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喜文
旗鎮(zhèn)多奇人,穆三爺無疑是其中之一。
穆三爺撞丹青,尤擅國畫。潑墨揮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漁舟、或落日,無不大氣恢宏,如身臨其境。畫日,噴薄欲出;畫霞,嬌艷欲滴。畫畢,雙手提筆,左右開弓,梅花篆字,一氣呵成。與山水融為一體,嘆為觀止。
州城府縣無不以擁有三爺一幅丹青為榮,更有達(dá)官顯貴、商賈名流,不遠(yuǎn)千里,趨之若騖。
晚年,穆三爺開始畫魚,尤以鯉魚為嗜。家中養(yǎng)一池鯉魚,碩大透明的缸中,紅黑相戲,上下翻騰。老穆每每佇立缸旁,凝神觀察。潑墨揮毫中,鯉魚躍然紙上,那姿態(tài)、那神情無不與真魚形似。鱗片微張,尾鰭輕劃,根須顫動,雙目含情。仔細(xì)諦聽,耳畔時時有潺潺水聲;細(xì)細(xì)品味,空中處處有淡淡花香。
畫界有規(guī),以老為尊。三爺一畫,千金難求。
小鎮(zhèn)有一外出為官者,肥馬輕裘,呼天號地。幾次登門,重金相求,終不遂愿,后被罷官,鋃鐺入獄。
外人問之,三爺捻髯一笑,高雅之物,豈容污人褻玩焉?
小鎮(zhèn)人無不豎起大指,以三爺為奇。
時值清末,外虜欺凌,民生凋敞,風(fēng)雨飄搖。朝廷如累卵,隨時有顛覆的危險。
一日,鎮(zhèn)東寒門農(nóng)家李家雙子雙雙考取功名。一個狀元,一個榜眼。眾賓客紛紛前來道賀。李家在鎮(zhèn)上小店擺下排場,幾包瓜子、幾包花生、幾碟小菜、幾壇老酒。雖簡陋,但也其樂融融。
忽人群大驚,見穆三爺立于門前,腋下夾著兩個樟木筒。眾賓客紛紛讓座,三爺也不客氣,大馬金刀,居中而坐。李家雙親誠惶誠恐,忙吩咐上好酒好菜,穆三爺擺手制止。命人撤掉狼藉的杯盤,鋪好臺面,三爺輕揮雙臂,緩緩打開其中一個木筒,眾賓客凝神屏氣,伸長脖頸。但見,碩大的龍門從水里升起,兩條搖頭擺尾的鯉魚從右至左,高高躍起,帶起的水花歷歷在目,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鯉魚雙目圓睜,憨態(tài)可掬。
雙鯉躍龍門!
三爺手捻須髯,微微頷首。
眾人噴噴稱贊之余,帶鉤的目光齊刷刷拋向另一個木筒。
只見另一個木筒上一把銅鎖光彩照目。
穆三爺將畫收好,兩只木筒一齊交給了如在云里霧里木訥的李氏雙親,叮囑道,另一個木筒,待雙子前程黑暗之時再打開。
不待眾人反應(yīng),端起一杯老酒,一飲而盡,蓮步輕移,飄然而去。
李氏雙親,如在夢里。
待李父李母回過神來,拉著兩個兒子緊跑幾步,出門尋覓,門外哪還有三爺?shù)挠白印?/p>
幾天后,傳來穆三爺辭世的消息。
小鎮(zhèn)人唏噓不已。李家的那兩幅畫無疑成了三爺絕作,價值可想而知。一時求購者絡(luò)繹不絕。然李家人念及三爺?shù)恼塘x,雖窮困亦不舍出手,造一秘處藏之,盜賊亦奈何不得。
李家父母仍以種地為生。雖粗茶淡飯,亦味同甘飴。何也?心中有依靠。
李家二子——李光、李輝,初入宦海,也算順利,二人皆能吃苦,官雖不是很大,但糊口綽綽有余。然二子生性善良,看不得民間疾苦,每每掏包救濟(jì),更不愿搜刮民脂民膏,不肯合流,無錢打點(diǎn),遂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前程形同雞肋。
一日,李光正在前堂靜坐讀書,家人報二爺李輝來訪。但見李輝大步流星,慌慌張張前來。李光屏退左右,李輝急切切的聲音隨著帶來的冷風(fēng)一起灌進(jìn)李光的耳朵。
哥,直隸總督王儒王大人可曾差人找你?
不曾,我和他從不曾有交往。
我從王儒身邊的紅人處得知,王儒從一個獲釋的犯官口中知道我們家有穆三爺?shù)模ā峨p鯉圖》,這幾年穆三爺?shù)漠嬊Ы痣y求,他知道我們家有他老人家的畫,便密謀巧取。
怎么巧?。?/p>
無外乎以我們的前程作籌碼,從之,則可保官職;不從,你我或許有牢獄之災(zāi),要早作打算啊。
這可如何是好?
哥倆就像磨道里的驢,圍著屋子一圈一圈地拉起磨來。
王輝接著說,哥,你知道王儒要《雙鯉圖》作什么嗎?
作什么?
聽說要送給洋人,討他們的歡心。
王光的臉就像含雨云,陰沉得能擰出水來。
王光用書拍打著桌案,王輝呆若木雞。
弟弟,你怕嗎?
我怕?怕什么?大不了不干了,回家種田。
回家?
說到回家,他們自然就想起了三爺贈送的第二幅畫和三爺?shù)亩凇?/p>
哥倆連夜舟馬勞頓,趕回老家,從秘處取出上了鎖的木筒,請鎖匠小心開啟。
只見畫中還是巨大的龍門,還是兩條鯉魚。與第一幅畫不同的是,畫中水清見底,水邊正是自家小屋,兩條鯉魚肥長無比,從左至右,游回了龍門。
鯉魚歸龍門!
揣摩了許久,哥倆沖著穆三爺家的方向,撲然跪倒,痛哭流涕,三爺臨終不忘給哥倆指出一條明路。
哥倆辭官還鄉(xiāng),辦起了實業(yè)和私塾,潛心修煉,至民國年間,真的如魚得水了。三爺真乃奇人,二十年前已看清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