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
登船
“我是踩著尸體上船的?!备弑f。
十多萬人在金門的海灘上等船,來了兩艘,每艘最多能裝一萬人。那一年高秉涵13歲,拄著一根棍子,瘸著腿站在人群里。他不知道這是哪兒,也不知道要去哪兒。他離開山東老家逃難六個月了,他媽媽說:“跟著人流走,要活下去?!?/p>
天亮的時候,登陸艇靠岸,人像潮水一樣往上涌。剛開始沒有一個人能進去,全都卡在門口,“擠不進去就往下踩呀,就這么踩著人上船了”。
有些沒擠上船的兵,拿著槍就對著船上的人打,機槍打過來,甲板上的人死了一大片,到處都是血。一枚炮彈落到船上,又死了一大群人。
高秉涵躲在船艙的廁所里,里面擠了七八個人,“站的地方動都不能動啊,就這樣到臺灣來了”。
這是1949年,最后一艘開往臺灣的登陸艇。
別離
1948年,內(nèi)戰(zhàn)激烈,一個家庭就此破碎。高秉涵的父親是學校校長,在地方?jīng)_突中被槍殺。姐姐失蹤,后來才知道是去了延安。母親擔心兒子的安危,在高秉涵包袱里放了20塊袁大頭、一根父親死亡時身上的繩索、一張初中新生入學證明,讓他在父親墳前磕了三個頭后離開家,去投奔設在南京的流亡學校。
9月,石榴剛熟,外婆摘了一個塞到高秉涵手里。他忍不住低頭剝開皮吃了一口。這一口的工夫,同學推他:“你媽喊你?!?/p>
高秉涵一扭頭,車已經(jīng)拐過彎,再也看不到他媽了。
高秉涵后來說:“我這輩子再也不吃石榴?!?/p>
活著
南京的學校解散,學生們一哄而散。高秉涵無處可去,又不敢回家,就跟著人流走,走了六個省、1000多公里路。稻田里也全是人,汽車、騾馬、傷兵、難民……軍隊扎營做飯時,高秉涵扯一片芭蕉葉,窩一點兒粥喝。前面排著兩個士兵,剛盛上熱粥,突然有人喊“共軍來了”,第一個士兵慌忙轉(zhuǎn)身,一缸熱粥全潑在高秉涵腿上;第二個士兵磕在高秉涵身上,手里的粥又潑了上來。
部隊都走過去了,難民都走過去了。下著小雨,高秉涵一個人走,腿已經(jīng)腫了,還爬滿了蛆蟲,沒有鞋子,拿破布裹在腳上。雨越下越大,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他發(fā)現(xiàn)一個土地廟。他到里面摸摸,一踢,有人在睡覺,他往邊上一躺就睡了。
第二天,天還不太亮,山老鼠在高秉涵身上跑。他醒了以后,看到山老鼠在吃躺在他旁邊的人的耳朵,原來那是一個人的尸體。
高秉涵再往前走,遇到一個兵,背著個印有紅十字的包。彎彎的路上有水流,“他說,小朋友過來,拉著我的腿就沖,把蟲子沖掉,沖完以后,他就用紗布把我的腿包住。我仔細看他的帽子,上面有顆星星,他是解放軍”。
望鄉(xiāng)
高秉涵跟著200多萬人遷徙到了臺灣,一個自給自足的農(nóng)業(yè)小島涌進這么多人,無法安置,沒人顧得上他的死活。
高秉涵能夠生存,是靠著他媽放在包袱里的初中新生錄取證明??恐@張紙,高秉涵在鐵路局當小販的時候,才有機會考上臺灣“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1963年畢業(yè)后被派往金門任審判員。
我問:“您剛到臺灣,生活那么孤獨,逢年過節(jié)怎么過?”
“大年初一早晨,天不亮我就一個人到山上去了,大聲哭,對著淡水河口、對著大陸痛哭一場。我平常不掉淚,掉淚的是弱者,所以我不掉淚,我就大聲叫?!?/p>
“叫什么?”
