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利
摘 要:班級管理中,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十分重要。通過激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使其把潛在的能力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本文通過對幾種激勵方法的分析研究,旨在為學生管理,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激勵,提供更科學的依據(jù)。
關鍵詞:激勵積極性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191-01
在班級管理中,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尤為重要。所謂激勵,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把潛在的能力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之所以產生某種特定的行為,是由其動機決定的。同樣,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高還是低,都與其學習動機的高和低有關。特別是在新世紀、新時代,學生的情況更加復雜,管理難度不斷加大,而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就顯得更為迫切與重要。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經驗與體會,特提出以下幾種激勵措施與廣大同仁商榷,以圖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
1情感激勵法
即以感情作為激勵的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F(xiàn)代人對社會交往和感情的需要是強烈的。應用此種方法可以從三方面入手。(1)師生之間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力來源是親和力。這就要求教師要高度重視與學生的關系,使關系融洽,或有較深的友誼,以增強親和影響力。做為班集體的管理者,更要有愛心,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的情感要求才會得到滿足。(2)促進學生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與融洽。班級中各成員之間的關系,會影響到班級目標的實現(xiàn)。班級管理者應對學生關系進行積極引導,盡可能滿足各個班級成員社會交往的需要。(3)營造健康、愉悅的團體氛圍,滿足班級成員的歸屬感。班級管理者應注意以維系感情為中心,組織開展各種健康、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營造愉悅的團體氛圍,使每個學生以置身這一團體而感到滿意和自豪,增強其歸屬感,令其自覺地、心情愉快的為實現(xiàn)班級組織目標努力。使班級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充滿濃郁的人情味,這必將會加大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目標激勵法
此法是以目標為誘因,通過設置適當?shù)哪繕?激發(fā)動機,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是一個個目標,引導著學生去采取一個又一個的行動。班集體的戰(zhàn)斗力強不強,凝聚力大不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組織上下有沒有共同目標。目標是指引班級一切工作的風向和航標,決定著全體學生能否做到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因此,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組織者,要善于設計班級的目標和藍圖,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全體學生的內在潛力,集班級所有成員的力量,為組織目標而奮斗。從而有效激勵學生,實現(xiàn)組織目標。
3表率激勵法
班級管理者要想帶好班集體,除了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手段外,還需要管理者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作風。也就是說,管理者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試想,一個人如果不能管好自己,那如何能管好別人。因此,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要重視自身修養(yǎng),嚴肅對待學生工作,切實發(fā)揮表率作用,從而有效激勵學生。
4公平激勵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有一種保持平等公正的需要。不公平會造成人們緊張和不安情緒,以致影響人們的行為動機,甚至促使人的積極性下降。作為教育管理者,應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激勵真正收到實效。因此賞罰是否分明直接影響著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應賞不賞,當罰不罰必會挫傷優(yōu)秀學生的上進心、積極性。應賞不賞,是抑賢助邪;當罰不罰,是放惡縱邪。因此,賞與罰殊路同歸。為此,對于班組織的管理者,要做到賞罰分明、公正。也只有做到了恩威并施,正確的運用政府兩種強化激勵手段,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來鼓勵先進,約束、鞭策后進,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公平激勵的作用。
5樹楷激勵法
此法是通過表揚先進、樹立楷模,去影響他人,以調動一切積極性的一種激勵法。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特別是作為基層的班級管理者,更應十分重視樹楷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僅使學生可看可學,吸引他們積極向上,奮發(fā)學習;而且可使被樹者更加充分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擴大楷模效應;特別是對于那些有志于成為模范的人更有吸引和激勵作用。應用中,要注意事跡的真實性,人物的可比性、可學性等,真正令學生服氣,感動并產生激勵。因此,對于每一名管理者都要時刻牢記:榜樣是一面旗幟,有強烈的引人向上的力量。
教師在有效實施這幾種激勵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滿足和引導原則。
激發(fā)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動機的基本動力在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的個性傾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積極性的源泉。學生的激勵教育就是要正視學生的正當需要,為他們學習、生活、工作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2)適時適度原則。
超前的激勵可能會使人感到無足輕重;遲來的可能會使學生覺得多此一舉。因此,要抓住記憶猶新的最佳時刻,使激勵效果達到事半功倍。同樣,激勵要掌握適當?shù)亩?過度的激勵或達不到一定的度的激勵,都發(fā)揮不了應有的效應。
(3)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結合原則。
對學生的激勵不僅要滿足學生物質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滿足學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總之,要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必須擁有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學生激勵體系,它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同仁在實踐中不斷認識、發(fā)展和總結一切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內在活力的有效因素。從而為做好學生激勵工作,為建立科學的教育激勵體系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單鳳茹.管理學基礎[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