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芳 白潔 張琦
2011年的端午節(jié)爬太行山途中遇到了一位騎自行車從北京來陜西爬山的大爺。后來,我們得知這位大爺在一個叫做太陽村的地方做了義工。從那時起,太陽村這個詞,就開始在心里扎下了根。從網(wǎng)上了解到太陽村農(nóng)林經(jīng)濟與愛心公益相結(jié)合的模式后,我們決心組織一支隊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2012年5月,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西農(nóng)青鳥”志愿者服務(wù)隊成立,青鳥寓意帶去快樂和幸福。
2012年7月21日,“青鳥”一行15人到達了北京市順義區(qū)趙全營鎮(zhèn)板橋村——北京市太陽村兒童咨詢中心所在地。我們見到了張淑琴女士,太陽村的創(chuàng)始人,大家都叫她張奶奶。她曾經(jīng)是一名山區(qū)醫(yī)生,曾經(jīng)是監(jiān)獄的一級警督,一位監(jiān)獄題材記者和作家,通過大量采訪了解到因為父母入獄,很多孩子流落街頭,乞討,偷竊,遭受虐待,面臨饑餓、疾病和死亡的威脅, 有的孩子甚至走上了父母的道路。作為一名母親,她不忍看到孩子流離失所,被眾人歧視,被社會忽視;作為一名監(jiān)獄工作者,她希望罪犯能夠更加安心地改造;作為一名公民,她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而不是成為社會的隱患。這正是太陽村要做的事。
被孩子們教育了
23號早上五點半,大暴雨后第一個晴天,也是我們正式開展志愿者服務(wù)活動的第一天,領(lǐng)隊張德衛(wèi)老師帶領(lǐng)全部志愿者和孩子們,走到了一片種植小番茄的耕地上,宣布了今天的任務(wù):采摘最后一季的番茄并且拔除番茄秧苗。這個農(nóng)場是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建造起來的。這也是太陽村自己的產(chǎn)業(yè),這里空氣清新,大片大片的農(nóng)作物泛著成熟的香氣。很快我們就動起手來,但是該地番茄生長過于密集,任務(wù)變得艱巨起來,身邊的小朋友們卻不怕累不怕臟,利索地干起活來。我們也不再猶豫,挽起褲腿,進入田間勞動,
七點半,早餐哨聲響起,我們回村,拿著餐具排好隊去吃飯,為什么排隊呢?因為孩子們給我們做了榜樣,他們排著隊我們也不能特殊。吃飯前大家一起背《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謝謝炊事員叔叔阿姨!”在這里,孩子們?nèi)投家吃?。大廚小王是在太陽村長大的孩子,讀技校的時候他選擇了烹飪專業(yè),畢業(yè)后,他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選擇去外面闖蕩,而是留在太陽村,當起了主廚。吃飽喝足后,我們將剩余的飯菜倒入食堂門前的兩個垃圾桶內(nèi),這時候一個看似八九歲樣子的孩子冷眼看著我們,丟下一句“浪費可恥”就轉(zhuǎn)身離去。我們立在原地面面相覷,這地孩子一句話一個眼神,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再也不敢浪費丁點兒食物。
第一天的教訓讓我們意識到,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并非易事。
同情許諾非愛心
這里的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堅強、獨立。寶寶室的孩子都不滿六歲,卻會撿起你不經(jīng)意扔下的糖紙,奶聲奶氣地告訴你垃圾是要扔到垃圾桶里,我們徹底明白了太陽村的孩子們?yōu)槭裁催@么懂事,因為言傳身教。也許是父母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他們有著超齡的成熟。生活的現(xiàn)實與艱辛已經(jīng)讓這些孩子們訓練有素了。洗衣打掃是家常便飯,在太陽村農(nóng)場客人多的時候還要去摘菜做飯、招呼客人,儼然一副小主人的樣子。這里的孩子們大都不愿意提起自己的過去,他們試圖像看護傷口一樣看護內(nèi)心的秘密。他們有時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么我們只是自己一個人,為什么我們的爸爸媽媽不能陪在我們身邊?在這里爸爸媽媽就是一個禁忌,是一個絕口不提的話題。我們不是他們,永遠不能體會那一種痛,不管是多小的孩子都一樣,因為那是一種根植于血液中的痛,不能泯滅只能隱藏。
