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桑
我住的小區(qū)和本城的任何一個小區(qū)一樣,從最開始的簇新清冷,到如今在鄰里溫情中逐漸透出年久失修的味道,在這變化中,小區(qū)外圍的商鋪也如同樹上的枝葉一般,逐漸枝繁葉茂。
樓市紅火時,樓下同時有5家中介公司。當看著它們一家家關門,便知道寒冬來了。后來突然冒出4家韓國餐館和韓國食品店,因為小區(qū)里多了若干相貌如同韓劇配角模樣的外國友人。湘菜、川菜、東北菜和潮州菜一直輪番上陣,幾家服裝店總是一茬一茬地換人,幾家美容店卻經久屹立。
小K,原來是一家便利店的職員,后來便利店倒了,他就在茶餐廳收銀,茶餐廳變成水果檔之后,他換到沖印店門口賣盜版碟,再后來,我每次去沖印店洗照片,他都高效地幫我PS證件照或者給我沖洗的建議,似乎已經升級為老板。
多變的,似乎還有他的感情生活,帶著撲朔迷離的姿態(tài),激起了我這個師奶多余的好奇心。
第一次在小區(qū)之外見到他,是在電影院。他身邊有個年輕女人,看著面熟,后來經老媽提示,才想起來是書店的湖北小妹。小K和我簡單地點頭招呼后,就轉身去買票,書店小妹走過去試圖挽著他的胳膊,他看似不經意地抽離,讓小妹的手委屈地退回原地。我老媽對我說:“上次看著小K還帶著一個孩子,似乎已經結婚生子了?”
沒過多久,我就在附近超市的兒童游樂區(qū)見到了小K和那個孩子,還有燒烤店老板娘。至少從我目力所及,這是正常的一家三口所展示的圖景(雖然我清晰地記得燒烤店老板另有其人)。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小K其實還算相貌端正,如果把周圍的商鋪男女看作是一場社區(qū)版《非誠勿擾》的話,他尚可算是人氣男嘉賓,在與住戶或其他商戶的良好互動中,散發(fā)出一種熟稔的淡定和親和力(真像一段推薦感言)。
后來,那個一直給我做美容的小妹告訴我,小K和燒烤店老板娘早就眉來眼去了。我掐指一算,這個“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年前。“所以啊,都不知道那個小孩是誰的。不過呢,燒烤店老板也經常打老婆,說是去年底卷了一筆錢消失了?!蔽姨稍诿廊菰旱拇采希贿厯男∶脵M飛的唾沫濺到我的臉上,一邊在想,小K如今是沖印店老板,和燒烤店老板娘也算是“門當戶對”,若有真愛又有親生兒子,倒也是個大團圓的結局。
我又想,或許,我這樣的老住戶,也是他們茶余飯后的談論對象吧。我們在各自的世界里擔任主演,又在別人的故事里擔任旁白或配角,生活從來都不缺少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