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善國
【摘要】數學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和推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除了預設生成以外,常常還會產生動態(tài)的生成.怎樣處理好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怎樣激發(fā)數學課堂中的生命活力,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更加和諧?
【關鍵詞】動態(tài)生成;意外生成;活力
教學不僅是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方案傳授知識的過程,還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教師只注重預設生成,排斥非預設性生成的現象,甚至對學生的疑惑置之不理,或對學生的錯誤恐懼有加,或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漠然處之……這種情況丟失了課堂的許多動態(tài)資源.那么,如何有效處理數學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呢?
一、正確處理學生的“錯誤生成”,化“錯誤”為資源
日本有句諺語: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錯誤”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力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并且是一種蘊涵著極大教育價值的課程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出現種種錯誤,這是正?,F象.它顯現了學生的真實思維,反映了學生在建構知識和構建能力體系中的障礙.如果我們能巧妙地利用這種“錯誤”,將會使教學活動增添一份精彩.
在發(fā)現學生的“差錯”后,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發(fā)現并利用這個動態(tài)生成作為教學資源,探索新的解題方法,同學們都驚喜地發(fā)現利用等式性質解配方題的方法很獨特,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二、巧妙地應對“意外生成”,使“意外”成為亮點
教學中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突然提出超出意料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作出明確的判斷,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此時應該真誠處之,坦然地面對.例如:根據某人從家出發(fā)在任一時刻到家的距離s與所花時間t之間的關系,請編一個故事.生1:張大爺吃完晚飯后外出散步,走了10分鐘后,到達離家500米遠的報刊亭,看了20分鐘的報紙,就往回走,結果15分鐘后到達家里.生2:小明從家里騎自行車,10分鐘后到達離家500米遠的目的地,20分鐘后辦完事情,就往回走,結果15分鐘后到達家里.再請同學們思考,看誰先找到?
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了,探索的熱情更高:今天的問題難住了老師,有挑戰(zhàn)性!過了一會兒,學生興奮地說:找到了!遛狗,狗被主人牽著要掙扎著跑的時候,圍著主人跑來跑去,狗離主人的距離不變.對呀!在圓周上既可以運動也可以靜止,既可以前進又可以來回走動,既可以原路返回又可以從另一條路返回.
三、抓住有利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改倡導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發(fā)展,師生之間的思維在碰撞中生成,雖然出乎了預設,但合乎教學流程,并且符合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此時借助學生不妨巧借“東風”,來個“順水推舟”.
例如:以鰽BCD的頂點A為圓心,AB為半徑作圓A,圓A交AD,BC于E,F,延長BA交圓A于G,求證:GF=FE.
本來預想思路是連接AE,證得∠DAE=∠GAF,利用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從而得出結論.但學生卻提出不同看法:還可以利用相等圓周角證明弧相等.于是把機會讓給了學生,通過連接BF證得∠GBF=∠FBC,由于在同圓或等圓中,兩個圓周角相等,它們所對的弧一定相等,得出GF=FE.于是再順水推舟引導提問:證弧相等方法有哪些?學生就講了還可以利用證弦等得出弧等或利用垂徑定理.連接GE交AD于M,∴GB是直徑,∴∠GEB=90°.又∵AD//BC,∴GE⊥AD.∴GF=FE.
這個教學過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不唯教案,而是圍繞學生的思維生成,對教學設計作出果斷的調整,用學生的所想去組織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四、調整方向,著眼于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數學問題的解題方法多種多樣,很多方法有時候并不是最簡單的,數學問題最能反映問題的本質,具有普遍性,我們把這類方法定義為通性通法.新課改強調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數學思維.也就是說在解題教學中要淡化特技特巧的解題方法,注重基本的解題方法.但當學生在學習中有奇思妙想生成時應該給予贊賞,同時調整方向,著眼于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參考文獻】
[1]陳德前.既要關注生成又要重視預設[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9).
[2]章曉東.如何在生成教學中彰顯智慧的魅力[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8).
[3]俞劍波.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變藝術[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