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穎穎
摘要 竹內實是日本戰(zhàn)后最早開辟現(xiàn)代中國研究的代表性學者,在戰(zhàn)后日本的中國研究領域中處于開創(chuàng)者和泰斗的地位。被當今日本學術界稱為“毛澤東學”的權威和“現(xiàn)代中國研究第一人”。尤其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者,他在日本學術界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竹內實的毛澤東研究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毛澤東生平研究。
關鍵詞 竹內實 毛澤東生平 研究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為力求準確、深入研究毛澤東,竹內實先后寫過三本毛澤東傳。從1966年《毛澤東傳》到1972年《毛澤東的生涯——調動八億人民的魅力的源泉》,再到1989年《毛澤東》。竹內實對毛澤東的描述從生活背景、家庭情況到毛澤東整個人生經(jīng)歷,再從毛澤東的人格和思想形成到成為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竹內實對毛澤東的研究層層深入,逐漸全面成熟起來。竹內實描述了毛澤東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在他看來,毛澤東一生并不平坦,可以說是在沒有道路的歷程中走過來的。他還認為毛澤東一生與中國革命相互重疊,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改變了中國革命史。當然,“如果沒有普通的中國民眾做基礎,毛澤東現(xiàn)在不會被全世界所知道。而沒有毛澤東,中國民眾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生活?!雹?/p>
1 毛澤東是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竹內實認為,青年時期的毛澤東處于尋找人生出路的階段。在毛澤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經(jīng)歷了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思想歷程,這一時期毛澤東對未來的目標還不明確,猶豫不決,支撐他的是狂熱的浪漫主義,屬于不穩(wěn)定時期?!霸u價這個時期的毛澤東,與其說他是馬克思主義,不如說他是無政府主義;與其說他是馬克思,不如說他是克魯泡特金更好一些?!雹谠谥駜葘嵉难劾?,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是具有英勇豪杰氣概的浪漫青年。
1920年,27歲的毛澤東在北京期間閱讀了《共產(chǎn)黨宣言》、《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史》,這三本書給毛澤東給了他深刻影響。從此以后,毛澤東決心要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再也沒有動搖過。在竹內實看來,盡管這個時候毛澤東已經(jīng)有了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覺悟并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但他當時對中國革命的見解還不成熟。雖然對革命運動滿腔熱忱,可只能說在暗中摸索。這一時期,毛澤東處于被排擠時期。但這并沒有讓毛澤東放棄自己所相信的革命道路。竹內實認為,毛澤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革命。他不顧自己的處境,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毅然敢于沖破“維護共產(chǎn)國際的權威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鐵的紀律的框架”。③竹內實欽佩地說毛澤東當時的心境可以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來形容。最終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對黨和軍隊的領導權。竹內實被毛澤東的膽識和氣魄深深折服。
解放后,毛澤東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中國解放初期,無論經(jīng)濟還是文化都很落后,可以說是“一窮二白”。需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為了迅速改變這種落后的面貌。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了一系列改造。1956年,毛澤東做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對當時的“矛盾”和“問題”做了十項歸納。竹內實認為這十條歸納不僅是對國家的基本框架的概括,還是對管理經(jīng)營方面的構想。《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對當時視為絕對的蘇聯(lián)模式——重工業(yè)優(yōu)先政策提出了異議。在這一點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雹懿痪弥?,毛澤東又發(fā)表了長篇講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詳細論述了這些關系。竹內實強調說,講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十條“中國工業(yè)化的道路”。這讓他感覺到終于看出毛澤東構想的“國家”的輪廓。在竹內實的眼里,毛澤東不僅帶領中國共產(chǎn)黨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實現(xiàn)建立了基本的框架。
馬克思曾說過:“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⑤竹內實認為毛澤東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實踐家。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同時,他又認為毛澤東思想是在毛澤東正確的思想觀念基礎上融入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也就是說,毛澤東是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或是“哲學”的這個基礎上接觸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繼而把這種思想傳播給整個中國共產(chǎn)黨,并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竹內實認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生,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其中既有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成分,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特點。
