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2012-04-29 13:35:15銀浩
音樂探索 2012年2期
關鍵詞:仫佬族婚俗人生觀

銀浩

摘要:婚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文章通過對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人生觀、宗族觀、神靈觀等若干問題的討論,揭示仫佬族“人、宗族、神靈”三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仫佬族;婚俗;人生觀;宗族觀;神靈觀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12)02

婚姻作為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組成家庭,構成社會的重要基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發(fā)展,都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婚禮習俗。這些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婚俗,不僅是各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更是民族文化的直觀體現(xiàn)。本文選取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反映的仫佬族人生觀、宗族觀以及神靈觀問題進行討論,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原有的仫佬族婚俗研究中,前人學者多從民族學或民俗學的角度對仫佬族婚俗進行通識性的介紹,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前輩們對婚俗中關涉的文化問題還是缺乏學理上的關懷,這給筆者提供了學術增長的空間。其次,在多元文化共同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文化中,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筆者選擇婚俗問題作為本文的切入點,能對仫佬族文化進行一個整體上的關照。同時,筆者也希望能從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對這一民族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形成的心理特質以及萬物有靈的信仰觀念進行重新梳理,用以回應前人對相關問題所做出的學術貢獻。

一、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儀式過程

在中國的南疆生活著一群自稱為mu55lam13的人,意思是“一個講lam13(伶)這種話的人”。 壯族稱他們?yōu)椤安贾敗保瑵h族稱他們?yōu)椤澳防小被颉澳咐小薄?956年民族識別后,將這一群體認定為仫佬族。仫佬族在長期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婚俗習慣,其中主要包括:說親、合命、相親、看屋、會親、過禮、開剪、迎親、攔門、發(fā)親、進門、拜堂、鬧堂、回門等程序。

仫佬族通過走坡的方式結識意中人,兩廂情愿后,男方需要請媒人到女方家求親。女方家如果同意這門親事,就會將寫有女兒“生辰八字”的紅紙交給媒人帶回男方家“合命”。兩人“八字”合好后,女方會請媒人帶上一些親友到男方家“看屋”,如果滿意,雙方會互相贈送一些禮物作為定情物。男方的母親一般會送女方一匹布,女方收下,表示定親。定親過后,如果雙方父母還有疑慮,想進一步試探對方的家底,會讓媒人牽線,兩家先后將一擔酒肉放在指定的地方,讓對方親戚飽餐一頓,即為“會親”。之后,男方要將娶妻用的財禮送到女方家,女方收到后,用來備置新衣。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準備,到了娶親當日,男方要派人到新娘家迎親,迎親的隊伍要用對歌的方式?jīng)_破女方親友組成的“攔門陣”,方能進村接親。娘家則要組織發(fā)親儀式,新娘才能出門。新娘接到新郎家后,不能立即進門,要等到選定的吉時才能進屋。此后是新人拜堂, 入夜,新郎和新娘并不同房,而是雙方親友相互對歌,直至天明。早上,新人要給雙方的親友長輩敬茶,每一位親屬喝完茶后都要往茶盤上放一些錢,以示認親。在仫佬族的婚俗中,新娘是“不落夫家” 的。敬完茶后,新娘和送嫁的隊伍,必須返回娘家?;槎Y后的第三天早上,新郎要派人去把新娘接回來,仫佬人稱為“接三朝” ,(duei??dau??x?n??)但新娘仍然不能長住,直到新娘懷孕后,新郎和新娘才能共同生活。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豐富的地方性知識,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

二、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人生觀

任何一個民族在認識世界,認識自身的過程中,都會形成一套自我認知的模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觀。仫佬族也不例外,那么“仫佬族人是如何認識自己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仫佬族信奉 “萬物有靈”的觀念談起。仫佬族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婆王掌管著一座極大的花山,日日忙碌著護理花山上的花。人是婆王花山上的花。她把花的生魂送給誰家,誰家就生小孩。送紅花是女孩,送白花是男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仫佬族的認識中,他們認為婆王是掌管人間生育的神,人是婆王花山上的花,從出生開始就得到神的庇佑,是神的產(chǎn)物,一生都要“服從”神的旨意。因此作為民族發(fā)展重要形式之一的婚姻,更是與這種崇神敬祖的民族心理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仫佬族人通過婚俗活動過程中的種種禁忌,不斷型塑自我認識,以及對待世界的態(tài)度,從而形成一套特有的人生觀。

