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贛方言語法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

2012-04-29 00:40肖萍
現(xiàn)代語文 2012年4期
關鍵詞:助詞南昌代詞

摘 要:贛方言語法研究萌芽于20世紀50年代,發(fā)展于七八十年代,至90年代及新世紀初有了長足進步,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已出版專著1本,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已有成果重描寫,多研究詞法,對單點語法的系統(tǒng)研究和對贛語某一語法現(xiàn)象的多方言點的系列研究還不夠,對古鎮(zhèn)古村落方言語法研究才起步。

贛語的大本營在江西境內,江西境外亦有贛方言分布點。江西境內的贛方言主要分布在贛江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地區(qū),江西境外的贛方言主要分布在湘東、湘西南、鄂西南、皖南、閩西北等地。與語音研究或詞匯調查比較,贛語語法的研究相對滯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關贛語語法研究的論文僅有百余篇,專著1本。下面,筆者對贛語語法的研究狀況作一簡要評述。

一、專著

汪國勝的《大冶方言語法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是江西境外的一本贛方言語法專著,也是目前公開發(fā)表的唯一一本贛方言語法著作。學術界對其評價頗高。該書具有論文集的性質,由作者已發(fā)表或即將發(fā)表的若干篇論文組成,包括《大冶金湖話的“的”“個”和“的個”》(《中國語文》,1991年3期)、《大冶方言的程度副詞“悶”》(《方言》,1992年2期)、《大冶話里的“很”類程度副詞》(《語言學通訊》,1992年第3~4期,1993年1~2期)、《大冶話的情意變調》(《中國語文》,1996年5期)、《大冶話的語綴》(《方言》,1993年3期)、《大冶話的“倒”字及其相關句式》(《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5期)、《大冶話里的狀態(tài)形容詞》(《湖北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2期)、《大冶話的物量詞》(《語言研究》,1993年2期)、《大冶話的代詞》(部分內容發(fā)表于《語言學通訊》,1993年3~4期)、《大冶方言語法札記》(《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2期),內容集中于大冶方言的詞法。

二、論文

(一)詞法

截至目前,已發(fā)表的單篇贛方言的語法論文主要集中在詞法方面,多表現(xiàn)為對虛詞的研究。虛詞主要探討助詞、介詞、副詞以及某些語綴或詞尾。其中,助詞的研究成果最多。

傳統(tǒng)語法學把助詞分為三類:結構助詞、動態(tài)助詞和語氣助詞。

研究結構助詞的論文有:肖世民的《吉安方言中的“個”》(《吉安師專學報》,1989年1期)、曹廷玉的《永修方言的結構助詞“個”》(載于《登攀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

研究動態(tài)助詞的代表性論文是戴耀晶的《贛語泰和方言語法的完成體》(上、下)(《語文研究》,1995年1~2期),該文討論了“矣、刮、改、阿能、嘸能”五種語法形式在泰和方言中的具體用法,分析細致而深入。這方面的論文還有:楊耐思的《常寧方言的動態(tài)助詞》、董正宜的《攸縣方言的動態(tài)助詞》、方平權的《岳陽方言的動態(tài)助詞》這篇論文收入伍云姬主編的《湖南方言的動態(tài)助詞》(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徐陽春的《南昌方言的體》(《南昌大學學報》,1999年3期)、《南昌和上猶方言語法體的比較》(載于《語言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盧繼芳的《都昌陽峰方言中的虛字“得”》(《南昌大學學報》,2001年11月),任燕平的《吉安方言動詞的完成體和已然體》(《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肖萍的《吳城方言的完成體與已然體》(《南昌大學學報》,1998年專刊)、《永修方言動詞的體》(《南昌大學學報》,2000年???、《對余干方言動詞某些體范疇的分析》(《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都昌方言的“得2”初探》(《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贛語波陽方言的動態(tài)助詞》(《蘇州大學學報研究生論文集》,2003年)、《贛語彭澤方言的四種體范疇》(《語言研究》,2004年增刊)、《鄱陽湖八縣方言動詞的完成體與已然體》(《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漢語言文字學》,2005年3期)。

