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攝影技術和播放設備的推陳出新,相信很多人都對3D電影不陌生。早在2010年,一部《阿凡達》就讓全世界的觀眾領略到了3D電影給人們帶來的視覺震撼。也是從那時開始,幾乎是一夜之間,3D電視機、顯示器、播放器……,各種與畫面相關的東西都能與3D沾上了邊,3D技術也逐漸地脫去了高科技的外衣。但最近,一部3D版本的《泰坦尼克號》又將3D技術拉回了高科技的神壇,因為有消息說:將《泰坦尼克號》轉制成3D電影,居然需要耗費1?800萬美金。這不是用《QQ影音》之類的軟件點一下就成了的事嗎?事情當然不會是那么簡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D與偽3D,傻傻分不清楚
現(xiàn)在,很多軟件或者顯示器都標榜自己的3D功能,用戶只要帶上一副價值幾塊到幾百塊3D眼鏡后,就能在家觀看3D影片。但實際上,這些3D畫面都是通過軟件或者硬件轉換而來,使左右眼形成視差的“偽3D”畫面,我們將之稱為“2D深度技術”。它們與真正的3D技術幾乎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反倒是真正作為3D技術之一的“2D轉3D”卻因為名稱的關系,被扣上了“偽3D”的帽子。實際上,目前真正的3D影片的制作方式只有兩種。
1.使用雙眼式3D相機拍攝: 這就是人們經(jīng)常說的真3D影片。拍攝這種影片需要能調(diào)整光軸的3D相機,一般來說整個系統(tǒng)大且重。另外3D相機具有成本較高、機動性較低等特性,所以用該設備拍攝影片的時候,需要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以及非常高的成本。
2.通過“2D轉3D”技術對2D影像進行數(shù)字處理,制作出左眼及右眼用影像:它需要將2D影像的各部分嵌入3D的計算機圖形(CG)空間中。要制作出比較協(xié)調(diào)自然的3D影像,一般需要數(shù)百人進行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整工作。但相比用3D相機拍攝,這種方式還是具有技術性較低,價格較便宜等優(yōu)點。
由于具備只需要拍攝2D畫面即可轉換為3D電影的優(yōu)點,在最近的3D電影中,整部影片都采用2D轉3D技術制作的作品越來越多,所以有很多人將這類電影稱為“偽3D電影”。但實際上它們都是貨真價實的3D影片,只是在效果上有差異而已。
另外,即使是3D相機拍攝的影像,為了調(diào)整在不同屏幕上的3D視差,也會采用“2D轉3D”技術?!栋⒎策_》是3D風潮的始作俑者,然而在這部3D巨制中也蘊含著“2D轉3D”技術,《變形金剛3》也是如此,可見這兩種技術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現(xiàn)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其實3D影片一直以來都是高科技產(chǎn)品,只是很多商家為了宣傳自己的產(chǎn)品,將3D這個詞給用“濫”了。即使到現(xiàn)在為止,制作一部真正的3D影片依然是件非常消耗財力和時間的事情。即便只是將曾經(jīng)的《泰坦尼克號》轉制成3D版,也耗費了幾百人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2D露絲”是如何變成“3D冰川”的?
簡單來說,2D轉3D技術只需要將2D影像的各部分素材嵌入3D的計算機圖形(CG)空間中即可。聽起來應該很簡單,但實際上呢?許多3D影片的制作人都被以下兩個問題煩得焦頭爛額。
1. 利用視差形成景深
制作3D效果時,關鍵一步是要做出景深。其基本技術原理是人眼觀察物體時所形成的視差(Parallax)。
簡單來說,導演需要對每個場景要營造出怎樣的立體視覺效果做出決斷,這些對觀眾的3D觀影體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說,怪獸和子彈需要從屏幕里呼嘯而出,讓觀眾感覺它們就在身邊。而那些背景畫面,則需要“嵌”進屏幕里去。這就需要依靠3D圖形的渲染技術來制造出透視感和距離感。由于原拍攝過程中可能存在剪輯和角度切換,所以首先需要對于每一幀的畫面都恢復原拍攝視角,繼而確定3D虛擬立體攝像機的位置,一部90分鐘左右的電影長達十萬多幀圖像,計算量和工作量都十分繁重。
2. 為電影畫面增加深度信息
在3D電影制作之前,導演需要擁有一個“深度預算”,即為負視差和正視差的范圍??刂圃谏疃纫暡罘秶梢源_保將眼疲勞度控制到最低,畢竟一場電影的時間可能是2~3個小時,視差過大所帶來的疲勞度可能讓觀眾對3D電影產(chǎn)生極大的反感。
一旦導演確定下來理想的深度預算,就可以來設計場景中的深度信息了。對整體場景復原建模之后,再確定每幅畫面的拍攝角度,就可以對深度信息了然于胸。然而,一幅一幅手工增加深度信息,仍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這就是為什么《泰坦尼克號》3D版需要450個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一年多才能完成的原因。
實際上有些播放軟件也具有簡單的2D到3D轉換效果,比如說《QQ影音》。然而該類軟件只是從顏色上加以處理,然后對每幅畫面做一個位移差,完全是忽視了場景中物體的立體結構,無法實現(xiàn)不同視角帶來的角度變化。
看了以上內(nèi)容,可能大家都明白了,將一部2D影片轉制成3D電影實際上是一件非常艱巨的工程,無論是時間上,還是在財力跟物力上。另外,之所以“2D轉3D”技術被很多人稱之為“偽3D”,其原因除了名字取得不好以外,制作人員投入的精力不夠,制作的影片效果差也占有很大的原因。詹姆斯·卡梅隆就曾經(jīng)說過:之前諸多3D轉換電影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太過于追求搶占市場先機,無法全身心投入,確保影片轉換質量。
相信在這次《泰坦尼克號》3D版再次席卷全球票房以后,大家會對“2D轉3D”技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