首先,配偶選擇的禁忌。仫佬族有走坡對歌的習俗,青年男女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結識意中人,但是,一旦涉及男婚女嫁,仫佬族人則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嚴格地按照傳統(tǒng)的習俗進行。男方需要請媒人到女方家求親,如果女方父母同意,那么他們會將女兒的“生辰八字”用紅紙寫上,交由媒人帶到男方家。男方拿到女方的“八字”后,即將寫有雙方“八字”的紅紙壓放到自家祖宗的神龕香爐下,如果幾天內家中沒有出現(xiàn)反常的情況,那么則視為祖宗神靈已經(jīng)默許這門親事。接下來要請算命先生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尅”的原理推算,五行中如有三項相生,就認為是“天作之合”,于是由媒婆給女方家送回“六合”喜帖,認可這門親事。反之,則被認為是“命中不和”,婚事難成。 仫佬族稱之為“合命”(hau??mi????)。在這一婚俗步驟中,作為個體的人是沒有選擇權的。因為個人的婚姻之事,涉及祖先、家族等多方面的因素。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精神意義上,人是 “神圣”的。而在現(xiàn)實層面上,人是一個“社會”的。故而將男女雙方的“八字”壓放在神龕的香爐下征求祖先的“意見”是一樁婚事能否締結的首要因素。正如仫佬族認為人是“婆王山上的花”一般,婚姻之事理應由祖先 “做主”。相應的祖先會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顯像完成與人的交流。其中人與祖先的溝通,處在兩個不同的等級關系上——祖先的地位等級高,人的地位等級低。祖先支配著仫佬族人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人處于從屬地位。

得到祖先的認可后,“五行相合”也是影響婚配的重要因素。作為自然的人,從母體受孕到分娩,在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社會中是帶有固定性的,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人無法在出生時選擇自己的性別,以及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因而每個人的“八字”都是固定的,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尅”的原理推算,仫佬族認為“天作之合”無法改變,冥冥之中有雙“無形的手”在指引著男女雙方,如若不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則會被視為犯忌,得不到婚姻的幸福。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這樣的傳統(tǒng)婚配禁忌,會成為許多人詬病的地方,甚至有些青年男女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完全放棄對這種婚姻形式的繼承。這都是民俗習慣在時間長河中的洗滌,難以回避的問題。但從仫佬族文化的內核進行闡釋,這種傳統(tǒng)的婚俗行為,長期以來一直保留,必然有其合理性。至少,它從精神和社會層面上,完成了仫佬族人對待婚姻問題的人格塑造。

其次,進門的禁忌。送親的隊伍到了男方家并不能馬上進家門,而是要等到選定的吉時才能進屋。進門前,伴娘需要開合雨傘(k?ai??dan??)兩次,新娘快速地從雨傘下穿過才能進門。新娘進門時,新娘不能踩踏門檻,要跨過去。因為門檻在仫佬族人看來是長輩肩膀的象征,新媳婦踩踏門檻今后會不孝順長輩,甚至會造成家庭的衰敗。舊時,新娘入門前,新郎須坐在神龕前的一張木椅上,面對大門。并將挑水用的扁擔橫架到門枋上面,扁擔上再放新郎的新鞋一對。新娘必須從扁擔和鞋下經(jīng)過,仫佬族人認為這樣做,可免妻子欺壓丈夫。 新娘進門時不僅不能踩踏門檻,甚至連男方家的神龕都不能抬頭看, 仫佬族人認為當天新娘還不是男方家的成員,看了會犯禁忌。與此同時,在新娘進門的時候,新郎和新郎的父母要回避,只有等新娘進了門后,才跟著進屋,仫佬人稱為“偏臉”(p??n???na??)。他們認為這樣做能使新婚夫婦的感情和睦,日后和公婆的關系融洽。新娘進門后,則由送嫁的伴娘陪伴到洞房里,當晚不再出來與親戚朋友見面。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三個值得關注的地方。首先,傘的作用。傘在中國南方各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婚俗中被普遍使用,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仫佬族傳統(tǒng)婚禮中傘具有“避邪祛穢”、“積陰德”的作用。 新娘進門前從傘下穿過,其寓意是要祛除新娘身上的晦氣,為新郎家“積陰德”。這樣看似簡單的舉動,卻包含了仫佬族新娘對自我認識的切身體認。其次,夫妻的關系。新娘從扁擔和鞋下經(jīng)過,可避免妻子欺壓丈夫。這與仫佬族男尊女卑的社會倫理觀有密切的關系。男女的社會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內”的生產(chǎn)模式長期以來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在婚禮過程中,用特別的儀式將這一觀念凸顯出來,是一種心理暗示,讓新娘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對自己的家庭地位有“正確”的認識。這一風俗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逐漸被拋棄,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間中,這卻是每一個仫佬族女性族人型塑人生觀的必修課。第三,家庭倫常觀念。新娘進門時不踩踏門檻與新郎和新郎的父母的“偏臉”。兩者是一種互惠的關系,體現(xiàn)了仫佬族家庭傳統(tǒng)的倫常觀念。新娘不踩踏門檻,視為尊重長輩。新郎和新郎的父母的“偏臉”,意為夫婦的感情和睦,日后和公婆的關系融洽。兩種行為彼此回應,在社會倫理層面,規(guī)約著新婚夫婦以及整個家庭的行為方式。