研究語氣助詞最早的論文是熊正輝的《南昌方言里語助詞的讀音》(《方言》,1982年1期),該文全面地介紹了南昌方言中15個語氣助詞的讀音、意義和用法。汪國勝的《湖北大冶話的語氣詞》(《方言》,1995年2期)細致地描寫了大冶話的語氣詞所能表示的種種語氣意義,并說明了其用法上的特點。語氣助詞的研究成果還有:萬里鳳的《南昌方言語氣詞》(《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3期),徐陽春的《南昌話語氣詞“是”字初探》(《南昌大學學報》,1997年2期)、《南昌方言語氣助詞“啊”的用法初探》(《語言應用與研究》,1996年3期),劉平的《宜春話的語氣助詞“著”》(《語言研究》,2002年特刊),王曉軍的《贛語新余方言語氣詞的幾個特點》(《新余高專學報》,2006年5期)。

有的助詞是兼類詞,兼有多種用法。如:陳滿華的《安仁方言的結構助詞和動態(tài)助詞》(載于《漢語方言體貌論文集》,胡明揚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徐陽春的《南昌話“得”字研究》(《南昌大學學報》,1998年4期)認為,南昌話的“得”字可以用作結構助詞、動態(tài)助詞、助動詞、動詞、介詞、代詞和后綴。該文對南昌話的“得”字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寫,是南昌方言語法研究的一篇較有分量的論文。這方面的論文還有:許小明和周玲玲的《江西吉水話的“里”探微》(《吉安師專學報》,2000年1期),李冬香的《瀏陽方言的“到”》(《韶關大學學報》,2000年5期),劉祥友的《瀏陽方言的“咑”》(《韶關大學學報》,2000年5期),查清蘭的《星子方言的“著”字》(《南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2期),龍安隆的《現(xiàn)代漢語和永新方言“得”字的比較》(《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1期),邵宜的《贛語宜豐話“得”的研究》(《語文研究》,2007年1期)。

其他助詞的研究成果,有陳滿華的《湖南安仁方言的句段關聯(lián)助詞》(《中國語文》,1993年3期)、陳偉然的《關于湖南安仁方言中句段關聯(lián)助詞的討論》(《中國語文》,1999年2期),等等。

研究語綴或詞尾最早的是熊正輝的《南昌方言的子尾》(《方言》,1979年3期)。謝留文《南昌縣(蔣巷)方言的“子”尾和“里”尾》(《方言》,1991年2期)是詞尾研究論文中的力作,該文描寫細致,全面地分析了“子”尾和“里”尾在蔣巷方言中的分布環(huán)境和用法,并指明了“子”尾和“里”尾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語法意義。這方面的論文還有:饒星的《宜春話的“積”尾》(《宜春師專學報》,1981年2期)、《永新方言的“加”》(《宜春師專學報》,1985年4期),顏森的《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兒尾》(《方言》,1989年1期),高福生的《南昌話里的句尾“著”》(《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2期),王曉君的《贛語新余方言的小稱詞綴“的”及其它相關詞綴》(《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2期),邵宜的《從贛方言看表示動物雌雄語素的詞性及其功能》(《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5期),章新傳的《余江話的“里”尾》(《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2期),昌梅香的《江西吉安贛語“得”后綴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6年3期)、《江西吉安贛語“嘰”后綴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10期)。

關于介詞的研究論文有楊耐思的《常寧方言的介詞》、董正宜的《攸縣方言的介詞》、方平權的《岳陽方言的介詞“盡”和“駕”》,這3篇論文收入伍云姬主編的《湖南方言的介詞》(《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關于副詞的研究論文有:陳小荷的《清江話和豐城話的程度副詞“傷”》(《中國語文》,1989年5期),彭冰泉的《安福方言的程度副詞》(載于《語言論集》,中國社科出版社,2001年),阮緒和的《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3期),呂華萍的《安仁方言的程度副詞》(《大學時代》,2006年4期),李艷華的《湖南安仁方言中幾組有特色的程度標記》(《現(xiàn)代語文》,2006年12期),段福德的《永新話中的程度副詞“惡”》(《萍鄉(xiā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1期)。

研究虛詞的論文還有謝留文的《南昌縣蔣巷方言的兩個虛詞“是”與“著”》(《中國語文》,1998年2期)。文章討論了該方言的語氣助詞“是”的6種用法以及“著”字的2種主要用法。

