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嶼
“我不是在寫書,而是在積累財富?!薄孔珜懟貞涗浂@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丘吉爾發(fā)出的這句感慨,大概只能套用在寫書成癮的克林頓身上。而有些外國政要筆耕不輟,或是重述過往自我辯護,或是借回憶錄相互攻訐,將政壇恩怨延續(xù)到文壇。
常有媒體評價克林頓“寫書成癮”。自卸任后,這位前總統(tǒng)便筆耕不輟,先后完成回憶錄《我的生活》,以及講述慈善事業(yè)與社區(qū)活動的《付出:我們如何改變世界》。《重返工作》是他的第三部作品。
克林頓的“勤奮”也換來了高回報。借用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那句——“我不是在寫書,而是在積累財富”。丘吉爾靠在任時“留心積攢”的便條、手令、備忘錄完成的“巨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不僅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還賺到了“20世紀幾乎無人能及的稿費”。和丘吉爾相比,克林頓的寫書收益毫不遜色。根據2008年希拉里競選美國總統(tǒng)時,其競選團隊公布的收入納稅申報單顯示:2000年~2007年間,克林頓夫婦狂賺1.09億美元,其中克林頓出書收入超過2900萬美元,僅《我的生活》就給克林頓帶來近2400萬美元收益。
《我的生活》雖熱賣,卻被書評界說做“有點水”。900頁的內容,從護士母親扯到多情父親,又說海地僵尸、龐貝古城,最亮點當屬與萊溫斯基的緋聞??肆诸D在書里回憶,自己“睡了兩個月的沙發(fā)”,“一邊乞求妻子與女兒的原諒,一邊忙于應付拉登轟炸美國駐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使館事件。”
不過據小報披露,以上這些文字都是希拉里親自過目后的“刪節(jié)版”,克林頓的初稿簡直讓她“怒不可遏”??肆诸D寫自己婚后曾和逾百名女性偷歡,萊溫斯基不過是其中之一。而他的每樁婚外情都會讓妻子暴跳如雷,有一次,她竟抓傷他的臉。
小報爆料并非完全不可信。畢竟希拉里在其自傳《親歷歷史》中也提到了對丈夫的“暴力傾向”:“在我知道他與萊溫斯基不正當的親密關系后,我恨不得擰斷他的脖子,一了百了?!?/p>
自我辯護與開脫
布什在回憶錄《抉擇時刻》中承認曾命令美國國防部制訂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并研究對敘利亞采取秘密軍事行動問題。他說,為了阻止伊朗的核計劃,或者至少達到暫時阻止的目的,“我命令五角大樓研究發(fā)動攻擊需要采取怎樣的必要措施”。另外,布什認為,他當年下令出兵侵伊,“沒有做錯”。他說,自己肯定“薩達姆不在位,對全世界和現時有機會活在自由中的2500萬名伊拉克人民來說,是更加美好的?!?/p>
布什對“抉擇時刻”的種種坦白,并未贏得西方媒體及評論界的好感。英國《衛(wèi)報》稱他是通過自傳為自己“療養(yǎng)”?!堵迳即墪r報》則認為,布什對于自己犯過的錯誤無動于衷。美國《新共和黨人》雜志則認為布什沒有任何反省能力,沒法對自己進行剖析。還有歷史學家指出,布什出書,相當于對他的政績表現進行“最后一次辯解”。
的確,政要撰寫回憶錄,某種程度能為自己在位時的表現辯駁幾句。蘇聯(lián)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真相與自白——戈爾巴喬夫回憶錄》就頗能引來同情者。戈爾巴喬夫在書中詳述蘇聯(lián)在二戰(zhàn)之后的經濟增長基本是逐年遞減,他接過的是一個滾燙的石頭,砸腳已是必然。砸自己還是砸別人?他選擇了前者,并因此背負了之后幾十年的罵名。
相互攻訐與抹黑
同樣的往事,卻在一些政要的書中呈現出不同的樣子。這多少影射出一些政要撰寫回憶錄的目的:借文字相互攻訐,將政壇恩怨延續(xù)到文壇。
就像盛贊布萊爾的布什,在《抉擇時刻》里就不忘給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抹抹黑。布什在回憶錄中寫道,施羅德曾經聲稱要全力支持美國的伊拉克戰(zhàn)爭,但是后來德國選舉,施羅德因為民意壓力變卦了?!氨慌笥殉鲑u,真是震驚又憤怒”,布什說,他從此無法再與施羅德交心。
然而,面對布什在自傳中的指責,施羅德咬定前者是在扯謊?!拔覐膩頉]有給過布什模棱兩可的承諾?!笔┝_德在接受《明鏡》周刊訪問時說。
如果說,布什與施羅德是借文字“明爭”,有兩位法國總統(tǒng)則是靠寫書“暗斗”。
法國現任總統(tǒng)薩科齊曾推出過一本描述多年心路歷程的自傳《見證》,書中提到不少與希拉克總統(tǒng)“那些不能說的秘密”。法國幾乎人人皆知,薩科齊是希拉克從1975年起像對自己兒子一樣親手提拔培養(yǎng)起來的,然而薩科齊卻在1995年公然背叛希拉克,支持他的總統(tǒng)競選對手。
希拉克在寫作自傳《總統(tǒng)時光》時,表面上給薩科齊扣上一堆溢美之詞,贊揚他有“工作干勁、戰(zhàn)術敏感、炒作才干”,但勾勒出來的,卻是一個動輒“譴責對立一方、激化加劇矛盾、拉一派打一派”的政治人物。
對于希拉克在自傳中對薩科齊的評點,不少媒體認為,前總統(tǒng)雖然文字巧妙,但不排除其“終究咽不下背叛事件這口氣而借題發(fā)揮”的可能,這多少也讓回憶錄的真實性打了折扣。
其實,從希拉克、薩科齊、布萊爾、布什、克林頓……他們的寫作方式不難看出,政要出書大多都是站在“親歷者”的個人角度。這幾乎也是此類圖書最大的賣點。但就像一位英國圖書經銷商評價的“政要自傳最初的銷量一般都相當巨大,但能否持續(xù)熱銷取決于回憶錄的坦率程度。”
只是,見慣了卸任政要們在回憶錄中或自我辯護、或相互攻訐后,人們是否也要忍不住問上一句:“遠離權力”的他們,又到底“坦陳”了多少權力背后的真相?(摘自《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