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華胄
香港九龍油麻地屬于傳統(tǒng)的舊街區(qū),區(qū)內充斥著不同特色的老街道、老建筑、舊民俗以及傳統(tǒng)市井風貌,就像是現(xiàn)代化的香港社會之中,一座活的博物館。油麻地別具特色,現(xiàn)時已吸引愈來愈多的海內外游客前來懷舊一番,感受香港的地道風情。
油麻地區(qū)內有不少別具特色的建議物,部分更具相當?shù)臍v史價值,當中便不得不提油麻地戲院。油麻地戲院是香港現(xiàn)存最古老的電影院,至今已有逾80年歷史。油麻地戲院的建筑風格結合古典主義和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于2007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筑物,歷經(jīng)興衰,2009年獲得建筑署修復和活化為戲曲活動中心,于2012年7月中重開。
早在1930年啟用的油麻地戲院,在開幕初期是鄰近碼頭工人和車夫的主要娛樂場所。當年除了播放電影外,同時也會表演粵劇,經(jīng)常爆棚滿座。開幕初期,戲院只放映默片,直至1935年才轉放有聲電影;直至1960年,更是油麻地戲院的黃金時期,專門放映邵氏制作的電影。
活化后成粵劇基地
隨著時代變遷,戲院競爭愈趨激烈,直到90年代左右,油麻地戲院已經(jīng)淪為日活院線,專門播放色情電影,放映時間從早到晚上,每天連環(huán)場放映,票價40港元,即購票即入場,吸引不少人士捧場。憑借色情電影催谷,油麻地戲院曾有過短暫的回光返照,無奈終究逃不過結業(yè)的命運,于1998年7月31日結業(yè)。
直至2009年,香港粵劇界向香港政府極力爭取,獲得香港政府斥資約1.8億元支持粵劇發(fā)展,將油麻地戲院和紅磚屋兩幢已評級的歷史建筑,改建成粵劇基地,以推動本港的粵劇發(fā)展的場所。同時,亦將附近的果欄、警署和廟街等一連串歷史建筑和特色地標組成文化旅游景點。
活化后的油麻地戲院,于2012年7月正式投入服務。雖然由「大銀幕」化身為表演舞臺,但仍然保留部份舊時風貌,包括戲院門外兩條大支柱、舞臺的拱廊和側墻,亦保留屋頂原有的木條和鋼架,整個結構改用新鐵架支撐,打造出全新的開放式天花設計。新戲院設施包括一個設有300座位的劇院,配以設樂池的舞臺,連同設于紅磚屋的活動室,以供戲曲演出和相關活動使用,演變成香港粵劇文化的一個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