除了虛詞研究成果之外,還有對代詞、量詞、形容詞等實詞的研究。其中,對代詞的研究最多。陳敏燕、孫宜志、陳昌儀的《江西境內贛方言指示代詞的近指和遠指》(《中國語文》,2003年6期)全面地介紹了江西境內贛方言的指示代詞,指出:在江西境內,贛方言指示代詞有二分、多分、近指遠指不分三種類型,并列表指明了其分布范圍。這方面的論文還有:劉堅的《樂平方言的代詞》(《景德鎮(zhèn)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1期),萬波的《安義方言的人稱代詞》(《方言》,1996年2期),蔡寶瑞和陳昌儀的《瑞昌(槐樹下)方言的近指和遠指》(《九江師專學報》,1998年2期),戴耀晶的《贛語泰和方言的代詞(稿)》(載于《代詞》,李如龍、張雙慶(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楊耐思的《常寧方言的代詞》、董正宜的《攸縣方言的代詞》、方平權的《岳陽方言的代詞》、李冬香的《瀏陽蕉溪方言的代詞》4篇論文收入伍云姬主編的《湖南方言的代詞》(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陳昌儀、蔡寶瑞的《吉安市方言的指示代詞》(《吉安師專學報》,2000年1期),付欣晴的《淺析撫州片方言代詞的特點》(載于《語言論集》,中國社科出版社,2001年),周冬梅的《峽江方言的人稱代詞》(《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1期),汪平、李崇興和蔣平的《平江長壽方言的語音語法特點》(載于《方言平議》,汪平,2003年),汪國勝的《湖北大冶方言人稱代詞的變調》(《中國語文》,2003年6期),聶國春的《豐城方言代詞概要》(《新余高專學報》,2004年1期),梅光澤的《宿松話的疑問代詞“么”》(《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1期),阮緒和的《武寧話的代詞》(《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4期)。對代詞的研究,還涉及到“格”語法范疇的探討。如:陳昌儀的《江西鉛山方言人稱代詞單數(shù)的“格”》(《中國語文》,1995年1期),肖萍和陳昌儀的《江西境內贛方言人稱代詞單數(shù)的“格”之考察》(《南昌大學學報》,2004年6期;《漢語言文字學》,2005年5期)。

關于量詞的研究,有萬波的《贛語永新方言量詞的清聲濁化》(《語文研究》,1996年3期)。

關于形容詞的研究,有方平權的《岳陽方言形容詞程度表示法的若干形式和特點》(《云夢學刊》,1994年1期),任燕平的《吉安市吉州話中形容詞的生動形式》(《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1期),章新傳的《余江話形容詞的生動形式》(《南昌大學學報》,2003年4期),曹保平的《都昌方言的變式形容詞》(《語言科學》,2003年4期),劉君君的《新余方言形容詞分析》(《新余高專學報》,2004年4期),肖萍的《贛語吳城方言的XA式狀態(tài)詞》(《語言研究》,2008年2期)。

關于動詞的研究,有楊耐思的《臨湘方言的動詞補足語》(《中國語文》,1957年9月),該文介紹了臨湘方言動詞補足語的兩種構成形式、作用以及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

詞法方面還涉及對重疊式的研究,有曹保平的《都昌方言重疊式的構成形式及特征》(《南昌大學學報》,2002年4期),阮緒和的《江西武寧(上湯)話一種特殊的動詞重疊結構》(《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2期),阮緒和、陳建華的《武寧話的重疊式》(《九江學院學報》,2006年3期)。

除上所述外,贛方言詞法研究的論文,還有許小明的《江西吉水方言中的“幾”與“個”探微》(《吉安師專學報》,1999年1期)。

(二)句法

相對于詞法研究來說,贛方言句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不算多。汪國勝的《湖北大冶方言的比較句》(《方言》,2000年3期)和《大冶方言的雙賓句》(《語言研究》,2000年3期)兩篇論文值得稱道,前篇排比了該方言里表示比較的各種說法,后篇考察了大冶方言雙賓句的各種句法表現(xiàn)。孫宜志的《宿松方言的“一VV到”和“一VV著”結構》(《語言研究》,1999年2期)從表義特點、組成部分、句法特點三個方面探討了宿松方言的兩類結構:“一VV到”和“一VV著”。論文分析細致,結論可信。此外,還有張民權的《試論南昌方言的“不”字及“不”字結構》(《南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1994年2期),陳小荷的《豐城話的主觀量及其相關句式》(《語言學論叢》第19輯,1997年),吳啟主的《常寧方言中的一個常用格式》(《婁底師專學報》,2000年1期),胡清國的《南昌話和普通話否定標記的句法差異》(《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5期),梅光澤的《宿松話中的一種特殊雙賓句》(《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6期),邵宜的《贛語宜豐話“約數(shù)(量)”的表示方式》(《韶關學院學報》,2004年11期),阮緒和的《江西武寧話的“拿”字句》(《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2期)。

