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1日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一時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上世紀80年代末,紅遍大江南北的先鋒派代表作家馬原宣稱“文學已死”,并放棄了他所熱愛的寫作事業(yè)。30年后,莫言用自己的文學成就證明了他曾給讀者的明信片上寫的“文學活著”的題詞。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已非無名之輩。在31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發(fā)表了80余篇短篇小說、30部中篇小說、11部長篇小說、9部影視文學劇本和2部話劇作品,一直被視為中國當代的一流作家。他的作品風格獨特、語言犀利、想象狂放、敘事磅礴,有其特殊的文學魅力。1988年,根據(jù)其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粱》獲得了第三十八屆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故事片金熊獎。這是中國第一部走出國門并榮獲國際主流電影節(jié)大獎的影片,這也讓世界第一次知道了莫言的名字。也正是那一年,美國漢學家葛浩文教授翻譯了《紅高粱》和《天堂蒜薹之歌》。從此,莫言和他的作品便進入了國際視野。迄今,他的作品已有了英、法、德、俄、日、韓等十幾種語言的版本,是中國當代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之一。
有人曾經(jīng)戲稱“諾貝爾文學獎就像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陀螺”。因為在以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亞洲國家的作者寥寥無幾?!敖畼桥_”的瑞典有8位獲獎者,而偌大的亞洲迄今只有四位——印度的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中國的莫言。法國作家薩特曾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理由除了“個人不愿受獎項之累”外,還批評說這一獎項過于向西方傾斜。
莫言曾進修過的魯迅文學院副院長白描在談到莫言獲獎時說:“西方社會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文化落后。莫言此次獲獎,顯然是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認可。它背后的意義不亞于中國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因為奧運金牌更多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意志質量,而莫言的背后則有中國幾千年文化的支撐。”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獨特性就是其濃郁的中國特色,令人欣慰的是其作品的獨特性能為世界所理解。比利時根特大學語言哲學院的巴得勝教授說:“莫言獲獎,給世界又一次了解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機會,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文化事業(yè)的開放與進步?!?/p>
一部文學作品,越是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傳統(tǒng)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弦的共鳴力。瑞典著名詩人埃斯普馬克在談論莫言獲獎時說道:“(諾獎頒獎詞中)我們用的詞是‘幻覺的現(xiàn)實主義,而避免使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因為這個詞已經(jīng)過時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個詞,會讓人們錯誤地將莫言和拉美文學聯(lián)系在一起。當然,我不否認莫言的寫作確實受到了馬爾克斯的影響,但莫言的敘述方式來自于中國古老的敘事藝術,比如中國古老的神話和傳說。他將中國古老的敘事藝術與現(xiàn)代的現(xiàn)實主義結合在了一起,這是莫言自己的創(chuàng)造?!痹谖膶W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追求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也正是人類文明得以從文學中獲取發(fā)展與進步的原因所在。莫言獲獎,無疑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一次完美的對接。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