綜上所述,仫佬族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過程,是從“萬物有靈”的崇祖觀念出發(fā)的,通過婚俗儀式活動中各種禁忌的塑造得以呈現(xiàn)。

三、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宗族觀

仫佬族有著很強的宗族觀念。仫佬族生活的地區(qū),多有壯、漢、苗、瑤等族雜居,他們嚴格地遵守著祖先的遺訓,對族外婚沒有限制,而對族內婚卻十分講究。仫佬族同姓分“冬” 后可以通婚,但是同“冬”結婚是不為族人所接受的。羅城縣四把鄉(xiāng)大梧村吳姓二冬祠堂民國九年立下的祖祠禁規(guī)中就銘文寫到:“婚姻之事,凡同宗公祖之姊妹、嬸嫂、不得以疏族而娶為妻媳,亦不得以遠居異地而亂為匹配,有此原因,即是滅天理之人。” 同“冬”不能相互婚配的事實,體現(xiàn)了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宗族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倫理道德方面。仫佬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伏羲兄妹的神話:“連續(xù)下了三年六個月的暴雨,把天下人都淹死了。伏羲兄妹因為種下雷公給的門牙,結了個大葫蘆,兄妹倆躲進大葫蘆里,才活了下來。最后兄妹倆結為夫妻,生下一個肉團團,伏羲用石頭把肉團團砸碎撒向大地,第二天,這些肉碎沫都變成了人,山嶺處處冒炊煙,從此天下又有了人類?!?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亂倫禁忌在仫佬族歷史記憶中留下的痕跡。兄妹成婚,生下的并不是人,而是一個肉團怪胎。仫佬族先民們對近親婚配行為的排斥,通過一個樸實的神話傳說表達出來。威廉?A?哈維蘭在《文化人類學》一書中提到:“與反對亂倫密切相關的是反對內婚制(endogamy),即在特定的個人(譬如堂兄弟姐妹和堂表姐妹夫或堂表嫂或弟媳等)的群體內婚配的規(guī)則。如果該群體只被定義為直系家庭,那么社會一般禁止或至少勸阻內婚制,因而鼓勵外婚制(exogamy),即在該群體之外的婚配?!?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仫佬族認為同“冬”的族人,血緣上都是近親,彼此婚配有悖于人倫觀念,不利于民族的繁衍。舊時如有類似的情況,宗族長老會出面解決,要求當事人遷居異地,并請來道公做法“掃村” ,斷絕其親屬關系??梢娫谧诜ㄖ频呢锢凶鍌鹘y(tǒng)社會中,對維系倫理觀念的重視。