2 毛澤東思想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竹內實認為毛澤東的思想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緊密相關。竹內實發(fā)現(xiàn),毛澤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思想水平比過去有所提高,但并沒有完全拋棄過去的思想,即主要受中國典籍文化、湖南學風以及中國傳奇小說的影響。
首先,毛澤東的思想深受中國典籍文化的影響。毛澤東從小熟讀經(jīng)書,孔孟老莊的思想從小就深深地影響著他。在竹內實看來,毛澤東在整風運動中通過自我反省、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方式來提高黨員的素質修養(yǎng),正反映了孔孟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不諱疾忌醫(yī)”的思想。毛澤東甚至要求紅軍不能拿老百姓一針一線,從這些細微之處以“德”提高黨員素質,凈化黨員靈魂。這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提倡仁、義、禮以及“仁者愛人”和“為政以德”的思想。毛澤東重視公平,提倡土地公有制,將土地平分給農(nóng)民。毛澤東這種平均主義思想也來源于儒家的“公天下”的思想?!俺燥埐灰X”是人民公社成立初期老百姓常說的話,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天三餐免費吃飯。毛澤東這種烏托邦思想來自中國傳統(tǒng)的“大同”思想。另外,還來源于1871年的巴黎公社發(fā)表的綱領。竹內實認為毛澤東在國家建設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一些觀點帶有空想主義色彩。
其次,竹內實在文章中多處提到毛澤東深受湖南歷史文化傳統(tǒng)影響。湖南文化是一種區(qū)域性文化,其深受宋、明時期理學思想的影響。湖南人都是頑強的實干家,具有不屈不撓的性格,毛澤東深受楊昌濟、王夫之、曾國藩等人的影響。楊昌濟是毛澤東最尊敬的老師。楊昌濟尊崇儒學,他的講義是古今中外名著的薈萃,其中引用了許多曾國藩的名言。而曾國藩提倡尊重孔子,讀儒教之經(jīng)典,同時把儒學與個人社會聯(lián)系起來進行總結,并在日常生活中實行。竹內實認為毛澤東的“階級斗爭”的哲學思想就是“對曾國藩的‘大本大源產(chǎn)生了共鳴,不斷探索‘大本大源的結果。他走上馬克思主義,進而不斷探索‘大本大源,終于悟出‘階級斗爭,并且認定這是最終的‘大本大源——‘本源”。⑥
最后,毛澤東還受中國傳奇小說的影響。毛澤東從小迷戀傳奇小說,《岳飛傳》、《水滸傳》、《隋唐演義》、《三國志演義》和《西游記》都是毛澤東愛不釋手的讀物。革命期間,毛澤東還學《三國志》里諸葛亮向紅軍戰(zhàn)士進行宣傳鼓動,并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以《水滸傳》故事作例證講解戰(zhàn)術。毛澤東反對只下達命令,通過宣傳鼓動來提高紅軍戰(zhàn)士的階級覺悟,從思想上喚起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在竹內實看來,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充滿著英雄豪杰的智謀。
3 愛國主義精神、民族主義精神、英雄主義氣概
竹內實認為,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早在東山小學接觸“近代教育”就萌發(fā)了愛國主義使命感?!八x了訴說中國面臨解體危機的小冊子后,時刻不忘中國的命運和人民的責任?!雹咴诤系谝粠煼秾W校上學時,毛澤東和他的伙伴們提出的口號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竹內實看來,他們進行冷水浴和游泳,都不僅僅為了增強個人健康,而是提高體質,以此端正民族風氣、增強國家實力。毛澤東這些做法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即認為被授予重大使命的人,首先要接受精神和肉體的鍛煉。如《孟子》中所說:“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句話也足以代表毛澤東當時意氣風發(fā)的思想。20世紀20年代黨內教條主義占上風,由于毛澤東提出“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他成為了黨中央的譴責目標。在竹內實看來,這正是“他從革命實踐的立場開始對中國革命展開革命性的批判”。⑧竹內實高度評價說:“從中國的遼闊程度來說,井岡山是面積狹小的高原盆地;但從革命遭到絕望性的失敗來說,如同在黑夜中點起了小小煤油燈。在這里,他自主地挖到并正在深挖中國革命的礦脈”。⑨竹內實被毛澤東堅定的革命實踐的精神折服。另外,毛澤東為了提高紅軍隊伍的整體素質,他把軍隊變學校,對每位紅軍戰(zhàn)士從文化上、素質上進行思想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整風之后,黨內風氣為之一新,黨員清廉無私,黨內每一個人都變得謙虛、質樸。竹內實說毛澤東不僅是一個革命者,更是一位學者,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教師。
注釋
① 竹內實文集(第一卷).回憶與思考.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95.
②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97.
③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143.
④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236.
⑤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55.
⑥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209.
⑦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7.
⑧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18.
⑨ 竹內實文集(第四卷).毛澤東傳記三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