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翌
【摘要】小面額貨幣硬幣化是多數(shù)經濟發(fā)達國家實踐證明貨幣發(fā)行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它與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收入水平、金融環(huán)境、消費環(huán)境,特別是零售業(yè)和公交便利化等諸多因素有關,雖然硬幣具有機讀性強、流通時間長、防偽性能好等流通優(yōu)勢,但其在邊境民族地區(qū)的使用和推廣,仍存在諸多的困難。本文以西雙版納州為例,總結、分析邊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工作的現(xiàn)狀、存在的困難和建議,力求以點帶面,突破邊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硬幣推廣工作難點,推進基層央行貨幣發(fā)行工作上臺階。
【關鍵詞】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問題建議
一、目前西雙版納州小面額硬幣流通現(xiàn)狀及特點
西雙版納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東、南、西三面與老撾、緬甸接壤,緊鄰泰國,下轄景洪市、勐海縣和勐臘縣一市兩縣,有傣、哈伲、拉祜、布朗、基諾、瑤等13個世居民族,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穿州而過,一江連中、老、緬、泰、柬、越六國。由于屬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轄內經濟發(fā)展較內地相對落后,加之少數(shù)民族對于小面額紙幣的特殊偏好,使得全州市場上流通的小面額貨幣以紙幣占絕大多數(shù),硬幣在轄內的推廣及使用遇到諸多障礙。目前,流通中小面額人民幣主要還是以紙幣為主,呈紙、硬幣混合流通狀態(tài)。從紙幣和硬幣的投放量來看,小面額紙幣的投放量遠遠超過小面額硬幣的投放量。
在硬幣投放上呈以下特點:一是投放結構失衡,經濟相對發(fā)達的州府及縣城周邊、交通便利的鄉(xiāng)鎮(zhèn)等相對投放量較大,而邊遠山區(qū)、農村投放量最少。二是投放渠道較狹窄,硬幣的投放主要通過商業(yè)銀行投向轄內幾個較大的超市、醫(yī)院等開戶單位,再由其滲透到市場中,投放的渠道相對狹窄。三是硬幣投放量過少,2006年至2011年,硬幣的投放量不到同面額紙幣投放量的1%,且呈逐年遞減態(tài)勢,近幾年人民銀行雖有投放,但大都沉淀在商業(yè)銀行的發(fā)行庫里,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投放與流通。四是流通面較窄,主要限于大型超市和城市公交系統(tǒng),農貿市場等真正需要使用硬幣找零的場所鮮見硬幣流通。
二、影響小面額硬幣流通的主要因素
(一)硬幣本身存在的天然缺陷
目前,我國在小面額票幣的投放上,采用的是紙幣與硬幣混合投放的流通方式,由于硬幣本身存在的天然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流通。一是硬幣運輸成本較高。由于硬幣本身質量重,同樣載重的運鈔車一次拉的紙幣金額要比相同面額的硬幣多數(shù)倍。在當前地州中支調運、商業(yè)銀行出入庫主要依靠汽車的前提下,調運硬幣較同面額的紙幣成本要高得多。二是硬幣的形態(tài)小、面值低,不便于攜帶使用。由于硬幣不方便隨身攜帶,隨身攜帶容易丟失,面值低,支付結算時使用的機會不多等特性,人們出行時基本考慮使用紙幣。三是回收難。硬幣本身形態(tài)小、品種多等特點,加上清分機具的缺乏,西雙版納州各商業(yè)銀行回收硬幣均采取人工清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給硬幣的回收帶來極大的難度,大大抑制了各商業(yè)銀行回收硬幣的積極性。
(二)缺乏硬幣使用基礎設施、適用范圍過窄
通常,交通、通訊等自動化基礎設施完善的大城市,硬幣使用和流通的范圍較廣。西雙版納州流通的硬幣主要是通過金融系統(tǒng)柜面對大型超市向公眾投放,回籠也主要體現(xiàn)為超市、個別經營者對金融機構的形式。由于西雙版納州硬幣使用自動化基礎設施(公交系統(tǒng)、投幣電話、投幣售販設施等)建設落后,使民眾接受硬幣的積極性不高,甚至還有拒收現(xiàn)象。如在農貿市場等需要大量找零功能的輔幣場所,老百姓都不愿意接收硬幣,因為不知如何識假和使用地方。
(三)小面額貨幣支付功能弱化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小面額貨幣支付功能逐漸弱化,硬幣除了日常小額商品交易的“找零功能”外,在高檔和大宗商品的定價和交易中難以發(fā)揮作用,在今年的兩會上,就已經有代表提出我國應印制500、1000元的紙幣建議,以降低貨幣流通成本,當前物價水平較高,支付結算時用到的小額貨幣機會不多,如在農貿市場使用輔幣較多的場所,蔬菜瓜果糧油等產品的價格基本以元為單價,以前的角分計價單位已基本消失,對應的5角、1角等輔幣,不論紙幣還是硬幣,已基本退出了流通,特別是1角券退出現(xiàn)象更為甚,加上“硬幣加紙幣”雙重流通的形式,用到硬幣的機會便少之又少。
