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露
6月7日 晴
回憶像一卷錄像帶,繾綣,重播,被時間風蝕得剩下黑白幻象里淡薄的只字片語和一個個放了無數遍的鏡頭
——題記
看著這幅伸開雙手的圖片,仿佛思緒又回到了三年前。
初見那雙手,是在那個炙熱的午后,我打完球,去學校超市買飲料,打開便猛地往嘴里灌,突然覺得有一雙眼睛一直在盯著我,我還沒有喝完飲料,她就一直盯著我,讓我很不耐煩,便故意把飲料瓶給扔進垃圾桶,然后看到她去撿,那雙手在臭氣熏天的垃圾桶里尋找那個微不足道的瓶子……初見那雙手,是那么粗糙,那么干瘦,充滿了褶皺,黑乎乎的,讓我覺得很惡心!頓時心中倍生厭惡之感……
玉樹地震時,我們學校組織捐款,我受學校安排作為這次捐款的記錄者。當我快把所有的捐款名單記錄完畢準備離開會場時,一位老人家一拐一拐地從遠處走來了,我一看又是她,一個撿垃圾的肯定沒啥好事,正準備轉身就走,背后卻傳來了一陣滄桑而低沉的呼喊聲“同學,麻煩你等等,我也要捐款……”
看著她從口袋里掏出一個袋子,撥開一層又一層布條,里面全是零錢,捧著錢的那雙滿是皺紋的手還在發(fā)抖,卻毫不猶豫地將所有的錢都給了我,她仿佛放下一塊石頭一般坦然。當我從她手中接過那一筆捐助款的時候,我的手比她抖得更厲害了,眼淚不由自主地流滿了整個臉頰,當我用顫抖的聲音問她叫什么名字的時候,她只是沖我笑笑,說該伸手時就伸手,為何要留名……頓時,我對這位拾荒的老人崇敬萬分,深感她的偉大高尚,淚眼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曾經的渺小……
某天,我與幾個朋友結伴去逛街,在大街上我又看見了她——那個拾荒的老人。這次她還抱著一個小孩,一只手抱著小孩另一只手撿垃圾,我當時對她的這種做法感到很是懊惱與不解,不是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嗎?這又算什么呢?后來,得知她一個孤苦老人帶著一個被拋棄的嬰兒,用那滿是皺紋的手托起被丟棄的嬰兒,給他一個家……頓時,這位拾荒者的形象霎時又高大起來……
現在,我坐在考場,眼前總縈繞的是那一雙揮之不住的手,幻覺中,我又想到高一那年,學校組織暑假補課時,我因為缺少課本向她求救時,她慷慨地給了我一套高二的課本……
她撿起的是能源,獻出的是愛心,抱起的是希望。在奢侈成風、人情冷漠的今天,我們需要更多地伸出這樣的手,去維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去喚醒我們缺失的良知,去構建和諧社會。
湖南新化一中520班
點評:
這一篇考場記敘文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視角新穎,內容充實。作者運用第一人稱“我”,從“我”又再見雙手圖引起回憶,敘寫了一個關于一位拾荒者的手的三個片斷,隨著片斷的呈現,拾荒者的形象逐漸豐滿,而“我”對她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也逐漸分明,行文避開寫常人所寫的對象,情節(jié)有起有伏,內容切合題旨。
彩線穿珠,層次分明。文章以手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寫了幾個片斷,這是經;其間又穿插作者感情的變化,這是緯:經緯交織,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此外,作者從考場讀圖切入,又從考場寫文收束,文章前后呼應。
先抑后揚,敘述多樣。文章采用先抑后揚法,寫拾撿破爛的手為“抑”,寫捐款的手、托起棄嬰的手為“揚”:抑揚結合增強了文章的情節(jié)性。
指導教師:高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