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振
水稻拋秧栽培技術是指采用缽體育苗盤培育出根中帶有營養(yǎng)土塊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規(guī)育秧育出秧苗后用手工掰成塊狀、通過拋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間定植的一種水稻栽培法。
一、栽培技術
1、育秧前準備
(1)備足秧盤。選用561孔的秧盤525~600張/hm2。
(2)秧田準備。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結構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園。秧田與大田比為1∶40。秧田要施足基肥,要耙細、整平、作廂。
2、種子處理
將谷種用清水預浸6h左右,再用強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撈出后用清水洗凈。
(1)整地:拋秧本田應做到“平、淺、爛、凈”的標準,即田面平整、高低不過寸;水要淺,以現(xiàn)泥為好;土壤要上緊下松,軟硬適中,田面無雜物。如果是粘泥田應在犁耙后沉淀2~3d,放干明水,搶晴拋栽;如果是沙質(zhì)田塊,則隨犁隨拋。
(2)播種:將種子均勻播在秧盤上,有條件的地方采用播種器播種。播種后將秧盤緊挨在秧床上排列,注意要把秧盤底部壓入秧床,以保證各部分與秧床充分接觸。
(3)拋栽:左手提盤,右手抓起秧苗8~10蔸,輕輕抖散,泥團向上,用力向上拋2~3m讓其自由落下。根據(jù)田塊面積和密度確定用秧盤數(shù),先粗拋2/3,余下1/3補稀。拋后每隔3m撿出一條人行道,寬30cm。再用竹竿疏密補稀,做到全田大致均勻。
(4)田間管理:澆水前期要遵循“淺水立苗、薄水促蘗、曬田控蘗”的原則。淺水立苗即拋秧2~3d不進水,以利于秧苗扎根;薄水促蘗即灌2~3cm的水層,以利于促進有效分蘗;曬田控蘗即苗數(shù)足夠時曬田,以利于控制無效分蘗。水分管理的后期遵循“深水孕穗、淺水灌漿、斷水黃熟”的原則,即保持5~10cm的水層以利于孕穗,保持5cm水層以利于灌漿,黃熟時斷水以利于籽粒成熟飽滿。
拋秧一般不采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法,因底肥過多,前期生長旺盛,群體過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后期脫肥又不利于形成大穗。一般施純N 150~180kg/hm2、P2O5 75~90 kg/hm2、K2O 120~150kg/hm2。施肥方法是“前促、中控、后補”,即底肥60%~70%,分蘗肥20%~25%,穗肥10%~15%。
二、注意事項
1、防浮秧:主要措施是堅持花泥(遮泥)水拋秧,大風大雨和深水情況下不拋秧。
2防燒芽:主要注意育秧劑(包括化肥)不過量,營養(yǎng)土要拌勻施勻,糊泥沉實后播種;壯秧劑育秧的必須“分層施肥,上下各半,分層裝盤,隔層播種”。
3、防串根:主要措施是播種后秧盤面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凈,秧田灌水不上畦。
4、防不勻:方法是堅持三步拋秧法,第一步拋70%,第二步撿工作行,第三步拋剩下的30%。
5、防除草劑藥害:主要是堅持用丁芐、田青、拋秧凈等除草劑,不用含有乙草胺和甲磺隆的除草劑,并注意除草劑的用量和施用方法。
三、病蟲害防治:
1、紋枯?。?/p>
當叢發(fā)病率達20%時,可作為藥劑防治指標,施藥時期以抽穗前后為宜,高肥田塊應在封行前開始用藥,以后視病情發(fā)展情況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藥劑有5%井岡霉素水劑1 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125 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125g/hm2,對水1 125kg/hm2噴霧。
2、螟蟲防治
(1)二化螟
用藥處方:每畝用30%農(nóng)爾旺乳油125毫升或480克/升稻諾乳油80毫升、10%挫擊乳油250毫升、10%速效靈乳油120毫升。
用藥要點:①防治適期在螟卵孵化高峰期后5-7天(2齡幼蟲為主期)。②二化螟發(fā)生量大,發(fā)生期長的地區(qū)要增加防治次數(shù),防治間隔期6-7天。
(2)三化螟
用藥處方:每畝用30%農(nóng)爾旺乳油125毫升、480克/升稻諾乳油80毫升、每畝用10%挫擊乳油250毫升、10%速效靈乳油120毫升。
用藥要點:①防治枯心適期:發(fā)生量一般的年份,防治1次的在螟卵孵化高峰前1-2天到孵化高峰期;發(fā)生量大的年份,防治2次的第一次在螟卵孵化始盛期,隔6-7天用第二次。②預防白穗適期:螟卵盛孵期內(nèi)已抽穗而未齊穗的,在螟卵開始盛孵時用藥;尚未抽穗的,等到5%-10%破口時用藥。
(3)稻縱卷葉螟
用藥處方:每畝用30%農(nóng)爾旺乳油125毫升、480克/升毒死蜱乳油80毫升、每畝用10%挫擊乳油250毫升、每畝用10%速效靈乳油120毫升。
用藥要點:①用藥適期,一般為2齡幼蟲高峰期。但在使用毒死蜱及其混配制劑時,防治時間應提早2-3天,掌握在低齡幼蟲盛發(fā)期防治。②施藥時應保水4-5厘米,3-4天,可提高防效。
(作者單位:154302黑龍江省樺川縣江川農(nóng)場航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