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心
某市的大超市“驚現(xiàn)”一款“十二年陳”的方便面,其包裝上赫然打著“保質(zhì)期”——自即日起到1998年2月28日,也就是說,它“出廠”已有十二年以上的“歷史”了!于是雖然報刊疾呼“那還能吃嗎”,盡管工商部門嚴令禁止,然而因為是“珍藏版”,仍然炙手可熱,消費者仍然趨之若鶩。
國人酷愛“老東西”,所以酒席上一瓶干紅,說它是“陳年酒”,其“陳”之“年”,早超過了那片葡萄種下去的年代;所以家里面一張國畫,說它是“文物”,其畫作之時,甚至早過了那宣紙發(fā)明的年代。這倒也罷了。一所剛過百年校慶的大學(xué),非要與兩千二百年前漢武帝的“太學(xué)”與后來魏晉的“國子監(jiān)”一脈相承,于是幾乎要成為世界上最老的學(xué)校。
當(dāng)然中國人確有資格“倚老賣老”。然而這個地球上,比較“老”的,也不止中國一家。比如法蘭西人,他們“賣老”,并認為法語才是文明的正宗,但法國人真的是“倚老”,你看巴黎的主城區(qū),沒有一棟房子是新的,你要造高樓大廈,玻璃幕墻,請你到新區(qū)去——他們認為“日新月異”不是本事,“一年一個樣”也不敢茍同,“一百年不動搖”,不變,才是真功夫。可是中國人卻不一樣,喜歡處處“舊貌變新顏”,多少歷史古城,崛起了摩天大樓,多少悠悠古跡,攔腰筑起了立交橋和索道?說中國人“倚老”,卻不珍惜“老”,重在“賣老”,也許沒有錯。
話又說回來,中國人喜歡歷史,酷愛“珍藏”,但“老東西”又有多少呢——便是那一包“十二年陳”的方便面,不是也有人說它是假的嗎?其實這也不打緊,不是還有“高仿”嗎——不久前有友人去某風(fēng)景區(qū),青山綠水白云清泉,但是還不夠,還缺少一個“典故”。于是親聞“一把手”對策劃公司老總說,要攢個故事才好,老總一拍胸脯,說沒問題,您要多久的?領(lǐng)導(dǎo)伸出兩個手指,老總即刻領(lǐng)命——“那就兩千年吧”。
呵,原來是這樣一包“方便面”,原來是這樣一件“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