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剛 呂雅麗
摘要: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改革實踐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編寫指導思想,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設置基礎篇和提高篇,突出學以致用,并且從初學者的認知特點出發(fā)組織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在知識點結構上實現(xiàn)了知識點、知識線、知識面三個層次的有機融合,在編寫風格上突出圖文并茂,問題驅動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改革;認知特點;知識點結構;問題驅動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0-4943-03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Textbook Reform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XU Cheng-gang, LV Ya—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the university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reform practice, set up th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nd the writing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of content in, set the base article and the improve article, outstanding to apply it, and from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eginners organization arrangement order of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realize the knowledge line, knowledge three levels of organic integration in the writing style with pictures on the out standing, problem driving way,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fundamental computer course; textbook reform;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knowledge structure; problem-driven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計算機基礎教學已成為高校中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但是,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地區(qū)間差異,目前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國內尚無統(tǒng)一教材[1]。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相關教材的調查、使用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例如,教材編寫風格枯燥、單調,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上過于追求大而全,且理論較多,實踐環(huán)節(jié)較少,不符合初學者的認知特點等。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直探索計算機基礎課教材的改革之路,并于2010年編寫出版了《大學信息技術基礎》一書,經(jīng)過近一年多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F(xiàn)將該教材的改革實踐總結出來,與同行切磋。
1教材編寫指導思想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注重簡明、易學、實用的原則。語言力求輕松自然、通俗易懂,強調實踐操作,圖文并茂。突出應用技能的訓練,既符合初學者的認知特點,又為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條件。
2教材改革思路
2.1內容選取
突出實踐性與實用性的特點,在內容的選取上不過分追求大而全,而是根據(jù)初學者的認知特點,以及計算機與網(wǎng)絡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狀,著重選取最新實用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切實做到學以致用[2]。
全國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文管)以計算機及網(wǎng)絡基礎知識、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數(shù)據(jù)庫基礎操作為主要考核內容,注重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因此,我們在內容的選取上全面覆蓋了該考試大綱的各項要求,并且,從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實用角度出發(fā),將全書內容分成基礎篇和提高篇兩大部分,每章內容既包括學生使用計算機必須掌握的基本部分,又包括學生利用計算機開展更深研究的提高知識。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組成這部分內容時,將計算機主機中各部件的名稱及功能等內容作為基礎篇,即必學內容,而將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總線結構、磁盤工作方式等內容作為提高篇,即選學內容[3]。這樣不僅使學生更容易了解重、難點的分布,把握教學內容的主線,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依據(jù)自身情況,自主開展學習,使程度好和程度差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上產(chǎn)生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2內容編排順序
萬事開頭難,教材第一章的編寫同樣如此。第一章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不僅體現(xiàn)了全書的風格,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初學者學習的積極性。目前常見的計算機基礎教材,通常將計算機的發(fā)展史、計算機的組成作為第一章的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安排并不符合學生,特別是初學者的認知特點。許多學生在上課前對計算機知之甚少。如果一上來就講述CPU、內存、計算機工作原理、磁盤工作方式等內容,將會使學生在理解上產(chǎn)生困難,同時又由于學完這些內容后無法直接進行練習,使學生不易產(chǎn)生成就感,進而影響到學習的興趣。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換位思考。通過長期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初學者學習計算機時通常對打字非常感興趣,而文字輸入又恰恰是整個教學內容的基礎,因此在第一章我們著重安排了以下內容:
計算機開、關機操作及鼠標應用鼠標應用是計算機的最基本操作,我們通過操作系統(tǒng)自帶的紙牌游戲作為學習鼠標使用的突破口,使學生在游戲中快速掌握教學內容。