其次,宗族財產(chǎn)方面。與對族內婚不提倡相對的,是仫佬族社會對族外婚的鼓勵。究其原因除了對人倫觀念的維系外,族內財產(chǎn)的累積與擴張,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傳統(tǒng)的仫佬族社會結構是由“家庭—房族—冬”三級形式構成的。其實質是以個體家長制家庭為基礎,通過父系血緣為紐帶聯(lián)合起來的宗法制家族形態(tài)。在這一社會結構形式中,基層組織是一夫一妻及其子女組成的個體家庭,家長權力基本掌握在家庭中男性直系親屬手中,兒子長大成人之后即可與父母分居,自立門戶。個體家庭的普遍存在,使得血緣親屬間產(chǎn)生了遠近的關系,于是在個體家庭之上存在著以“房族”為單位的宗法式家族形態(tài)。仫佬語稱為“六房”。作為“六房”中的成員,對其中的每個家庭都負有一定的責任,凡生產(chǎn)勞動、婚喪嫁娶之事,都要相互幫忙。與此同時,對于“六房”內的財產(chǎn),族內成員自然有權利優(yōu)先分享甚至相互繼承。這種純粹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能在最大限度上凝聚了房族內的族人力量,防止“六房”財產(chǎn)的流失?;橐鲫P系的締結,不僅是個人情感的交融,更是家族財產(chǎn)的承繼或轉移。因此,在傳統(tǒng)的仫佬族社會中,族內婚的存在不利于宗族財產(chǎn)的累積和擴張。從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儀式的過程中,我們也能依稀的看到,族外婚背景下財產(chǎn)的流動軌跡。比如,定親之后,男女雙方的父母還有疑慮,想進一步探明對方的家底和施舍是否大方等情況。于是便會通過媒人穿針引線,在規(guī)定的時間,先由男方將一擔酒肉放在指定的地點,通常是在十字路口,然后離開。這個時候,女方的家人就會出現(xiàn),在放酒肉的地方飽餐一頓,剩下的全部帶走。通過這樣的舉動,來感受男方家是否大方。次日,女方家同樣會準備類似的酒菜在相同的地方讓男方家的親戚品嘗,以示還禮。這樣的婚俗步驟仫佬族稱為“會親”(n????huo????????)。它是家族財產(chǎn)是否殷實的重要體現(xiàn),越是有錢的人家,“會親”的酒肉就越豐富。會親之后,男方還要選擇吉日“過禮”(da???lei??)。所謂“過禮”,即男方要將財禮送到女方家,時間一般在婚期前20天。財禮的數(shù)量和內容,由嫁娶雙方通過媒人協(xié)商決定。女方則用男方給的禮金備置嫁妝。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通婚意味著財富的流動。因此,男女雙方在談婚論嫁伊始兩邊的宗族就在尋求一種財富上的平衡,而婚姻正是整合宗族財產(chǎn)的重要途徑。

第三、社會關系方面。一個宗族要想在某個地方繁衍生息,除了有一定的活動地域外,還需要人口的不斷產(chǎn)生。因此,通婚是宗族生活的重要方面。與宗族生活容易受地域因素影響不同,婚姻關系顯示出較大的自由性,即通婚行為可以超出宗族控制的范圍,這點在推崇外婚制的社會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以往的學術研究,學界將一個宗族活動的區(qū)域范圍以“圈”來表示,稱為“宗族圈”。而將通婚的范圍,即某地宗族所在的某個村莊為中心點,以這個村莊與其周圍不同遠近的村莊的通婚情況(嫁出和娶進),確定該宗族的通婚范圍大小。 命名為“婚姻圈”?!白谧迦Α币砸欢ǖ牡赜驗榛A,其活動范圍較固定。而“婚姻圈”則以通婚人群的流動作為判斷標準,在鼓勵外婚制的仫佬族社會中“婚姻圈”的范圍要遠大于“宗族圈”。到宗族范圍之外的地方去發(fā)展婚姻關系,不僅有生物學上的意義,即保證族人身體的健康成長,而且具有拓展宗族同其他社群社會關系交往以及累積宗族財富的作用。在羅城縣仫佬族生活的地區(qū),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宗族力量在當?shù)赜兄鴺O高的聲望,各姓宗族都有一定的勢力范圍,對該區(qū)域內的各種自然資源享有優(yōu)先權,不容他人侵犯。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村落與村落之間、宗族與宗族之間難免會產(chǎn)生矛盾,發(fā)生緊張關系。但是為了生存,彼此又不得不為類似的社會問題找到緩和的途徑。所以,相互通婚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策略。通過婚前婚后的各種走往和婚俗儀式的舉行,人們得到重新溝通的機會,冰釋前嫌,使原來緊張的社會關系得以緩解。

如果說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人生觀,是通過個人的切身體認得以塑造,是一個內化的過程。那么宗族觀的形成則是通過倫理道德維系、宗族財富積累,社會關系形成等三個方面外顯于實際的婚俗儀式過程中,有明顯的實用性目的。

