M].蘭州: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2005.
[7]楊晉龍.四庫學研究的反思[M].蘭州: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2005.
[8]周積明.四庫學歷史與思考[M].蘭州: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2005: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