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平,王偉,李鵬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四川雙流,610225)
永寧河四級水電站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鹽源縣長柏鄉(xiāng)境內(nèi)的永寧河河段上,主要永久建筑物包括攔河閘壩、進水閘、泄洪閘、引水隧洞、調(diào)壓井、壓力管道、電站廠房、升壓站等。永久主要建筑物均按Ⅳ級建筑物設(shè)計,永久次要建筑物按Ⅴ級建筑物設(shè)計。取水樞紐采用閘壩取水方式,取水口為1#閘室,連接明渠采用混凝土襯砌長度150m,水流經(jīng)過進水前室與引水隧洞相接,多余進水隨溢流堰瀉出。引水隧洞全長8007.8m,其中分4個支洞,過水斷面為城門洞和圓形,過水斷面寬度b=3.4~3.8m,采用鋼筋混凝土砌筑。調(diào)壓井井口至下平洞中心高程的距離為61m,鋼筋混凝土襯砌后豎井直徑為12m。壓力管道主管長496m,鋼管內(nèi)徑3.4m,設(shè)置鎮(zhèn)墩6個。廠房布置在臥落河Ⅰ級階地,電站為兩臺混流式機組,總裝機容量4萬kW。
1#支洞開挖斷面為城門洞形,開挖斷面底寬4.0m,直墻高3.4m,頂拱半徑2.3m,成型過水斷面為底寬3.4m,直墻3m,頂拱半徑1.963m,采用全斷面方式開挖,C25鋼筋混凝土全斷面襯砌。
工程區(qū)內(nèi)地質(zhì)基本烈度為Ⅶ度,區(qū)域內(nèi)出露地層主要為四迭系上統(tǒng)楊家坪玄武巖和黑泥哨組砂巖、碳質(zhì)泥巖、泥質(zhì)灰?guī)r。其中,進水口為“V”形河谷,河床左岸基巖裸露,右岸覆蓋層為第四系崩坡積層。
1#支洞下游從主支交叉處往下游309m暨樁號1+147m處開始,圍巖出現(xiàn)較大塊破碎、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夾黃色泥巖伴有滲水,在開挖出的掌子面頂拱和邊墻部位出現(xiàn)大面積涌水(約20m3/h),屬于不穩(wěn)定Ⅴ類圍巖。樁號1+147m之前圍巖為玄武巖,圍巖穩(wěn)定性好,為Ⅲ類圍巖,施工過程中未進行支護處理。
永寧河四級電站于2008年3月10日復工后,在1#隧洞下游樁號1+147m處出現(xiàn)首次小規(guī)模塌方,隨后采用“超前導管+鋼支撐+頂拱鋪鋼模板”的支護措施。此處塌方長度1.0m(樁號1+147m~1+148m),從設(shè)計開挖斷面拱頂至塌腔頂部最高距離為1.0m。第一次隧洞塌方縱剖面如圖1所示。
此處的塌方段支護處理完后,采用“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的施工方法,“超前管棚+鋼支撐+頂拱鋪板”的臨時支護形式進行支護施工。結(jié)果剛放完炮,支護好的塌腔部位的2榀鋼支撐、鋼模板和管棚連同大量土石方一起垮塌,造成樁號1+147~1+151m部位4m長的塌腔;此塌腔頂部與原開挖斷面拱頂最高處的高差為3.0m,造成二次塌方,塌方體把第一次塌方后支護好的鋼支撐、超前管棚和鋼模板全部壓塌。第二次隧洞塌方縱剖面見圖2。
圖2 隧洞第二次塌方縱剖面示意
經(jīng)過業(yè)主、監(jiān)理工程師、設(shè)計代表和施工單位四方聯(lián)合到現(xiàn)場進行調(diào)查分析,認為該段隧洞兩次塌方均是由于地質(zhì)原因不太明確所致。
