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劉曉斌
2011年,江西省糧食收購數量大幅增加。據江西省糧食局數據,2011年全年收購秈稻206.5億斤,同比增加80億斤。其中國有企業(yè)收購62億斤,同比增加21億斤,其他經營企業(yè)收購144.5億斤,同比增加59億斤。收購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增產,商品量增加;二是統(tǒng)計覆蓋面擴大,企業(yè)上報數據更加全面。2011年市場糧價呈現總體上漲態(tài)勢。早秈稻每百斤平均收購價在120元左右(折合標準品,入庫價格),同比上漲22%,中晚稻平均收購價130元左右,同比上漲18%。
2011年稻米市場呈現五大特點:一是糧食連續(xù)八年增產,但國有糧食企業(yè)庫存下降;二是市場糧價呈現總體上漲態(tài)勢,但秋糧上市后沒有出現高開高走的局面;三是稻谷市場呈現“秈強粳弱”、“稻強米弱”的格局;四是最低收購價預案沒有啟動,國家加大政策性儲備的市場投放力度;五是早秈稻現貨與期貨價格呈現期現倒掛態(tài)勢。從市場層面看,2011年國內稻谷總產量大幅增加,豐產增加了市場供給量,給總量平衡帶來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帶來的是秋糧價格漲勢趨緩,期貨套期保值資金出逃,具體反應為全年糧價上漲走勢前急后緩;從宏觀層面看,2011年在通貨膨脹加劇的情況下,國家不斷出臺調控政策,加大政策性糧食的市場投放力度,以進一步抑制價格漲勢,為全年CPI指數逐步回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2012年秈稻市場價格走勢預測
據了解,目前江西中晚秈稻市場收購價在135元以上,中儲糧部分臨儲入庫點為137元,中儲糧輪出2009年早秈稻價格在125~128元,因糧農手上庫存較少,秈稻收購價格將仍呈上漲態(tài)勢。分析,當前市場糧價上漲,既有春節(jié)后市場需求增加的季節(jié)性因素,也有國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信號引導市場的作用。
從影響糧價漲跌的諸因素看,2012年,國家大幅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表明國家支持糧價溫和上漲;此外,世界石油漲價,必然導致農資價漲,人工費用增加,助推種糧成本上升;三是工農產品之間、農產品內部剪刀差拉大,存在削弱農民種糧積極性風險。當然,持續(xù)呈現給市場的“稻強米弱”現狀,已經影響到了加工與收儲企業(yè)的積極性,市場存在價格下調的機會。但與支持糧價進一步走高的主流因素相比,下跌只能是階段性的。
預計2012年國內稻谷市場價格仍將呈上漲趨勢,但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漲幅不會太大。
二、政策建議
當前農民有三個期盼:一盼糧食收購價格能再高點,如早秈稻能達到135元/50公斤,中晚秈稻能達到150-160元/50公斤;二盼農資價格能降低點,希望國家能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把農資價格穩(wěn)住,并降低價格,同時也要能保證質量;三盼種糧補貼能增加一點,尤其是真正在地里種糧的農民要求的更強烈些。為此,有以下政策建議:
1.完善糧食直補辦法。將現行的“普惠制”糧食直補辦法,改進為“雙軌制”,即:一方面保持現有的種糧補貼普惠制方法,另一方面,對實際種糧的農民再次給予補貼,可考慮根據農民出售商品糧的數量給予補貼,這有利于種糧農民得到更多的糧食直補資金,加大糧食生產投入,提高種糧積極性。
2.改進最低收購價辦法。最低收購價糧食由國家收購,造成了糧食收購市場實質性國家壟斷,不利于糧食市場化的健康發(fā)展。將糧食最低價收購改變?yōu)閲沂召徍褪袌龌召徬嘟Y合的辦法,有利于糧食流通產業(yè)大發(fā)展,進而推動糧食生產發(fā)展。
3.加大扶持力度,建設農資物流基礎設施。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年產55-60萬噸的尿素生產線,于2010年永久停產后,江西的尿素供應將長期以省外調入為主。由此產生流通環(huán)節(jié)多,運雜費高,加上運力與需求存在矛盾,為此,建議在江西糧棉主產區(qū)、交通樞紐物流集散地建設若干個大型農資物流設施設備,重點扶持省級農資龍頭企業(yè),以增加農資儲備量,提高農資商品輻射面,強化對全省農資市場的調控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農業(yè)廳市場與涉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