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楠楠
“十六湖”美麗得難以用語言來描述。不過,300多年前,當(dāng)?shù)厝藚s在地圖上將它標(biāo)注為“魔鬼花園”。
無論景色與地質(zhì)成因,普利特維采湖群都與我國的九寨溝極為相似,因此幾乎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中國人都會驚呼“九寨溝居然有孿生兄弟?”
克羅地亞共和國是位于歐洲東南部的年輕國家。由于巴爾干半島長時間的戰(zhàn)亂,克羅地亞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一直不被人們所了解。直到克羅地亞獨立后,它美麗的面紗才逐步被揭開。
這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自然旅游資源之豐富,放眼整個歐洲都十分罕見。1278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線、1185個島嶼和清澈湛藍(lán)的海水,使克羅地亞成為了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度假海濱之一。
最讓人驚嘆的地方是在海風(fēng)吹不到的中部山區(qū),一個叫做普利特維采的湖群在山水間靜靜展露出迷人的美麗——蜿蜒的峽谷中,大大小小共16個湖,像上帝掉落的寶石一樣熠熠發(fā)光。實際上,當(dāng)?shù)厝瞬⒉幌矚g“普利特維采”這種拗口的讀法,他們喜歡用“十六湖”這個簡單明了的名字。而無論是景色還是地質(zhì)成因,普利特維采湖群都和我國的九寨溝極為相似,因此在中國,它通常都被稱為“歐洲九寨溝”。
遺憾歷史
“魔鬼花園”與“世外桃源”
普利特維采湖群位于克羅地亞中部山區(qū)兩山之間的峽谷中,距地中海海濱的著名小城塞尼僅有50公里。16個大小不等的湖泊,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群山之間,組成克羅地亞最大的國家公園,也是整個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
在外人看來,“十六湖”美麗得難以用語言來描述。不過,300多年前,當(dāng)?shù)厝藚s在地圖上將它標(biāo)注為“魔鬼花園”。當(dāng)時的克羅地亞,處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tǒng)治下,與相鄰的匈牙利摩擦不斷,湖區(qū)一帶成了動蕩不安的戰(zhàn)爭前線。然而,動蕩過后是長時間的寂靜。此后的日子里,除了少量士兵駐扎,普利特維采湖群幾乎成了無人區(qū)。
1910年,地理學(xué)家弗蘭克博士來到“十六湖”考察,他在筆記中將這里形容為“遠(yuǎn)離塵囂、遠(yuǎn)離大道”。盡管如此,這里珍貴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卻震驚了全國。1914年,政府決定在這里建立國家公園,但由于項目進(jìn)展緩慢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直到1949年,國家公園才正式成立。
1979年,在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成立30年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比九寨溝早了整整13 年。不過,九寨溝早已蜚聲世界,而“十六湖”直到克羅地亞獨立后,才慢慢被世人所知。
盡管地處“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干半島,但普利特維采湖群卻幸運地逃脫了近百年來幾乎所有的戰(zhàn)火,成為克羅地亞為數(shù)不多的“世外桃源”。公園為了保持自然景觀的原狀,沒有修通公路,即使沿山路而建的小道,也全都是由大小、長短統(tǒng)一的原木鋪成……
“歐洲九寨溝”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美景
凡是到過普利特維采湖群的人,都會忍不住驚嘆:大自然到底使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才創(chuàng)造出來這么純凈而絢爛的美麗?關(guān)于這16個湖的形成,當(dāng)?shù)赜幸粋€傳說:一場持續(xù)了幾個月的罕見大旱,降臨在普利特維采,甚至連一向儲水豐富的河流也干涸了。百姓、莊稼、牲畜、草木都急需雨露的滋潤。當(dāng)天后和她的隨從出現(xiàn)在山谷上空時,百姓便苦苦哀求天后降雨。出于憐憫,天后答應(yīng)了百姓的請求,隨后雷聲大作,甘露傾盆而降,萬物復(fù)蘇……最后,降雨不斷地匯聚起來,最終形成了“十六湖”。
