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秋李子
鶼鰈情深深幾許?
撰文/秋李子
在古人眼中,比目魚和比翼鳥都是夫妻恩愛的象征,這便有了“鶼鰈情深”這成語。
如今,人們知道比翼鳥只是一個傳說,比目魚卻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那么,真實的比目魚真能當?shù)谩扒樯睢倍謫幔?/p>
由于體內(nèi)沒有魚鰾,比目魚游泳的速度很慢
比目魚的外貌很獨特,雙眼長在身體同一側(cè),而不像其他魚那樣長在身體兩側(cè)。更奇特的是,一些比目魚的雙眼長在左側(cè),另一些則長在右側(cè)。此外,它那過于扁平的身體,也使它成為魚中的異類。
古人浪漫地認為,只長半面的比目魚獨個兒無法行動,必須兩條貼在一起才能游動。因此,它便與傳說中的比翼鳥“鶼”一起,成了夫妻恩愛的象征。這便有了“鶼鰈情深”這成語。
那么,比目魚真如古人認為的那樣,是一種極其恩愛的夫妻魚嗎?
比目魚過著“守株待兔”的底棲生活
隨著對自然認識的加深,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除了洄游之外,比目魚在大多時候都是單獨行動的,雙眼位置的差異也并非因為性別,而是不同種類造成的。比目魚的種類很多,包括科、鰈科、鰨科三個種屬。這三者外貌相似,主要區(qū)別在雙眼的位置,科的雙眼長在左側(cè),鰈科和鰨科的則長在右側(cè)。
比目魚這種身體扁平、雙眼在同一側(cè)的體貌特征,能滿足其覓食生存的需要,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它不像其他魚類那樣通過游泳覓食,而是過著“守株待兔”的底棲生活:有眼睛的這側(cè)朝上,悠哉游哉地躺在沙地上,等待獵物自動送到嘴邊。由于有眼睛的這側(cè)體色較深,能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一些比目魚甚至還有變色的特異功能,因此不管是強敵還是獵物都很難發(fā)現(xiàn)它們。
魚類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比目魚并非天生怪咖(注:“怪咖”是臺語“通常指脾氣很古怪,有怪癖的人”,這里指比目魚的外表很怪異),剛孵出時也是橢圓的身體、雙眼各在一側(cè)。孵出20天左右,它們開始變形:身體越來越扁平,雙眼的位置也有了改變。一般來說,科比目魚是右眼往左邊跑,鰈科和鰨科則是左眼往右邊跑。
只是比目魚的雙眼間并非一片坦途,而是有軟骨隔開的,想實現(xiàn)眼睛“搬家”,得先搬掉這“攔路虎”才行。眼睛“搬家”前,比目魚雙眼間的軟骨會先開始溶化。等軟骨完全溶化后,眼睛“搬家”就沒有任何障礙了。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線會因種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整個過程一般都會持續(xù)數(shù)天之久。
等眼睛“搬家”完成之后,比目魚的身體也就更扁平了,除了中間那根背鰭,其他魚鰭都消失了,這也意味著它們不再適于漂浮的生活。由于比目魚沒有魚鰾,游泳速度很慢,沒有利齒,無法克敵制勝,要生存必須另辟蹊徑。這便是它們選擇過底棲生活的原因了。
比目魚實現(xiàn)隱身的全過程
那么,像比目魚這種怪咖,為何會成為古人眼中夫妻恩愛的典范呢?
古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知,根源還是在比目魚那與眾不同的外表上。浪漫的古人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因為一側(cè)有眼不方便行動,必須一雌一雄合在一起才能自如游動。游動時,有眼睛的一側(cè)在外,沒眼睛的一側(cè)緊貼在一起。這種說法不但“解釋”了比目魚為何僅一側(cè)有眼,也“解釋”了為何有的眼睛在左側(cè),有的眼睛在右側(cè)。
難題“解決”了,古人便在《爾雅》里留下了“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的浪漫詮釋,由此奠定了比目魚堅貞恩愛的名聲?!稜栄拧肥侵袊钤绲囊徊吭~典,其成書年代不早于戰(zhàn)國,首次見錄于《漢書·藝文志》。也就是說,早在戰(zhàn)國時,人們便有了比目魚必須雙雙而行的認知。
之后,比目魚便成為了夫妻恩愛的象征,被歷代詩人吟詠著。魏晉時,徐干在《室思》里寫下“故如比目魚,今隔如參辰”的句子,用比目魚來代指昔日夫妻恩愛的情景;唐代,駱賓王的《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中也有“此日空床對芳沼,芳沼徒游比目魚”之句,借比目魚這意象來表達情人分離后的思念和痛苦。
水晶般澄澈的湛藍海水在陽光下閃耀,白色的大理石亭子在灰白色崖頂上矗立,白色的窗臺上綻放著紅色的花……
以白與藍為基調(diào)構(gòu)成的愛琴海美景,用“清新”二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漢語中“愛琴”與“愛情”的發(fā)音近似,迷人的愛琴海因此被貼上了“愛情圣地”的標簽。從此,風(fēng)光旖旎的“愛情海”成為許多中國戀人心向往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