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春
二十多年前開始寫小說時,腦子里洶涌澎湃的盡是小說作法之類的經(jīng)典名句,可隨著寫作的深入,那些名言竟被漸漸地淡忘了,現(xiàn)在讓我背幾段出來還真不容易。
這是不是說作小說與小說作法并不相干,或者說我已經(jīng)自覺不自覺地掌握了那些作法反而不覺得其存在了呢?仔細想還是不能確定,總之越是想說清楚反而越說不清楚。
這里提供的三個短篇小說,除了《王二的雞》是近作外,其余兩篇都是多年以前的作品,其中《黃昏的出走》作于1998年初,《看門者》作于2004年。《王二的雞》和《看門者》是寫農(nóng)民的,《黃昏的出走》是寫知識者的。其實這樣劃分就有違我“不以題材論小說”的基本準則。在我看來,題材是無所謂好壞高低的,決定小說品質(zhì)的是作者的精神容量,而短篇小說又最能衡量這個容量了。因此在作品外無論說什么都是無用的,甚至一不留神就會說出前面那樣言不由衷的話,惹人恥笑。但不說,這又使想了解我而又沒有時間細細讀完幾篇的朋友們失望,只好說幾句。
我的意思是寫小說就是寫自己對生活的整體感受。好的小說,里面肯定有一個“整體觀念”,小說敘事,句句都散發(fā)著這個早已發(fā)酵了的“整體觀念”的味道,可以說小說里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整體”的一個部分,都帶著“整體”的氣息,不再僅僅象生活中的人那樣是個人。有人把這叫做“終極關懷”,但我以為這兩者只是相似,卻并不完全相同。終極關懷似乎更帶有絕對和極端的意味,體現(xiàn)的是絕對真理。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泛涂ǚ蚩ǖ摹冻潜ぁ罚罢咧v人與世界或者說命運的絕對關系:一位老人出海八十三次都沒有從象征世界的海里打到一條魚,盡管第八十四天終于捕獲到一條魚,最后也被鯊魚吃光了,什么也沒有得到,這原本就是人的命運。人到底能從這個世界里打撈到什么呢,絕對地說就是什么也打撈不到,盡管雄心勃勃壯心不已,最后還不是兩手空空么?而后者要說的是人永遠被一個象征世界的城堡所拒絕,那個K竭盡全力要進入城堡,卻根本無法進入,這其實也是人的根本宿命。而我的這四篇小說所寫的幾個人物,都處在一種相對環(huán)境之中,雖不具備絕對性,卻也在著力表現(xiàn)我對生活的整體理解?!锻醵碾u》說的是王二的命運,《看門者》表現(xiàn)的是故園的命運;《黃昏的出走》寫黃昏,雖是時間片斷,但誰又能否定這樣的片斷不包含著時間的本質(zhì)?
并不是每一部小說都該體現(xiàn)終極關懷,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部小說都該體現(xiàn)整體觀念。這個“整體”可能不正確,可能只是作者的臆造,但這并不能消除小說要求作者對“整體”的表達。一篇沒有“整體觀念”的小說,只能說是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而遺憾的是這樣的東西竟大行其道,充斥著文壇,所以我的寫作就有了幾分悲壯甚至憤怒的氣息,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就很好地表達了我的“整體”,只能說我拚命地作著努力,而且很可能我的寫作還僅僅停留在尋找那個“整體”而已,這也不可怕,因為所謂“整體”,也還在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