傳說終歸只是傳說。普利特維采湖群當(dāng)然不可能是一夜之間形成的。事實上,它的形成過程非常漫長,經(jīng)過了上億年的地質(zhì)演化。這一難以言表、美不勝收的景色,全都要歸功于喀斯特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克羅地亞正是“喀斯特”一詞的發(fā)源地,最初,這個詞是指高原上那些巖石裸露的地方,后來才逐漸變成了全球通用的地質(zhì)術(shù)語。
簡單的說,喀斯特地貌就是水對可溶性巖石進(jìn)行溶蝕所形成的地貌。這種地貌在地球上并不少見,比如人們熟知的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以及溶洞中的石筍和鐘乳石,都是典型的喀斯特景觀。
在普利特維采湖群,地面上的喀斯特作用并不明顯,因此難以見到石林或峰林等景觀。但是在地下,溶蝕作用進(jìn)行得異常劇烈:富含碳酸氫鈣的地下水涌出地表,在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后,碳酸鈣沉淀下來,并逐漸形成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的圍堤。隨后,富含礦物質(zhì)的湖水經(jīng)過上萬年的反復(fù)沖刷、溶解,將圍堤雕琢出無數(shù)的洞穴、河流和瀑布,畫出了峽谷間色彩絢麗的地質(zhì)奇觀。
由于“十六湖”地區(qū)人煙稀少,其豐富的自然資源保存完好,給這里的動植物提供了優(yōu)越的生存環(huán)境。峽谷中,除了常見的鳥類,還有獐、熊、狼、野豬和山貓等野生動物。在湖區(qū),只要水流平靜的地方便可看到密集的鱒魚群。此外,還有草魚、鯽魚等魚類,和湖面的野鴨等水禽相映成趣。
夢幻湖水
千變?nèi)f化的“巴爾干魔鏡”
普利特維采湖群的湖水大多由黑河、白河和地下涌泉匯集起來,水質(zhì)晶瑩剔透、十分純凈。由于地下泉水的鈣含量極高,因此落入水中的枯木,會因為鈣的沉積而結(jié)上一層古銅色的“外殼”,這會使樹皮更加光潔,不會腐爛,從而形成水底玉樹的奇觀。
普利特維采湖群最讓人驚嘆的,是那波光蕩漾的湖水。沒有人能說清楚,16個湖的湖水究竟是什么顏色。掬一捧在手中,湖水是清澈透明的;但是水在湖里,卻呈現(xiàn)出藍(lán)色、綠色、淡灰色等變幻無窮的色彩,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巴爾干魔鏡”。
根據(jù)專家研究,“巴爾干魔鏡”那夢幻般的色彩,主要來自湖里微生物產(chǎn)生的色素和水中的礦物質(zhì)。藻類水草、苔蘚,水底巖石,以及投影在湖水中的樹木的倒影,給湖水增加了繽紛的色彩。湖邊的森林主要是由山毛櫸和冷杉構(gòu)成,它們一年四季不停地變換著色彩,是湖水最好的“染色劑”。春天,森林是一片初吐嫩芽的嫩綠,點綴著野花的火紅;夏天,滿山郁郁蔥蔥的翠綠讓湖水更加晶瑩;冬天,落葉滿地,樹木蕭索,雪后,白茫茫的一片,普利特維采湖群開始回歸最初的純潔的色彩。
和九寨溝相似,秋天的普利特維采湖群是一場色彩的饕餮盛宴。這里的植被群落混合了阿爾卑斯山和地中海的植被,成群的山毛櫸樹、云杉和冷杉是它的調(diào)色板。在“十六湖”峽谷里的1000多種植物中,有28 種是巴爾干地區(qū)所獨有的,包括著名的“青蛙花”,另外還有14 種植物是歐洲獨有的。這些湖畔山中的花草樹木和湖水里的苔蘚藻類交相輝映,讓普利特維采湖群上演著永不落幕的“山水秀”。
普利特維采湖群不僅一年四季湖水有著千變?nèi)f化的色彩,即使一天之中,隨著太陽的升起和降落,湖水的顏色也會出現(xiàn)神奇的變化,從早上淺淺的灰色或藍(lán)色,變成鮮艷的天藍(lán)、藍(lán)綠甚至五彩斑斕,到了日暮之后,又回歸到灰暗。更令人驚嘆的是:有時候,僅僅數(shù)步之遙的兩個湖泊,顏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瀑布群
絕壁上的碎玉珍珠
普利特維采湖群被青蔥的群山環(huán)抱,16個湖泊高低錯落地點綴在蜿蜒蒼郁的峽谷之中,海拔落差近200米。因此,湖與湖之間形成了數(shù)百條如銀鏈般的大小瀑布。
這些大大小小的瀑布落差最大的是78米,第二大的僅有25米,最小的還不到兩米。因此這些瀑布沒有震人心魄的湍急,更沒有一瀉千里、氣吞山河的氣勢。不過,瀑布群的密度、絢麗和多樣性同樣讓人驚嘆不已:它們大多與湖為伍,以樹為伴,透過樹叢縫隙漫溢出來,輕輕柔柔搖曳而去,在柔情一般的水流中營造出靜謐,風(fēng)格和九寨溝的諾日朗、樹正瀑布十分相似。
那條落差達(dá)78米的大瀑布,位于國家公園的大門。還未進(jìn)入到湖區(qū),它就先聲奪人,用隆隆的水聲蕩滌著人們的心靈。瀑布之上的湖泊,水流其實并不急,但流到這里的時候,遇到了幾乎垂直的懸崖峭壁。于是,十幾條水流便奔放地從山頂一瀉而下,重重地跌落在下面的湖里,氣勢逼人……
冬天的冰瀑也是“十六湖”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北風(fēng)刮過之后,湖區(qū)的樹木凋零,峽谷、山峰被白雪覆蓋,湖面也結(jié)成了冰,奔騰了大半年的瀑布也暫時休息了,崖壁上點綴著一條條銀裝素裹的冰柱。往日流水潺潺的溪流也凝結(jié)成白色的玉帶,飄動在冰封的山谷中,氣溫較低的年份,還有寬闊的巨型冰瀑高懸在崖壁之上,展示著自然的非凡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