漢字輸入的基本方法以“記事本”程序為例,講述漢字輸入方法。學生學完后,不僅了解了鍵盤的使用,而且學會了如何打字,使初學者產(chǎn)生成就感,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文件與文件夾的使用根據(jù)教學用計算機為公共使用的特點,接下來安排了文件與文件夾的基本操作方法,使學生可自主管理自己的文件,為后續(xù)章節(jié)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別以Word、Excel、PowerPoint為例,講述了文字處理、電子表格應用、幻燈片制作等內容,使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接下來安排了計算機網(wǎng)絡,特別是Internet應用的基礎知識,包括瀏覽器的使用、電子郵件的應用以及網(wǎng)絡信息檢索、下載等內容。突出實踐操作的訓練,使學生對日益發(fā)展的網(wǎng)絡技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利用網(wǎng)絡自主開展后續(xù)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上述內容都以實踐操作為主線,在第七章、第八章安排了計算機軟硬件組成的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發(fā)展史,從理論上對前面實踐內容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使學生對計算機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最后,教材中安排了數(shù)據(jù)庫的內容,并以Access為例講述了數(shù)據(jù)庫的基本操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能力。
2.3知識點的組織結構
將所有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是不可再分的小單元,將若干個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即一節(jié),在每節(jié)的末尾安排一個小結,作為對本節(jié)所有知識點的歸納與融會貫通。若干相關聯(lián)的知識鏈并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面。即一章,在每章的末尾安排一個總結,作為對本章各知識鏈的歸納與融會貫通。
例如,在編寫“文字編輯與排版”的這一知識面時,就將其分解成文本輸入與保存、文字格式設置、文檔的編輯與排版、圖文混排、打印設置等5個知識鏈。每個知識鏈又包含若干相關的知識點,例如“文本輸入與保存”這一知識鏈就包含:數(shù)字輸入、鍵盤上符號的輸入、小寫字母的輸入、大寫字母的輸入、插入文字、刪除文字等多個知識點。
由于每個知識點內容單一,易于掌握,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當學生學完相關的知識點后,又可通過每節(jié)后面的小結將它們融會貫通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大的成就感。正是在這種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成就感逐漸增強,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
2.4編寫風格
2.4.1圖文并茂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為了突出實踐操作內容,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圖文并茂,將每一個知識點的操作步驟以組圖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從而使學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
3.4.2語言簡潔明快
在編寫語言的風格上一改單調的說教形式,力求活潑、輕松,給人以親切感,特別是在基礎篇中,不出現(xiàn)任何難懂的計算機術語。
2.4.3知識點以任務形式提出
每個知識點都以問題或任務的形式提出,例如:“如何在文檔中插入圖片”、“如何更改字體的顏色”、“如何保存網(wǎng)頁上的圖片”等。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的主線,產(chǎn)生共鳴,促使學生去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2.4.4突出重、難點
將操作中容易出錯的地方隨時以不同的字體單列出來,并加上一個醒目的圖標,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減少錯誤的發(fā)生。
3教材應用效果
3.1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明顯提高
在上第一節(jié)課前將教學進度表放在內部教學網(wǎng)站上,學生可自由閱覽,并以教材為依托,主動按照進度表自主學習,且進度較快。通過課堂上的隨機測試,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比較牢固。
3.2有利于由單一知識傳播教學向啟發(fā)性教學的轉移
通過此教材的使用,使教師從單一的知識傳播教學模式中擺脫出來,增加了師生間互動、交流的機會,有利于教師開展啟發(fā)性教學。
3.3為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條件
由于地區(qū)差異,學生在入校時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這也給教學帶來了困難。教材中基礎篇和提高篇的編排方式,為課堂上的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掌握基礎篇即可,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則可依據(jù)提高篇內容提出問題,展開討論,使課堂上不再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學起來很吃力, 而另一部分學生很快掌握教學內容后卻又無事可干的現(xiàn)象。
3.4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輕松活潑的編寫風格,科學合理的內容安排,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通過師生之間的充分交流與互動,提高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由知識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轉變。
4結束語
教材的改革是一個全面而復雜的工作,它是編寫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全面的體現(xiàn),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將復雜、深奧的問題以通俗、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才能更好發(fā)揮教材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姜世華.高校計算機教材編寫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2(2):107-110.
[2]蔡建平.計算機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教材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3):215-218.
[3]嵩天.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課程教材分析和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1(16):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