另有幾篇綜述性質的語法論文,例如:吳啟主的《常寧方言的語法特點》(中國語言學報,1995年5期)從詞類、語序、句型、句式、句類等方面介紹了該方言的語法特點。還有曹保平和馮桂華的《贛方言都昌話的語法現(xiàn)象》(《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2期),何清強的《江西地方戲曲中的客贛方言語法現(xiàn)象》(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4期)。

三、其他

贛方言語法的研究成果,還出現(xiàn)在一批博士后出站報告及博士、碩士論文中。博士后出站報告有肖萍的《江西吳城方言語法研究》(2008年)。博士論文有陳小荷的《豐城贛方言語法研究》(1989年)。碩士論文有蔡寶瑞《新建(大塘坪蔡家)方言語法概要》(1994年)、孫宜志《宿松方言語法研究》(1998年)、涂有志《永修方言虛詞研究》(1998年)、肖萍《鄱陽湖八縣方言動詞的“體”》(1999年)、付欣晴《撫州方言研究》(2000年)、張燕娣《南昌方言代詞研究》(2001年)、蕭九根《八都方言研究》(2001年)、羅國榮《貴溪方言的語法特點及該地區(qū)推普問題研究》(2002年)、昌梅香《吉安贛語的常用后綴》(2003年)、肖放亮《南昌縣(塘南)方言語氣詞》(2006年)等。另外,部分客贛方言專著也涉及到一些語法的研究,江西境內的有:陳昌儀的《贛方言概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江西省方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魏鋼強的《萍鄉(xiāng)方言志》(語文出版社,1991年),顏森的《黎川方言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劉綸鑫的《客贛方言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以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文化藝術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部分贛方言點專著:唐愛華的《宿松方言研究》(2005年),付欣晴的《撫州方言研究》(2006年),李冬香和劉洋的《岳陽柏祥方言研究》(2007年),張燕娣的《南昌方言研究》(2007年),盧繼芳的《都昌陽峰方言研究》(2007年),胡松柏和林芝雅的《鉛山方言研究》(2008年),劉綸鑫的《蘆溪方言研究》(2008年)。江西境外的有:吳澤順和張作賢的《華容方言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黃群建的《陽新方言志》(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年),陳滿華的《安仁方言》(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李志藩的《資興方言》(海南出版社,1996年),吳啟祖的《常寧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夏劍欽的《瀏陽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方平權的《岳陽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此外,某些地方志也會介紹一些贛語語法的內容,一般都比較淺顯。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0年12月,贛方言單篇發(fā)表的語法論文共計117篇。其中,江西境內論文數(shù)與江西境外論文數(shù)的比例約為3:2,詞法論文數(shù)與句法論文數(shù)約為10:1。發(fā)表于20世紀50年代的3篇,70年代的3篇,80年代的9篇,90年代的45篇,2000年至今的57篇。90年代以后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占到了87%以上。

贛方言語法研究至今雖說已有50余年歷史,起步還不算太晚,近年來也有較快的發(fā)展,但總體來說尚不盡如人意,上述贛方言語法研究論文除了在總量上明顯不足外(平均1年不到3篇),論文質量也參差不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系統(tǒng)研究(包括對單點語法的系統(tǒng)研究和對贛語某一語法現(xiàn)象的多方言點的系列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以語法現(xiàn)象為個案的單篇論文,缺乏詳細的論述,比較零散,不夠全面,不具備系統(tǒng)性。2.對方言語法現(xiàn)象的解釋較少。誠然,“描寫不易”。但從學科發(fā)展的角度看,進行深層次的理論探討是有必要的。贛方言語法已有文獻大多偏重于某一方言現(xiàn)象的描寫,而對于該現(xiàn)象的解釋還做得很不夠,缺乏理論深度。3.句法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4.在贛方言已有的語法文獻中,方言研究者所選擇的方言點,大多集中在縣市,對古鎮(zhèn)古村落的關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贛方言是漢語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研究的富礦。贛方言中的語法研究仍將是方言學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大有可為。有理由相信,隨著贛籍學子學歷、職稱、知識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升,贛方言語法研究的前景必將更加廣闊,贛方言語法研究的力作定會不斷涌現(xiàn)。

猜你喜歡
助詞南昌代詞
復合不定代詞點撥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韓國語助詞的連續(xù)構成與復合助詞的區(qū)分
代詞(一)
代詞(二)
日語中“間投助詞”與“終助詞”在句中適用位置的對比考察
這樣將代詞考分收入囊中
南昌護橋記
江永桃川土話的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