四、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神靈觀

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的神靈觀可以通過四個同心圓的結構進行闡述,其核心是人,彼此之間根據(jù)人與崇拜對象的親疏關系,以及相關文化功能得以確認。具體包括三個方面,即祖先崇拜、多神崇拜和自然崇拜。

(一)、祖先崇拜

在仫佬族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中,族人們篤信祖先崇拜,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神靈觀的體現(xiàn)也是從祖先崇拜開始的?!邦^上三尺有神靈”,仫佬族認為仙游的祖先并沒有離他們遠去,而是像一個家族的保護神一樣,關照這族人們的日常生活,因而筆者認為以人為核心的神靈觀同心圓中,祖先崇拜是里圈,它與人的關系最近。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fā)展,仫佬族的崇祖觀念并未被現(xiàn)代性所吞沒,反而在當今社會中呈現(xiàn)出全面復興的局面,用當?shù)刎锢腥说脑捳f:“我們現(xiàn)在生活好了,更是要供公太!” 走進仫佬人家,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堂屋正面墻上的香火神龕,神龕正中是天地君親師之位和祖先之位,其左是土地神之位,其右是灶君之位。在仫佬族的意識中,祖先駕鶴西游之后,其靈魂就到陰間去了,成為另外一個“世界”中的“人”,在陰間的生活和人間一樣,也有冷暖寒暑,快樂痛苦。一個沒有人祭祀的靈魂就會變成流離失所,漂泊不定的孤魂野鬼。即使靈魂看不見,但仫佬族人還是會在神龕上供奉一個祖先牌位,其意義可以看成是世人與祖先溝通的渠道亦或是祖先在人間的“家”。這樣拉近了族人與祖先的之間的關系,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祭祀祖先,婚喪嫁娶等大事更需逐一通報。因此,在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的儀式過程中,祖先崇拜的觀念一直貫穿始終。

人類學家愛德華?B?泰勒認為,宗教儀式在理論上可以分為實際上相互聯(lián)在一起的兩部分: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或象征的意義,是宗教思想的戲劇性表現(xiàn)或宗教的啞劇語言;另一部分則是與靈魂交際的手段或影響它們的手段。 在仫佬族的婚俗儀式過程中,同樣包含了上述兩方面的意義。祖先被當作具有超自然力量的象征加以崇拜;同時,族人們通過與祖先靈魂的交流,接受祖先靈魂的影響與賜福,最終完成婚姻關系的締結。表現(xiàn)在具體儀式過程中,首先是在說親“合命”時,要將雙方的八字壓在祖先的香爐下,征詢祖先的“意見”,這是婚姻關系能否締結的第一步。其次在婚禮活動舉行的當天,“迎親” 或者“發(fā)親” 時都要先行祭拜祖先。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仫佬族人的婚姻并非單純的屬于個人問題,它必須關涉到祖先崇拜的層面。仿佛有一種未知的力量在規(guī)約著仫佬族人的行為,而族人們似乎帶著一種崇敬的心理,樂于為這種力量所支配,并規(guī)矩地按照既有的軌跡在從事相關的活動,因為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不能促成婚姻關系的建立。

(二)多神崇拜

仫佬族民間傳統(tǒng)信仰系統(tǒng)復雜。最初以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為主,隨著漢文化對仫佬族地區(qū)的影響逐漸加深,道、佛等人為宗教也為仫佬族所接受,并根據(jù)自身生產(chǎn)生活發(fā)展的需要,將人為宗教與原始宗教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集道教、佛教和自然崇拜于一體的多元民間宗教信仰系統(tǒng)?;谶@樣的背景,仫佬族民間信仰的對象眾多,從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到社王、土主,無所不包。與婚俗有關的神靈,除了祖先外,就是掌管人間生育的婆王和保佑人畜平安的社王了。它們與村落中族人生活關系密切,處于婚俗神靈觀同心圓的中間層。

婆王崇拜在仫佬族地區(qū)十分普遍,幾乎每個大姓聚居的村莊都建有婆王廟,仫佬族民間又稱為“花婆廟”或者“圣母宮”。正如開篇那段民間傳說所述,婆王在仫佬族的信仰系統(tǒng)中,是掌管人間生育的神靈,生男、生女或能否生育,全部掌握在婆王手中。因此,只生女兒不生兒子的人要祈求婆王,沒有生育的人更要祈求婆王送子,其角色與漢族信仰中的送子觀音相仿。在宗族制的社區(qū)中,人丁興旺是宗族組織謀求發(fā)展的基礎,所以,婆王在仫佬族的內心世界中有著較高的地位?;橐鲎鳛槿祟惙毖艿幕拘问剑诨樗變x式的過程中祭祀婆王,是仫佬族生殖崇拜的重要體現(xiàn)。

