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濤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語文課,教師都是作者、背景、字詞、文意梳通等程式化地教學,學生勢必生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正如教育前輩于漪先生所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虼?,作為人文性很強的語文課,教師如果能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或重點、難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在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導入時精心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文本,進入有效的閱讀狀態(tài),將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事半功倍的作用。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試選析部分課堂教學實例,望能給同行些許啟示。
一、抓準關鍵詞
選入教材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文本。寫作者在字里行間總是通過各種方式反復強調(diào)自己的觀點或情感,教師要精讀文本,吃透教材,養(yǎng)成捕捉這類關鍵詞的閱讀自覺意識和教學習慣,結(jié)合教學目標從文本中提取出關鍵詞,然后運用關鍵詞設計導入語。如教學《短歌行》,我先讓學生找出詩中的“何”字句:人生幾何、何以解憂、何時可掇、何枝可依,然后問道:“何”是疑問詞,作者在詩中為何如此反復地追問呢?進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對延攬賢能、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之情。再如《勸學》一課,我這樣設問:荀子在《勸學》中告訴我們,人的智慧有三個層次:聰明、知明和神明。“聰明”是天生的,很好理解,那么什么是“知明”、什么是“神明”呢?繼而引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深入學習文本,很快體會到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由聰明上升到知明,通過大量的學習積累和行善修身才能達到神明。又如教學《赤壁賦》,我如此導入:《赤壁賦》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感情跌宕起伏,寓情于景是本文的主要寫作手法,同是江風,隨著作者感情的變化,前后被賦予不同的感情色彩,請同學們找出作者對江風的不同感受。學生很快找到了第一段第二句中的“清風”,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悲風”,進而繼續(xù)發(fā)問:同是江風,一清一悲,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
二、善用注解設疑
課文注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幫手,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有力助手,教師要充分運用注解引導學生質(zhì)疑,進而引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注解(3)[赤壁]蘇軾所游的是黃州的赤鼻磯,并非赤壁大戰(zhàn)處。然后設疑:“周瑜指揮的赤壁大戰(zhàn)在今湖北的嘉魚縣,因此學者余秋雨說蘇東坡懷古懷錯了地方。同學們,作為學識淵博的蘇東坡,怎能不知道黃州并非三國赤壁呢?其實他在詞中已作了交代,請大家找找看,是哪句詞?”這樣就有效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快找到詞中“人道是”一句。再如《師說》,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注解(1)后,設置了以下問題:1、韓愈倡導的唐代“古文運動”是一場什么運動?2、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指哪八代?3、明人列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另外七人是誰?4、本文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即論說從師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李蟠是韓愈推崇的從師的正面典型,還是韓愈要批評教育的反面形象?
三、巧用俗語名言
教材中許多課文和一些俗語、名言聯(lián)系緊密,學生對這些俗語、名言雖然“耳熟”,卻往往未必“能詳”。教師若能利用這些俗語、名言巧設導語,可謂激趣之最有效的方法。如教學《竇娥冤》,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語:“在生活中,人們形容受到很大冤屈時常常說,簡直比竇娥還冤。那么竇娥到底有什么冤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看看竇娥到底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和冤屈?”再如教學《哈姆雷特》,筆者從學生熟知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引入并設問:為什么會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么不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賈寶玉?由此引導學生在閱讀劇作中注重理解哈姆雷特性格的復雜性、豐富性、經(jīng)典性。
四、妙用課后思考題
課文的課后思考題在課堂導入中常常被教師忽視,許多教師認為,既然是“課后思考題”,當然是讓學生學完課文后來思考。其實,課后思考題只是附在課后,而運用時卻要從課前導入思考、課中講授理解、課后總結(jié)鞏固等三個環(huán)節(jié)去靈活處置,這里僅就課后問題課前運用作些例舉。如教學《雨巷》,其課后思考題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再如教學《過秦論》,其課后思考題一可稍加改造為:同學們讀過歷史,知道秦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你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再問:秦朝滅亡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都各有一定的道理,而漢代文學家賈誼寫的《過秦論》中所總結(jié)的秦朝滅亡的原因被認為是最有說服力的,那么賈誼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用文中一句話來回答。
其實幾乎每一篇課文后面都有一些可以課前使用的問題,但不少教師卻常常舍棄不用,實為可惜。當然,在使用課后思考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直接讓學生打開第幾頁看第幾道思考題,而應由教師用自己的話說出問題,這樣可以避免使學生產(chǎn)生程式化的厭惡之感;二是對課后思考題應根據(jù)學生實際適當化用。
總之,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最終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高效性目標。需要強調(diào)的是,無論如何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服務,與學生實際結(jié)合,做到巧妙而自然、生動而有趣、深入而淺出。
(作者單位:永安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