這里的工作人員和我們接觸最多的非小馬哥莫屬。小馬哥是照顧孩子們?nèi)粘I畹摹敖虒幹魅巍保铋_始的時候我們抱著可憐孩子們心態(tài)來到了這里,很是不能理解他嚴厲的管教方式,但是他一句“慈母多敗兒”化解了我們之間劍拔弩張的氛圍,一個家庭必有一個嚴父,不然誰為孩子導航?小馬哥教會了他們節(jié)儉,教會了他們對與錯,避免了孩子們在“同情”“愛心”的澆灌下沿著錯誤的軌道滑翔。
下午時間是我們自由支配的,我們前期準備的愛心小課堂派上了用場,考慮到這里有農(nóng)場,我們又來自陜西的農(nóng)林院校,所以課程內(nèi)容大都貼近農(nóng)業(yè)。比如拓展視野的植物學小知識,動手操作的折紙課程,還有他們從未接觸過的無土栽培課程。無土栽培課程最受歡迎,主要教孩子們做一些小型的觀賞園藝。孩子們以前沒聽說過無土栽培,當他們第一次看到五彩斑斕的水晶泥(一種鉀 - 聚丙烯酸脂 - 聚丙烯酰胺共聚體型保水劑)時,發(fā)出了一陣歡呼。課前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把水晶泥泡到瓶子里面并貼上標簽,經(jīng)過一中午,水晶泥已經(jīng)變成了飽滿的球狀,大家一起準備好文竹、盤子和玻璃器皿。動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以小屋分組,將泡好的水晶泥分顏色倒在盤子里,并根據(jù)各個小組自己的設(shè)計,將五彩繽紛的水晶泥裝到玻璃器皿中并將文竹置于其中。經(jīng)過一番熱火朝天的制作,各個小屋都拿出了讓自己滿意的作品,一盆盆美麗的無土盆栽誕生,看著孩子們頗有成就感的笑臉,我們第一次有了滿足感,很得意。德國媽媽小屋的小勇在結(jié)束的時候開心地問:“姐姐,還有這樣的課程嗎?真有意思。”我們抱歉的搖搖頭,因為條件有限也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沒有準備更多類似的課程,小勇有些失望,但是最后還是抱著漂亮的盆栽回去了。讓小勇失望實在過意不去,但是我們不能承諾做不到的事情,“在太陽村,不要輕易給孩子們做承諾,承諾了就必須做到,這是基本原則?!眮磉@里的第一天,專門負責志愿者管理的張明哲老師就告訴過我們。
還來不來?
農(nóng)忙的時候,太陽村真的很缺人手,但事實上,很多人來到太陽村,只是為了照幾張相,參觀一下,真心希望能有給更多的志愿者留在這里,給孩子們更多關(guān)愛,而不是那么多的匆匆過客。來到這里的志愿者實在太多了像走馬燈似的,我們很能理解孩子們的心態(tài),雖然他們很小但是他們很敏感,他們害怕受傷,怕你對他的好是出于某種目的并不是真心。
起初來到這里,孩子們對我們并不理睬,經(jīng)過半個月,隊員們差不多可以叫上一半孩子的名字了。還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比如說小宇還有小勇,開始的時候見我們也不打招呼,跟他們說話就跑,到后來會跑到我們的小屋和我們一起看電影。還有那個食堂門前斥責我們浪費的孩子,他叫小恒,之前一直冷冰冰地對待我們,在見到了我們所做的和我們生活習慣上的改變之后,慢慢地也親近了我們,會給我們講太陽村的趣事和上學時的趣事。孩子就是孩子,他們需要大家都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而不是那么多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看過這樣一條關(guān)于太陽村的微博:“一個曾在北京太陽村支教過的哥們告訴我 ,短期支教對孩子傷害很大,我們以為放假去支教,同情心被滿足,但其實去十天半個月就走,孩子只會眼巴巴看著剛熟悉的人又離開?!边@條微博給了我們很大壓力,我們引以為傲的最長服務(wù)時間,現(xiàn)在看來都是如此微不足道。有的隊員要回學校繼續(xù)做畢業(yè)實驗、有的隊員需要回去完成實習、有的隊員也想在暑假的尾聲回家一趟……太多事情需要我們?nèi)プ?,生活中會有很多不得已。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不能要求人人都偉大到放棄一切,投身公益。只要我們盡力而為,用心去做,在這里需要我們的時候出現(xiàn),就夠了。
責任編輯: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