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鏈丟失前后的馬蒂爾德
馬蒂爾德是故事中小公務員的妻子,她美麗卻貧窮,高傲卻無奈。小說圍繞著借項鏈、丟項鏈的線索,刻畫了女主人公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變化,從沒有項鏈的憂傷——借到項鏈的興奮——丟失項鏈的絕望——還清項鏈欠款的坦然,將女性復雜矛盾的心理變化詮釋得十分到位,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資本主義里金錢至上的本質(zhì)和豪華卻糜爛的風氣。
馬蒂爾德天生麗質(zhì),一心幻想著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可無奈只嫁給了一個小公務員,她內(nèi)心的不平衡和委屈讓她想盡辦法去抬高自己的“身價”。在一次赴宴中,她向女友借來一串鉆石項鏈,驚艷舞會,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并大出風頭。然而,回家后她發(fā)現(xiàn)項鏈不見了!這使她的心情跌到谷底,絕望悲傷。為了賠償項鏈,她和丈夫辛苦了十年才還清。十年中,她任勞任怨,再也沒有了奢望。最后,她偶然知道原來那條項鏈不過是一件贗品,失聲無助充滿了她的腦海。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語言明快細膩,人物心理刻畫惟妙惟肖,尤其將女性心理中自私、虛榮、無奈、悲傷、誠實、堅強的細節(jié)描寫得非常到位,在諷刺那些虛榮心理者的同時又塑造了一個虛榮而不失淳樸、勤勞的女性形象。
小小的一串項鏈,讓馬蒂爾德歡喜、悲傷、痛苦、成熟。其實,馬蒂爾德的變化也代表了眾多女性的心理世界。下面一起來剖析馬蒂爾德復雜矛盾的人物形象。
二、 馬蒂爾德矛盾的人物性格分析
(一)誠實天真卻莽撞愚蠢的一面
瑪?shù)贍柕率翘煺娴?,她不涉世事,在得知為之辛苦了十年的項鏈是假的之前,她都天真地以為富人的首飾物品都是真貨,從借項鏈到賠償?shù)氖曛卸疾辉鴳岩蛇^。她和她的丈夫是實誠的,同時也是天真的。在小說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她沒有想到過要買條假的寶石項鏈去參加舞會,也沒想著買條假的項鏈去賠償友人。這與上流社會的有錢人那種弄虛作假相比,要規(guī)矩老實本分得多了。這是馬蒂爾德的一個優(yōu)點,雖是自己造成的錯誤,但起碼她老實地面對了,這是體現(xiàn)了女性心理中天真誠實的一面。較之現(xiàn)代的社會,如果一個富婆手戴一枚鍍金的假戒指,人們也會相信那是真的黃金;而窮人戴一枚真的金戒指,就算把發(fā)票拿給人看,仍會有人懷疑發(fā)票都是假的。這就是人性的一個悲哀點,容易被表面假象所迷惑,這也說明人性本善吧。
再來看馬蒂爾德莽撞愚蠢的一面。本身窮得只買得起鮮花來配的她,卻在丈夫的慫恿下向女友去借了條價值不菲的鉆石項鏈,并且在借到了項鏈后沒有細心保管,結(jié)果在洋洋得意的情況下弄丟了項鏈,這體現(xiàn)了馬蒂爾德的莽撞和愚蠢。得意忘形,于是樂極生悲了。她向別人借自己買不起的東西還不知道要好好保管是瑪?shù)贍柕卤瘎‘a(chǎn)生的根源,也是不可原諒的錯。
(二)幸運與倒霉的一面