婚禮中祭祀婆王的儀式通常由男方家庭中女性成員完成。時間在迎親前,男方的母親帶領妯娌將祭品一般為雞、豬肉、酒、飯、三角粽等,挑到婆王廟中進行祭拜。祭祀結束后要在婆王廟的門口的顯眼位置貼上“婆王無私贈佳偶,圣母有意賜良緣”的對聯(lián),其用意既是通報神靈,又是讓眾人見證婚姻之事,祈求婆王賜福賜子。

除了祭祀婆王外,在婚俗活動的儀式過程中,社王也是仫佬族人必須供奉的神。社王在仫佬族的民間信仰系統(tǒng)中是保護村落人畜平安的神,村寨不論大小每村都有社王廟存在。每年的春社、秋社、除夕日全村都要進行祭拜?;樗谆顒舆^程中對社王的祭祀儀式與祭祀婆王幾乎一樣,都是由男方家的女性成員完成。唯一不同的地方體現(xiàn)在祭祀結束后在社王廟門口所掛的對聯(lián)上,通常會貼上諸如“社澤汪洋先受室,王恩浩蕩助迎婚”之類的對聯(lián)。如果來年生了男孩,還要在春社日到社王廟祭祀社王,意為向社王報丁。

從婚俗活動的儀式過程中對社王和婆王的祭祀,我們可以窺見仫佬族人對待兩位神靈的態(tài)度,婆王掌管生育,社王保佑平安,處于神靈觀同心圓中間層的兩位神靈,在彼此關系上是相互承接的。因此,仫佬族人在婚俗活動的儀式過程中對它們進行祭拜,在民族心理上是要完成一個人在其生命歷程中,祈求得到神靈眷顧的夙愿,體現(xiàn)了仫佬族人樸素的神靈觀。

(三)自然崇拜

威廉?A?哈維蘭在《文化人類學》一書中說道:“關于超自然存在最普遍的信仰之一,乃是泛靈信仰(animism)。這種信仰認為自然是由各種各樣的靈魂激活的……動植物可能與人一樣有各自的靈魂,就像泉水、山脈或其他自然物也可以有靈魂一樣。石頭、武器、裝飾物等等也同樣有靈魂。” 在仫佬族的民族心理中,這種泛靈信仰普遍存在。筆者2011年2月對羅城縣東門鎮(zhèn)中石村銀氏仫佬族婚禮儀式的田野調查中發(fā)現(xiàn),除了對祖先、婆王、社王等人為神靈進行祭祀外,還要祭拜自然界中的“山神”。仫佬族人相信風水,認為村落背靠的石山是風水山,把握著村寨的“龍脈”,因而,仫佬語又稱為“后龍山”。風水山由一位山神主管,山上的花草樹木村民不能隨意砍伐,犯忌者要受到神靈的懲罰。仫佬族人為了表示對山神的敬重,通常會在山邊找一塊山石作為山神的化身,逢年過節(jié)、婚慶喜事時加以祭祀。類似這樣的自然崇拜現(xiàn)象在世界上很多民族中都普遍存在著,人類學家愛德華?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寫到“在北亞細亞的阿爾泰語系諸部落中,對木桿和石頭的崇拜仍然全盛地存在著。石頭,特別是奇形怪狀的或者與人或動物形狀相似的石頭,成為崇拜的對象,這是因為它們里面住著強有力的精靈。” 仫佬族人給山石賦予某種靈魂,將其作為山神的化身加以崇拜,究其原因是與仫佬族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緊密相關的,仫佬族認為自然萬物皆有靈性,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人和自然是相互關聯(lián),彼此之間可以溝通的。人從自然中獲得生存所需的各種資源,同時也要用其所得來回報大自然的恩賜,而不是一味的索取,人和自然應該保持著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樗變x式活動過程中通過對“山神”的祭拜,培養(yǎng)族人對自然界的敬畏心理,學會尊重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類似的自然崇拜物還有很多,它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的關系依然緊密,共同形成了仫佬族婚俗中神靈觀同心圓的最外層。

