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
一、身體重心高低的適宜程度
根據人體生理學原理,人體同一塊肌肉收縮在不同的關節(jié)活動角度,其產生的力量不同,則人體每一塊肌肉都有其產生最大收縮力量的最適宜角度。那么當人體腿部彎曲到其最適宜角度時,則會產生最大蹬伸力量。站立式起跑中的身體重心高低最主要是通過兩腿彎曲動作完成的(同時包括雙腳跟提起的重心高低),它決定起跑時兩腿蹬地的力量。所以筆者認為通過兩腿彎曲調節(jié)身體重心高低,使兩腿的蹬伸力量達到最大時,應該是站立式起跑中身體重心高低的適宜程度。
在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把握身體重心高低適宜程度呢?方法如下:讓學生自然站立,進行原地縱跳練習,體驗不同角度下兩腿彎曲縱跳時肌肉用力的感覺。當兩腿彎曲到一定角度時,學生會感覺腿部蹬伸特別得力,說明產生的蹬伸力量達到最大,此時身體重心高低也就達到了適宜程度。學生通過這種體驗,能夠把握站立式起跑中身體重心高低的適宜程度,也就能真正明確教師所強調的兩腿彎曲注意適當降低身體重心的動作技術。
二、身體前傾的適宜程度
站立式起跑中身體前傾主要起到調節(jié)腿部起跑時蹬地角度和蹬地支撐反作用力(以下簡稱反作用力)是否通過身體重心的作用。而蹬地角度和反作用力是否通過身體重心又是影響起跑時蹬地效果的其中兩個主要因素。為此,筆者有必要談一下這兩個主要因素。
1. 蹬地角度
根據力學原理可知,反作用力方向和前進方向的地面夾角愈小,水平向前的推力愈大。但由于人體的解剖結構和地球引力等原因,使蹬地角被限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通過身體前傾調節(jié)蹬地角度,就能在這個范圍內找到合適的蹬地角度, 使兩腿反作用力獲得更佳的效果。
2. 反作用力是否通過身體重心
站立式起跑中身體前傾帶動身體重心前移,則腿部蹬地力方向是后下方,反作用方向是向前上方,這是推動人體向前的主要動力。在起跑時,如身體前傾不夠,反作用力會從重心下方通過,容易造成身體后仰;身體前傾過多,反作用力會從重心上方通過,容易造成身體向前摔倒,這都破壞蹬地的效果。當身體前傾適宜,則反作用力完全通過身體重心,身體便會快速有力向前沖出,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兩腿蹬地效果。
蹬地角度和反作用力是否通過身體重心主要是靠身體前傾調節(jié),在起跑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解決了這兩個主要因素的問題,也就等于解決了身體前傾適宜程度的問題。為此,筆者認為如果把蹬地角度和反作用力是否通過身體重心這兩個主要因素有機結合,達到最佳點,則是站立式起跑中身體前傾的適宜程度。
學生又怎樣使身體前傾到適宜程度呢?方法如下:讓學生先做好“預備”姿勢(兩腿彎曲到適宜角度時),然后讓學生身體慢慢前傾并結合兩臂動作,同時兩腳跟緩緩提起,隨著身體的前傾,學生會順勢向前摔倒,出于自身保護意識,學生便會本能地進行自然蹬擺兩腿向前跑出,來維持身體平衡以防摔倒。通過訓練,學生就可以找出適合自身的蹬地角度和反作用力是否通過身體重心這兩個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其能夠做到使身體前傾到適宜程度,也就能掌握身體前傾程度的動作技術。
因此,在站立式起跑時,只要學生掌握了身體重心高低和身體前傾程度的方法,并在實踐運用中反復練習,就一定能夠達到實際的最佳效果。
(連云港市花果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