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 Kaufman
此次物種滅絕的規(guī)模與速度并不亞于讓恐龍從地球上消失的那一次。這是地球有史以來的第六次規(guī)模性滅絕的開端。一如從前,在災(zāi)難面前,專化物種比其他物種都來得脆弱。
熊貓與竹子
在中國,熊貓對食物很挑剔,它們就只吃竹子,但難以置信的是,它們對此并不擅長。因為有特別的大拇指來抓竹葉,它們能飛速地摘到竹子,可熊貓的腸子卻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于是,它們吃的大部分竹子只不過是在消化系統(tǒng)里走一趟罷了。由于這種低效的消化功能,熊貓需要吃大量的竹子,這也成了它們最大的問題。竹林需要經(jīng)歷滅亡與再生的自然周期。如果一片竹林死亡了,熊貓會遷徙到新的竹林去。如果附近的竹子相繼死亡,熊貓就會被困在小片森林中,無處可去,只好等著餓死。
如果熊貓能夠離開它們的竹林孤島,或者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上尋找新的食物,那事情就好辦了。可熊貓不屬于那種適應(yīng)變化的動物。
黑熊與垃圾
北美洲的黑熊是熊貓的近親,有著相似的消化系統(tǒng),但與它那一門心思只吃竹子的表親不同,黑熊什么都吃。在對蟲子、小幼蟲和螞蟻鍥而不舍的尋覓中,黑熊有著驚人的隨機應(yīng)變能力。雖說它們與熊貓有著相同的祖宗淵源,可靈活的習(xí)性讓它們在生存的游戲中有了更大的優(yōu)勢。
黑熊最早生活的大部分森林早已被砍伐一光,或者被分割成小片小片的森林孤島,可如今在北美洲的黑熊數(shù)量與當(dāng)初白人到達時一樣多。給中國的熊貓帶來災(zāi)難的相同變化卻給靈活多變的黑熊帶來了機會。
許多現(xiàn)代黑熊幾乎完全放棄了野外食物,而出沒于垃圾場,等著“新貨”的到來。有了這些源源不斷的高能量垃圾食物,它們的體重增加了,這也使它們可以繁殖更多的后代。
正是黑熊在覓食方面的靈活性不可避免地把它們帶出了森林,從垃圾中尋找食物。黑熊向我們展示真正幸存者所具有的靈活性。
只要有一線機會,生命就會恢復(fù)生機。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讓人難以置信,而這正是源自自然界自身的演變進化過程。今天自然界驚人的多樣性正是四十億年來生存之戰(zhàn)的結(jié)果。而生命最盛大的凱旋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