(四)假硬幣鑒別較紙幣難
當前,由于全州各金融機構硬幣清分機具的缺乏,假硬幣的鑒別主要依靠臨柜人員來完成,加之硬幣用肉眼能夠發(fā)現(xiàn)的防偽特征較少,且制假技術越來越高,流通中的硬幣鑒別較紙幣難。假硬幣的出現(xiàn),不但給持有者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也嚴重損害了人民幣的信譽。從金融機構自身來看,基本沒有專用的硬幣防偽鑒別工具,臨柜人員對硬幣的防偽鑒別水平也不高,導致收兌硬幣的積極性不高。
(五)所投放的硬幣基本沉淀于家庭儲蓄罐中
因流通面小且其體積小、質量重、易丟失,民眾一般不愿意攜帶使用硬幣,大多數(shù)家庭,特別是少年兒童更是樂意把從超市等場所補零得到的硬幣當成儲蓄對象,把一枚枚硬幣存放起來,平均每戶存放的硬幣數(shù)量,少的有幾十枚,多的上千枚,這些存儲的硬幣,基本上就不再進入流通環(huán)節(jié),這樣即使有少量的硬幣投放,也并未發(fā)揮流通手段,而是大量沉淀于家庭儲蓄罐中。
(六)金融機構對推廣硬幣流通重視不夠,缺乏科學引導
一是一些金融機構缺乏對推廣使用硬幣必要性的認識,工作積極性不高,認為硬幣投放越多,回收也越多,工作量和成本就越大,于是在提取或上繳小面額鈔票時,盡量壓縮數(shù)量金額和次數(shù),能不提的就不提或少提,能不繳的就不繳或少繳,這樣容易造成市場小票流通結構不合理。二是目前絕大多數(shù)金融機構缺乏硬幣清分、包裝自動化機具,其營業(yè)網點出納人員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三是一些硬幣投放或回籠量大的商業(yè)銀行,人員和車輛配備不足,增加了搬運調撥量和費用開支。四是基層人民銀行發(fā)行部門對市場硬幣流通和對商業(yè)銀行硬幣投放、回籠情況缺乏科學的預測和管理。
(七)少數(shù)民族民俗影響當?shù)赜矌帕魍?/p>
傣族作為西雙版納州最大的民族,一直以來對于原封券紙幣有強烈的偏好。傣族人民信奉小乘佛教,每當傣歷新年和祭祀活動的到來,按照風俗習慣,傣族人民都會將紙幣,尤其是小面額紙幣作為敬獻給佛祖的供奉,連同食品一并送到寺廟,紙幣在保管使用過程中明顯方便于硬幣,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也大同小異,這也導致了推廣硬幣的困難。
三、加強硬幣流通的政策建議
雖然目前硬幣流通還存在著諸多困難,但硬幣在貨幣流通中的優(yōu)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硬幣有著耐磨損、流通次數(shù)多、使用壽命長、節(jié)約流通成本等優(yōu)點,對提高流通中人民幣的整潔度,維護人民幣信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解決硬幣流通中存在的問題,營造一個有利于硬幣流通環(huán)境是人民銀行、各金融機構、公眾的職責所在,需要我們積極做好硬幣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在邊疆民族地區(qū)推廣小額貨幣硬幣化十分重要。
(一)加強硬幣知識宣傳,提高民眾對硬幣的防偽鑒別水平
硬幣推廣,是社會各界的共同義務。人民銀行、各金融機構及各類新聞媒體,應共同努力,采取多種形式,加大使用硬幣的宣傳力度,重點是宣傳使用硬幣的重要性和優(yōu)點以及硬幣的防偽鑒別知識,激發(fā)社會公眾使用硬幣的熱情,真正讓硬幣發(fā)揮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引導民眾自覺使用硬幣。
(二)停止印制一元以下票面的小面額人民幣紙幣
小面額貨幣硬幣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同面額紙幣硬幣的同時流通。人們在權衡各方面的因素之后,絕大多數(shù)人選擇紙幣而非硬幣,這極大的抑制了小面額貨幣硬幣化的過程。只有停止小面額紙幣的投放,加大小面額硬幣的投放,使小面額硬幣逐漸取代紙幣,達到小面額貨幣全面硬幣化的效果。
(三)金融機構對小面額硬幣實行只投不收的政策
采取小面額硬幣只投不收的政策,可以避免硬幣在金融機構金庫內“休眠”的問題,也可起到強制硬幣在社會上流通的效果,但實行此政策,還需較好地解決好公交公司、部分個體零售商戶等接受硬幣較多的客戶硬幣投向、回籠問題,避免公交公司等職工發(fā)工資時用口袋去裝硬幣的問題出現(xiàn)。
(四)加大硬幣處理機械設備的研制和應用
針對目前硬幣清分處理成本高的實際,人民銀行、工商管理、稅務等部門可以在政策和資金上鼓勵和扶持科研機構、企業(yè)加快硬幣處理機械設備的研制和生產工作,特別是重點研發(fā)硬幣清分機、硬幣包裝機、硬幣防偽鑒別儀等設備,以提高硬幣處理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滿足不同層次的金融機構的需要,降低從業(yè)人員的勞動強度。
(五)優(yōu)化硬幣使用環(huán)境,加快硬幣自動化服務設施建設
在公共汽車、娛樂休閑、商場超市、醫(yī)療衛(wèi)生等服務場所增加配備使用硬幣的投幣機等自動服務設備,引導民眾積極使用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