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時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要懂得珍惜擁有的幸福。幸運與倒霉是對反義詞,然后在馬蒂爾德的身上卻集中體現(xiàn)了。倒霉的馬蒂爾德竟然把“價值不菲”的項鏈遺失了,這顛覆了她一生的生活,很少人會將脖子上掛著的項鏈弄丟,而倒霉的馬蒂爾德就位列其中,只能說這是上帝的安排?;榍熬驮谧龌夜媚锏拿缐舻鸟R蒂爾德無奈嫁給小職員,也許婚后的馬蒂爾德還覺得自己相當?shù)牡姑梗瑳]有機會遇見富人,于是她的美夢就在婚后仍一直繼續(xù)著,舞會的赴約讓她終于獲得與上流社會的有錢人認識的機會了,連部長都注意她了。但她卻弄丟了借來的項鏈,設想一下,項鏈應該沒有被哪個部長、局長拾到,但驚艷舞會的馬蒂爾德走了,為什么沒有部長發(fā)來追求的信號呢,是因為她后來搬了家?還是因為身上穿的并不高檔的衣服讓部長們失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哪個部長真的看上馬蒂爾德了,最多也只能是讓她成為一個情人,幾年后,她將被無情地拋棄。當迷戀不再時馬蒂爾德的命運就會像福樓拜筆下的包法利夫人那樣,悲哀地終其一生。從這點來看,項鏈的丟失結(jié)束了馬蒂爾德終日虛幻的美夢,讓她懸崖勒馬,學會真實地生活。包利法奶奶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包法利夫人的癥結(jié)所在,“那就是逼用兩只手干活,要她學會去做事!要是她像別人那樣,必須要用自己的雙手來掙錢過日子,她(包法利夫人)就不會成天無所事事,胡思亂想了?!彼哉f,項鏈丟失實在是瑪?shù)贍柕碌男疫\,因為這讓她成長并懂得了生活!上帝讓馬蒂爾德嫁給路瓦栽先生這個設計,也體現(xiàn)了馬蒂爾德的幸運面,這個關心體貼愛護妻子的男人,舍得將自己買裝備的錢讓妻子買衣服,愿意陪著幫著妻子還債,愿意拿出財產(chǎn)來承擔妻子闖的禍。與《玩偶之家》中的男主人公海爾茂比起來,路瓦栽是高尚的,這也是現(xiàn)代許多女性真心渴望的丈夫。
(三)虛榮與貪心的一面
虛榮這個詞是女性心理活動中最常見的一個形容詞。世人皆有虛榮心,并不止馬蒂爾德一個人,然而有時候,虛榮心會害了自己的一生。小說中,馬蒂爾德由于天生麗質(zhì)沒有得到應有的贊揚而悲傷難過,這更激發(fā)了她想要得到光輝與榮耀的心理。于是,她花了丈夫攢的錢買漂亮的裙子,借了友人“最好”的項鏈來參加舞會。舞會上的她,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以至于她忘乎所以,打發(fā)丈夫去一旁睡覺,自己則狂歡玩樂,加上眾人目光的聚集讓她覺得,這才是自己真實的人生,這才是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樂極生悲,馬蒂爾德過于忘我,也忘了脖子上的項鏈了。
在虛榮的同時,馬蒂爾德也很貪心,她不穿春游時穿的裙子,非要花大價錢換新裙子;她不要鮮花,要首飾珠寶;她看不上友人那一般的首飾,而選了那條斷送其青春的鉆石項鏈。因為這些貪心,她嘗到的惡果遠遠高于了虛榮心得到滿足的快感了?,?shù)贍柕碌奶摌s心不是一種個別的現(xiàn)象,她是女性矛盾心理的一個典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四)成熟而滄桑的一面
馬蒂爾德是堅強的,十年后,在她的身上看見了堅定和滄桑。原來她本是一朵美麗的花,渴望有人來欣賞、艷羨、傾慕。希望有人或者光環(huán)來證明她存在的價值所在。然而,當她拿出勇氣,毅然決然要賠償項鏈丟失的損失時,她變成了一朵堅強的玫瑰。她成熟誠實地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以頑強的精神戰(zhàn)勝了命運降落到她身上的不幸,歷經(jīng)十年的滄桑和辛苦。此時的她,成熟堅強,不再需要男人的追求和欣賞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她學會了人生最可貴的東西,那就是誠信、吃苦耐勞、堅強。十年前她愛慕虛榮,十年后的她卻是那么坦然自信。生活的磨難讓馬蒂爾德變得成熟滄桑,也讓她明白了,一個人引以自豪的不是自己擁有多少財富榮譽,取而代之的是自身內(nèi)在的品質(zhì)。
