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平
文言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或用法,也使詞的意義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做詞類活用。這種活用現(xiàn)象不僅在文言文中使用,在某些成語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可以在講課時作為例證,一方面印證了文言語法現(xiàn)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xué)生進行成語的積累,可謂一舉兩得。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名詞活用作有“認(rèn)為”“以為”“把……當(dāng)作(作為)……”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認(rèn)為賓語怎樣”或“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什么”。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表示認(rèn)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狀態(tài)。如:
貴耳賤目:貴、賤都是意動詞,以……為貴(賤)。形容輕信傳言,不重事實。
不恥下問:恥,不以……為恥,不認(rèn)為……是恥辱。不以向?qū)W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
2.名詞的意動用法
幕天席地:幕,把……當(dāng)做帷幕;席:把……當(dāng)做席子。形容野外生活中不畏艱苦的豪情。
等閑視之:等閑,把……當(dāng)作尋常的看待。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視。
草菅人命:草菅,把……看作野草。指反動統(tǒng)治者輕視人命,任意殺害。
二、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形容詞、名詞活用作有“使”“令”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樣”。
1.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如:
駭人聽聞:駭,使……震驚。聽了使人震驚。
回腸蕩氣:回、蕩,使……回蕩。形容音樂、文辭十分婉轉(zhuǎn)動人。
既來之,則安之:來,使……來;安,使……安心。既然已經(jīng)使他來了,就要使他安心。
沉魚落雁:沉,使……沉入;落,使……下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傷風(fēng)敗俗:傷,使……受損害;敗,使……受破壞。常用于譴責(zé)行為不正當(dāng)。
賞心悅目:賞,使……歡暢;悅,使……愉悅、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怡情悅性:怡,使……舒暢;悅,使……愉快。使心情舒暢愉快。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例如:
竭澤而漁:竭,使……枯竭。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良藥苦口:苦,使……感到苦。比喻有些真心的勸誡或尖銳的批評,聽起來可能暫時不舒服,但是很有益處。
親痛仇快:痛,使……痛心;快,使……高興。使自己人痛心,使敵人高興。
獨善其身:善,使……好。指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也指只顧自己好,不顧別人。
富國強兵:富,使……富裕;強,使……強大。使國家富裕,使軍隊強大。
3.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成為某種人或事物。如:
汗牛充棟:汗,使……出汗。形容藏書很多。
禍國殃民:禍,使……受到災(zāi)禍;殃:使……遭殃。使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三、名詞用作狀語
在文言中,名詞經(jīng)常作狀語,直接修飾、限制動詞謂語。
1.用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作比喻,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如:
虎踞龍盤:虎、龍:像老虎那樣,像龍那樣。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金科玉律:金,像金子一樣;玉,像玉一樣。指不可變更的條規(guī)。
金玉良言:金玉,像黃金和美玉。比喻非常寶貴的勸告。
雷厲風(fēng)行:雷,像雷一樣;風(fēng),像風(fēng)一樣。形容行動迅速。
鱗次櫛比:鱗,像魚鱗;櫛,像梳子齒。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密密地排列著。
風(fēng)馳電掣:風(fēng),像風(fēng)那樣;電,像電一樣。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
冰清玉潔:冰,像冰一樣;玉,像玉一樣。形容操行清白。
川流不息:川,像河水那樣。比喻來往的人或車輛、船只很多。
2.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如:
禮賢下士:禮,用尊敬的禮節(jié)對待。敬重賢人,有禮貌地對待地位低的人。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地,作“下”的狀語。比喻事物一天天地衰落。
日積月累: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一天一月地積累起來。
3.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如:
南征北戰(zhàn):南、北,在南面、在北面,或從南到北。形容轉(zhuǎn)戰(zhàn)南北,經(jīng)歷了很多戰(zhàn)斗。
旁敲側(cè)擊:旁,在旁邊;側(cè),從側(cè)面。比喻說話、寫文章故意繞彎子,不直接從正面說明本意,而用反語或隱語曲折地說出來。
4.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如:
風(fēng)餐露宿:風(fēng),在風(fēng)里;露,在露天里 。在風(fēng)里吃飯,在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草行露宿:草,在野草中;露,在露天里。在野草中行走,在露天里睡覺。形容行旅艱苦或急迫。
5.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例如:
管窺蠡測:管,從竹管中;蠡,用蠡(用貝殼做的瓢)。 從竹管里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窄、片面。
車載斗量:車,用車子;斗,用斗。用車裝,用斗量。形容數(shù)量很多,質(zhì)量一般。
蓬門篳戶:蓬,用蓬草編織;篳,用荊竹編成。用蓬草或荊竹樹枝編的門。指貧苦人家。
簞食壺漿:簞,用簞(竹器)盛;壺,用壺裝。用簞盛了飯,用壺裝了湯來歡迎軍隊。形容軍隊受百姓歡迎的情況。
四、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活用作動詞后,就具有動詞的語法特點,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與這個名詞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如:
春華秋實:分析同“華而不實”。春天開花,秋天結(jié)果。后引申比喻文采與德行,亦指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F(xiàn)也比喻學(xué)習(xí)有成果。
粉墨登場:粉墨,搽上粉和墨。比喻壞人登上了政治舞臺。
衣錦還鄉(xiāng):衣,穿衣。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家鄉(xiāng)。指富貴以后回到家鄉(xiāng),向親友夸耀。
春風(fēng)風(fēng)人:第二個“風(fēng)”是“吹”的意思。用春風(fēng)去吹人,比喻給人以及時的教導(dǎo)和幫助。
五、形容詞用作名詞
形容詞用作名詞后,就具有名詞的語法特點,表示具有這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人或事物。如:
披堅執(zhí)銳:堅,堅固的鎧甲;銳,銳利的武器。穿上堅固的鎧甲,拿起鋒利的武器。
扶危濟困:危,處境危急的人;困,生活困苦的人。對處境危急、生活困苦的人給以幫助、救濟。
扶老攜幼:老,老年人;幼,小孩子。攙著老人,領(lǐng)著小孩兒。
六、形容詞用作動詞
形容詞用作動詞后,就具有動詞的語法特點,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而是表示某種動作、行為。例如:
善善惡惡:前一個“善”作動詞,稱贊;后一個“惡”作動詞,憎惡。稱贊好的事情,憎惡壞的事情。
以上為筆者在教學(xué)中總結(jié)的一些例證,希望能拋磚引玉,為同仁們提供一些幫助與提示。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市鄂倫春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