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是學校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研活動,也是教師提升教學技藝的一條重要途徑。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學會備課、上課,還應學會聽課,這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師要想在聽課中有所收獲,受到啟發(fā),得到進步,就必須做好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聽課之前充分準備。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苯處熞朐诼犝n之中真正聽有所獲,就必須在聽課之前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如事先把教材找來熟悉一下內(nèi)容,明確該課教學的三維目標,想想假如我來執(zhí)教這一課,將會怎樣設計教學流程,會遇到哪些疑難,還有哪些困惑或糾結,以便在聽課時有個對比。只有這樣,才能明確聽課的方向,把握聽課的重點與難點,發(fā)現(xiàn)課堂中的亮點,捕捉課堂上的高潮,這樣的聽課才具有針對性,才會聽有所獲。此外,由于聽課后還要積極參與評課,教師在學術理論上也要做些準備,如熟悉新課程標準和一些教學常規(guī)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教研現(xiàn)狀以及新的教學理念和理論等。這樣不僅聽課的起點高,評課也會精彩,而且能拓寬視野,提升水平。
二是聽課之中力爭“四到”?!坝弥静环?,乃凝于神”,全神貫注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教師聽課也是如此,由于課堂是流動的,課堂上的“靈光”稍現(xiàn)即逝,這就要求教師在聽課中要全神貫注,全身心地投入,力爭做到“四到”。首先,要做到“眼到”。認真觀察教者的教態(tài)、表情、板書、肢體語言、課堂的調控、細節(jié)的處理、教具的使用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與表現(xiàn)。其次,要做到“耳到”。仔細聆聽師生的對話,聽教者的范讀、講解和啟發(fā),以及學生的回答、交流與討論。再次,要做到“心到”。邊聽邊認真思考,思教者對教材把握的深度、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是否緊湊、合理。最后,要做到“手到”。記錄教學流程、教學“亮點”、師生“意外生成”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以及自己的思考、體會與建議。當然,聽課也不一定非要對整堂課做事無巨細的“實況記錄”,聽課教師可根據(jù)教者的特點和聽課的目的有所側重地摘要而錄,如可重點記錄該課內(nèi)容的基本框架、教者授課的思路;也可記錄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令人興奮、激動的精彩片段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記錄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失誤、敗筆等。
三是聽課之后要積極反思。教師聽完課后,要及時進行分析、整理,客觀評議,寫下反思、借鑒之道,而不能完事大吉,一聽了之。要依據(jù)聽課記錄,通過回憶與補充,在頭腦中再現(xiàn)教學實況,進行反復的思考和品味。我們可以翻翻聽課記錄進行回味反思;可以與教者一起探討,聽取專家的真知灼見和同仁的寶貴經(jīng)驗;可以將幾節(jié)有關聯(lián)或同類型的課相互對照,比較優(yōu)劣得失,寫一篇心得體會;或者干脆將他人的設計方案拿到自己班上試試,親身體驗……聽課教師要善于比較各種教學方法,分析它們的長處和短處,并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變通地運用。這樣,才能取長補短,精益求精,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只要教師多聽課,多用心,靜聽細品,深思巧學,就一定能在別人的課堂里發(fā)現(xiàn)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這樣才能學到別人的有益經(jīng)驗,讓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從而促進專業(yè)水平的長足發(fā)展。
作者單位
湖南省永興縣高亭中學
(實習編輯 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