“叫娘,大聲喊‘娘,娘,我想你?!?/p>
他一直說普通話,只有說這句時,還是濃重的山東口音。
家書
1979年,高秉涵去國外開會,有大陸代表與會,他寫了家信,想請他們轉(zhuǎn)交卻又不敢。日后,這封信還是委托同學,經(jīng)由英國、美國,終于寄到山東菏澤小高莊,由宋書玉(他母親的名字)收。信中寫:“娘,這么幾十年,我還有這個毅力,還要活著,就是為了最后能夠活著見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著回來?!?/p>
第二年5月12日,高秉涵收到來自故鄉(xiāng)的第一封家書。此時,他媽媽已經(jīng)去世一年了。弟弟說:“自從你離開家以后,我們家里幾乎沒有笑聲。除夕晚上這一餐,媽媽幾乎沒吃過飯,都是淚流滿面?!?/p>
媽媽去世后,她枕頭底下有兩件東西,一個是高秉涵幼年的照片,一個是為他做的小棉襖。
當年給高秉涵做這件小棉襖時,媽媽常哼唱一段旋律,高秉涵唱:“冷風兮兮,冷雨凄凄,流浪的人兒需寒衣?!?/p>
“我需要寒衣,我需要媽媽。寒衣就代表媽媽,冷雨、冷風代表大時代洪流的沖擊。我需要溫暖,需要媽媽?!边@位快80歲的老人說“媽媽”時,卻是娃娃才有的聲調(diào)。
鄉(xiāng)愁
沒有了母親,高秉涵能夠寄托情感的只有故土。空盼了幾十年后,他覺得永遠也回不去了,就在臺灣結(jié)婚生子。
20世紀80年代,一位已經(jīng)移民阿根廷的菏澤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探親,路經(jīng)臺灣,帶了一些家鄉(xiāng)的泥土和小吃來,三公斤的土,分給100多個菏澤老鄉(xiāng),只能一家一調(diào)羹。高秉涵怕小偷“不識貨”把“寶貝”偷走,就把一半土拿塑料布包起來鎖到保險箱里,另一半分七次沖水喝下?!八菑奈易炖锩孢M去了,但是一剎那又從我眼里出來了,掉的淚何止七壺呀!”
這么多年了,在高秉涵家的冰箱里,還放著那包山東的芝麻糖和一包袋裝的胡辣湯,都已經(jīng)硬結(jié)成塊了。
回家
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1991年5月,高秉涵回到故鄉(xiāng)。家里的房子都不在了,親人也都已經(jīng)離開了村莊。他看到老樹猶在,揪了一把樹上的榆錢,只有口中這一點兒新鮮的苦澀滋味沒變。這位13歲離家、如今年過花甲的老人,當時站在母親的墓前,大哭一場。
高秉涵是同鄉(xiāng)會會長,年紀最小。老友一個個逝去,死前都說“如果能夠回到大陸,就把我的骨灰歸鄉(xiāng)”。從1992年開始,高秉涵把這些故人的骨灰從花蓮公墓一個個接回。
送回大陸的骨灰,很多已經(jīng)沒有親人接收。高秉涵找到村子里的大槐樹或者玉米田,一邊撒一邊跟他們說話:“我把你交在這兒啦,落了土,你安心吧。”
我問:“這點兒念想就那么重要嗎?”
“對我們來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因為我們流浪過,曾長夜痛哭過,所以我們的人生跟一般人感覺的不太一樣。這也是心靈的一個皈依吧?!?/p>
高秉涵把母親用過的藍綠鑲金的胸針、滴玉小耳環(huán)、用來搗蒜的小缽子,都裝在小盒子里,留在身邊。母親穿過的湖藍色綢衣一直掛在家里地下室的側(cè)墻上。他說:“我每天都到地下室用頭頂頂我母親那件衣服,這樣等于在她懷里一樣?!?/p>
(摘自《風流一代》2012年9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