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
中專學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由于存在著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需要脫節(jié)、教學方法陳舊等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對案例教學法的正確運用,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應用文寫作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一、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即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組織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調(diào)查、閱讀、分析、討論和交流,學習掌握知識,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
案例教學法源于生活實際,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它以案例為線索,以師、生、文三者之間的交往為基礎,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專應用文寫作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準備階段
1.教師的準備
(1)確定教學目標。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以課程目標為中心,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把每次課的教學目標詳細確定下來。例如,在《動態(tài)消息標題、導語》的案例教學中,具體的教學目標可制定為:了解動態(tài)消息準、快、新、短的特點;通過案例掌握動態(tài)消息標題和導語的寫作要求;練習寫作動態(tài)消息的標題和導語。
(2)選擇、組織案例。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精心準備案例。搜集的教學案例要盡量貼合學生的專業(yè)和生活實際。比如搜集新聞、通訊或廣告詞的案例可以借助報紙、雜志、電視和網(wǎng)絡等資源。如果搜集說明書的案例材料,可以把生活中使用的電子產(chǎn)品或藥品的說明書拿來作案例素材。甚至學生的實訓材料、作文都可以用來當作案例幫助教學。
(3)設計教案。教案應包括案例的類型和案例的大概內(nèi)容;課堂上需要學生通過案例獲得哪些知識;以及案例引出的時機、問題的提出方式等內(nèi)容。教案中還應該準備好在案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并注意與其他教學手段的協(xié)調(diào)。
2.學生的準備
(1)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這主要包括對教材上知識的預習,提前了解和熟悉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有時教師會提前把案例材料發(fā)給學生,這樣學生還應在課前閱讀和思考教學案例。對于案例教學法的流程學生們也應該提前了解,了解在案例教學中自己的任務是什么,為課堂上的討論和獨立思考做好準備。
(2)組建學習小組。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以合作小組的形式來參與活動的。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間不同的語文學習能力、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性別以及個性特點,盡量讓組間實力平衡。
(二)課堂實施階段(流程圖如下)
1.教學案例的呈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由老師來完成的。案例呈現(xiàn)方式可以有口頭描述、圖表展示、分發(fā)書面材料、多媒體演示、學生表演案例場景等手段。教師需要運用引導、暗示等手段把案例和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案例材料中提取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信息,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準備。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一種活動。學生明確了學習要求,接受了案例材料之后,則需要進入問題情境,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和參與小組討論。教師在設立問題時,應注意提出的問題應該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要具體,要能夠限制學生思考的大體范圍,不會導致學生討論時出現(xiàn)“跑題”。其次,提出的問題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宜過難。再次,問題要有啟發(fā)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話可說,有理可辯。最后,提出問題的方式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語言要有情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講解“求職信”時,可以根據(jù)所教班級學生的專業(yè)選取不同單位的招聘啟事來作為案例。要求學生根據(jù)招聘啟事的具體要求和自己的真實情況來給用人單位寫求職信。中專生是直接面向就業(yè)的,因此擇業(yè)是學生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求職信”的寫作也是學生們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學生很容易進入問題情境,去思考究竟應該怎樣寫才算是成功的求職信,才能夠把自己“推銷”出去。
3.案例的討論。教師將案例交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指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最終解決問題。而不同的案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來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有的案例只是為了引出某個小的知識點。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起相應引導作用,要把握住課堂的氣氛以及討論的時間,絕對不能讓學生“自由”的討論,不能放任自流。教師也應當參與進來,聽取學生的意見,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和有難度的問題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3.總結評價
總結和評價是案例教學的關鍵,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由教師承擔。教師必須對案例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和梳理,特別針對討論中出現(xiàn)的遺漏或共性問題進行詳細講解甚至回顧,對小組意見的獨特或創(chuàng)新部分要給予肯定。為確保每個人都參與到案例分析中,同時也為進一步鞏固相關知識,最后每個同學必須結合討論和教師的總結重寫文稿。
例如,上文提到的“求職信”案例,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分析案例中各則招聘啟事的特點,并指出寫作求職信時相應的著重點,進而回顧相關知識,強調(diào)求職信寫作的要點,鞏固理論上的認識。當然由于“求職信”的主觀較強,只要大框架沒有問題,構思表達可以靈活多樣,如果教師能認真審閱各個學生的文稿并給出相應意見,指導性會更強。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將運用案例教學法的班級和傳統(tǒng)舊式教學班級的成績進行了對比,一個學期后,實驗班應用文期末考試成績的優(yōu)分率達46.9%,及格率68.8%,對比班優(yōu)分率為零,及格率35.7%。成績的差異固然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但必然也可從中看出,傳統(tǒng)僵化的應用文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而引入新型的案例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單位:連云港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