地質(zhì)原因:第一次塌方部位及其附近巖層就是玄武巖夾雜黃色泥巖,強風化,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呈塊狀,且全斷面均有大量滲水,屬于不穩(wěn)定的Ⅴ類圍巖。在鉆爆洞挖施工過程中,由爆炸震動和沖擊力作用下,不穩(wěn)定泥巖在水的浸潤作用下直接軟化不能自穩(wěn),形成塌落小塌腔,其居于起拱線以上右側(cè),呈倒錐形。
第一次塌方處的整個洞頂塌腔大面積滲水,不易噴護C20混凝土,回彈太大,70%以上的C20混凝土不能粘在巖面及泥巖表面,這樣就不能形成應(yīng)力圈,對拱頂以至塌腔部位形成支撐加固的作用。
在樁號1+147m以后的巖層中,不明確的大量黃色泥巖在開挖斷面起拱及拱頂部位,超前導管長為3m,間距30cm;超前錨桿打入巖層中,外露50cm,實際在未開挖洞段的巖石中起作用的增強結(jié)構(gòu)面整體強度性的超前管棚部分僅2.5m。在此承載力薄弱、夾大量泥巖的巖層中洞挖,雖然采用弱爆破一循環(huán)進尺在1m左右,但實際爆破在此巖層中一循環(huán)進尺居然到達1.5m以上,導致此時在巖層中作用的超前管棚長度僅1.0m,不能自穩(wěn),隨巖石塌方體一起將鋼支撐壓垮。
3.1.1 支護及開挖程序
臨時支護方式:采用“素噴+超前管棚+鋼支撐+鋼模板”。
工藝流程:塌方段進行危石排除→素噴8cm厚的C20混凝土→進行塌渣清理→支鋼支撐→打鎖腳錨桿→鋪鋼模板→起拱部位加固焊接→打超前管棚→爆破洞挖。
3.1.2 支護技術(shù)參數(shù)
素噴采用標號C20的混凝土,噴護厚度8cm,鋼支撐采用14號工字鋼,間距1m;連接筋采用φ16mm的鋼筋,鎖腳錨桿采用φ25mm的鋼筋,長度3m。起拱以上鋪鋼模板,預留孔洞;超前導管采用φ42mm的鋼管,長度3m,間排距30cm。
3.1.3 施工方法
首先對塌方的空腔及開挖斷面危石進行排除,對塌腔部位及整個斷面進行素噴處理。素噴處理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噴護C20混凝土3cm厚,待混凝土1h有一定的強度后再進行第二次素噴,素噴厚度為5cm,素噴總厚度為8cm。
其次支鋼支撐,鋼支撐采用14號工字鋼,鋼支撐的間距為1m,每榀鋼支撐打鎖腳錨桿20根,鎖腳錨桿與鋼支撐焊接牢固,鎖腳錨桿采用φ25mm的鋼筋,長度3m,鋼支撐兩邊直墻部位對稱打兩組共8根鎖腳錨桿,鋼支撐起拱部位上下側(cè)兩組對稱打8根鎖腳錨桿,鋼支撐頂拱兩側(cè)對稱打一組拱,4根鎖腳錨桿。在鋼支撐上鋪鋼模板,預留孔洞便于安裝焊接。
最后臨時支護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在起拱部位打超前導管,每根鋼管長度3m,掌子面那榀鋼支撐上打20個間距30cmφ42mm的孔洞,便于導管打入未洞挖的巖層中和形成均勻布置導管的作用。次段洞挖爆破采用弱爆破,周邊孔進行減弱的間隔裝藥。第一次塌方支護如圖3所示。
圖3 第一次塌方支護方案示意
3.2.1 施工情況描述
第一次小塌方處理完成后,開挖按照“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的原則,打超前管棚、鋼支撐的支護形式進行洞挖。由于圍巖地質(zhì)情況較差,滲水量大,全斷面夾雜大面積黃色泥巖,進尺1.5m后出現(xiàn)了二次塌方。塌方部位覆蓋了第一次塌方部位,并擴大塌方空腔,長度達到4m,高度為3m,將第一次塌方所處理好的鋼支撐全被壓塌,出現(xiàn)了二次塌方,主要為該段的強風化巖石與較大滲水相遇,造成再次塌方,且塌腔較大。