生活的艱辛讓馬蒂爾德變成了市井中普通的勞動婦女,她的皮膚變得粗糙,言行變得粗魯,但是他經(jīng)受住了命運的考驗,她坦然了,成熟了,其實她更美了。
三、 馬蒂爾德所揭示的女性矛盾心理
自古以來,女性的內(nèi)心世界就是復雜的。她包含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和惡嗔癡,自私、妒忌、虛榮、善良、誠實、單純也是其中的內(nèi)容。在馬蒂爾德的身上,就集中揭示了這些女性內(nèi)心復雜矛盾的思想。
類似于女主人公這樣雖有美好的姿色卻無力打扮自己的無奈女性很多,她們或美麗,或擁有才華,或內(nèi)心憤慨,然而她們終是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無法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麗。為了一時的虛榮而斷送自己或家人幸福的女性也有不少,她們有的會為了一時的贊揚或者某樣奢侈品而斷送了一身的幸福,有的會因為想要得到的東西而不擇手段,但是終究她們會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命運很捉弄人,生活也是變幻莫測的,女人本來就比較容易受到誘惑,而虛榮和妒忌就是這萬惡的源泉,也讓很多人無法自拔。這就是矛盾惡的根源。
馬蒂爾德與她的丈夫為了償還項鏈賠款的誠實品德和奮斗精神是值得人們肯定的。她誠實的面對了過錯,而不是逃之夭夭或者買另一串假項鏈來賠償,這就是她人性美的體現(xiàn)。許多女性的思想根源是純潔善良的,在犯錯之后,更多的想要彌補和改過,因為她們的身上擁有更多誠實的品格。她們懂得恪守著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一步一步地懂得了艱辛和承擔。
矛盾的心理,來源于善與惡的交集。馬蒂爾德就是典型的女性矛盾心理的代表,因為善良誠實,所以愿意為了自己虛榮自私的一面付出慘痛的代價。馬蒂爾德悄然堅決地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在風雨中,她成長了,變化了,貧窮負債的生活艱辛,雖然改變她的美貌,卻給了她一顆堅定的心,把她從云端拉回到現(xiàn)實活生生的世界中。復雜矛盾的心理終究還是被真善美所戰(zhàn)勝,她也昭告著世人,作為一個女人,她是成功的,雖然曾虛榮、妒忌、莽撞,但她卻用真誠、艱辛、淡定來為此買單。
[參考文獻]
[1] 陳文群.愛美與外美——淺析《項鏈》女主人公與項鏈的內(nèi)涵及聯(lián)系[J].河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報,2009(09).
[2] 宋江霞.一個由喪失自我到找回自我的女性——解析莫泊桑短篇文學小說中《項鏈》的女主人公 [J].揚州師院學報,2008(12).
[3] 李立.《項鏈》主題的新認識[J].教育學報,2007(04).
[4] 朱嘉瀛.瑪?shù)贍柕略趺崔k?——教學莫泊?!俄楁湣返囊淮斡懻揫J].寧夏教育學報,1984(08).
[5] 李秉松.試論《項鏈》的悲劇性質(zhì)——瑪?shù)贍柕滦蜗蟮脑俜治鯷J].揚州師院學報,1994(03).
[6] 李曉珍,趙智艷.虛榮與美德同在——《項鏈》中瑪?shù)贍柕氯宋镄蜗笤倨饰鯷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11).
[7] 黃燕紅.如何解讀《項鏈》[J].教學與研究,2009(07).
[8] 薛世昌.莫泊桑的《項鏈》 [J].教學與研究,2006(06).
[作者簡介]
趙宇霞(1975—),女,山西榆社人,碩士,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國文學及法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