在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儀式活動的過程中祭祀“山神”,雖然可以看作是仫佬族先民們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遺存,但是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崇拜和上述所提的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一起,共同構成了仫佬族特有的民族信仰系統(tǒng),并通過婚俗儀式活動呈現(xiàn)出來。

五、結語

隨著仫佬族社會生活的不斷發(fā)展,與關涉神靈、祖先的核心觀念一直都沒有太大變化相比較,傳統(tǒng)的婚俗儀式活動或被消解,或被遮蔽,其外在形式呈現(xiàn)出一種不穩(wěn)定性。由于傳統(tǒng)社會的封閉性不斷地被打破,信息的開放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青年人的交際范圍不斷地擴大,為男女雙方尋找合適的伴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習慣的簡化和消失,是傳統(tǒng)社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不可回避,但又無可奈何的趨勢。是固守傳統(tǒng)還是隨波逐流,面對這樣兩難的境地,仫佬族做著自己的抉擇,它可以按照傳統(tǒng)的婚俗習慣來進行操作,也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生活條件來進行調整。 但是,在仫佬族傳統(tǒng)婚俗中形成的“人、宗族、神靈”三者之間的互動結構并沒有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仫佬族人就是在這樣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中,通過支配具體的婚俗習慣來照見自我、認識自我的。

責任編輯:

參考文獻:

[1]愛德華?B?泰勒.人類學—人及其文化研究[M].連樹聲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格爾茨.文化的解釋[M].韓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

[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編輯組.廣西仫佬族毛南族社會歷史調查[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9.

[4]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編輯組.廣西仫佬族社會歷史調查[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87.

[5]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編輯組.廣西仫佬族社會歷史調查[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9.

[6]海力波.道出真我——黑衣壯的人觀與認同表征[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7]黃興球.論仫佬族“冬”的宗法關系及其性質[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3).

[8]黃興球.仫佬族銀姓宗族及其婚姻圈[J].思想戰(zhàn)線,2003(03).

[9]黃應貴.人觀、意義與社會[M].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8.

[10]黎煉,黎學銳.生命之花的傳承——論仫佬族花婆神話的生命意識與教化功[J].河池學院學報,2009(01).

[11]李干芬,胡希瓊.仫佬族[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12]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志編輯委員會.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

[13]羅日澤.仫佬族風情[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

[14]羅日澤,過竹,過偉.仫佬族風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

[15]馬塞爾?莫斯.人類學與社會學五講[M].林宗錦譯.梁永佳校.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6]威廉?A?哈維蘭.文化人類學[M].瞿鐵鵬,張鈺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17]吳大倫.萬山里的鳳和凰——仫佬族[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3.

[18]徐新建.“本文”與“文本”——人類學的研究方式問題[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4).

[19]英國皇家人類學會.人類學的詢問與記錄(第六版)[M]. 周云水,許韶明,譚青松等譯.周云水,何小榮校.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9.

[20]章立明,俸代瑜. 仫佬族—廣西羅城縣石門村調查[A].中國民族村寨調查叢書[C].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

[21]鄭國喬,張弼弘.淺談仫佬族的語言與社會關系[J].貴州民族研究,1990(03).

[22]周玉蓉.仫佬山鄉(xiāng)——廣西羅城縣大梧屯調查與研究[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仫佬族婚俗人生觀
廣西仫佬族古歌活態(tài)傳承研究*
智庫時代(2022年16期)2023-01-08 13:41:09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20
將疫情當作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契機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6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人生觀(一)
新少年(2018年7期)2018-09-28 02:40:38
廣西仫佬族傳統(tǒng)蔬菜種質資源調查與保護對策研究
巴厘島婚俗:新人可以為愛私奔
幸福(2016年9期)2016-12-01 03:08:53
中國各地的“捧腹”婚俗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33
明清小說婚俗描寫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8
马边| 西华县| 伊宁市| 开鲁县| 陇川县| 永春县| 兰坪| 遂平县| 富源县| 普洱| 湾仔区| 东光县| 永嘉县| 仙游县| 衢州市| 蓝山县| 辰溪县| 滨州市| 寿宁县| 诏安县| 石楼县| 浪卡子县| 营山县| 哈密市| 从化市| 顺昌县| 武定县| 长海县| 双桥区| 磴口县| 徐闻县| 天峨县| 海城市| 原阳县| 小金县| 疏附县| 大城县| 无极县| 双牌县| 樟树市|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