3.2.2 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由于此段巖層是玄武巖夾大面積黃色泥巖,泥巖遇到大面積滲水軟化,超前管棚在未開挖洞段的巖層中,作用的長度只有2.5m,且放了一炮進尺1.5m后,實際作用的長度只有1.0m,致使超前管棚的超前導管不能在未開挖的巖石中自穩(wěn),而產(chǎn)生塌方。
(1)具體措施:待此塌方段停工24h后,等圍巖稍穩(wěn)定后對塌腔的塌渣進行清理,將壓塌變形的鋼支撐、鋼模板及鋼管全部清理,再運用“拱上拱”的強支護方式施工。
從樁號1+145~1+147m退后2m開始,向掌子面支鋼支撐,用鎖腳錨桿固定,再與連接筋焊接形成整體結(jié)構(gòu),后掛網(wǎng)噴護。
從樁號1+147~1+151m塌腔段支鋼支撐,用鎖腳錨桿固定,連接筋與其焊接為整體。塌腔部位掛網(wǎng)噴護,先墊底素噴C20混凝土5cm,用工字鋼做成鋼支撐上的拱圈緊貼塌腔的網(wǎng)片及巖面,形成支撐應(yīng)力圈,用工字鋼作為點支撐與塌腔拱圈和鋼支撐拱圈焊接,再素噴C20混凝土10cm。支護完成后采用鋼支撐打超前管棚,采用拱上拱的強支護形式進行施工。
(2)技術(shù)參數(shù):從樁號1+151m處支鋼支撐,鋼支撐上打超前管棚。超前管棚采用φ42mm的鋼管制作,鋼管長度3m,間距30cm,仰角10°~15°,超前小導管的前端10~15cm左右制作成錐形。型鋼采用14號工字鋼制作,間距0.5m,鎖腳錨桿采用φ25mm的鋼筋,長度3m,鋼支撐左右邊墻對稱打兩組共8根鎖腳錨桿,起拱部位上下側(cè)對稱打兩組共8根鎖腳錨桿,拱圈上左右對稱打一組共4根鎖腳錨桿。塌腔的頂部先素噴5cm厚的C20混凝土,再掛網(wǎng)噴護,網(wǎng)片采用φ6.5mm鋼筋制作,間排距20cm,再噴護10cm厚的C20混凝土,以50cm的進尺距離為一個單元。
再次開挖采用4臺YT-28手風鉆鉆孔,孔徑φ42mm,爆破孔孔距0.3m,排距0.5m,孔深控制0.8m。2#巖石乳化炸藥、非電毫秒雷管分段起爆,炸藥單耗控制在0.3kg/m3左右。第二次塌方支護方案見圖4。
圖4 第二次塌方支護方案示意
為了使超前管棚的超前小導管尾部和型鋼完全結(jié)合成一個整體,在加工型鋼支撐時,其拱圈的工字鋼梁按照間距要求,用氣割加工成間距30cm的42mm直徑的圓孔。打超前導管便于操作和控制超前導管之間的間距。這樣即能與方案的均勻布置相吻和,又能與型鋼更好地結(jié)合成一個整體。加工示意如圖5、圖6所示。
圖5 拱上拱加工示意
圖6 第二次塌方臨時支護最后那榀鋼支撐加工示意
塌方段工程地質(zhì)很差,成洞十分困難,采用超前管棚的施工方法施工,鋼支撐、網(wǎng)噴、拱上拱構(gòu)成了縱橫交錯的整體支護體系,防止和限制了塌方、掉塊,使加固的圍巖和鋼支撐同時受力,提高圍巖的自穩(wěn)能力,且使以后的洞挖采用超前管棚的方法能順利進行。在后期施工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鋼支撐變形和圍巖失穩(wěn)垮塌現(xiàn)象,洞挖一切正常,且至2010年進行該段下游隧洞襯砌時未發(fā)生異常情況。
此段強支護的工程經(jīng)驗說明,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zhì)的實際情況,對地質(zhì)較差或很差部位的塌方段采用“鋼支撐+拱上拱+網(wǎng)噴”結(jié)合超前管棚的洞挖形式,基本能滿足工程施工和安全的需要,對類似地質(zhì)條件的工程施工有很好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