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放 梁桂友
雖然與我們熟悉的“葡萄”在讀音上完全相同,但無論從外貌還是從本質上看,蒲桃與葡萄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相反,它倒與看似“八竿子打不著邊”的熱帶水果蓮霧——洋蒲桃是“親戚”,而且兩者的親緣關系還很近,都同屬于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
蒲桃別名水蒲桃、香果、響鼓、風鼓和鈴鐺果,為常綠喬木蒲桃樹的果實,植株最高時可達10米。蒲桃對生長環(huán)境并沒有過于苛刻的要求,只要年均溫度在20℃以上就能存活。因此作為一種熱帶樹種,蒲桃現(xiàn)在廣泛分布在亞洲的熱帶地區(qū)。
蒲桃原產于印度、馬來群島以及菲律賓等地,而我國栽種蒲桃的歷史也不短——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的宋元時代。如今國內的蒲桃主要分布于華南諸省,在臺灣、廣東和廣西境內,人們更是將它作為一種特有的果樹進行連片栽培,并且按不同的品種分為黑核種、近金種和白核種3類。
蒲桃的盛花期在每年3~4月,果實成熟則在5~7月。蒲桃的花是白色,形狀非常奇異:花瓣個兒小并且相互分離,花瓣中心有許多針狀的花絲和花柱,讓整朵花看上去就像半個毛茸茸的“白絨球”。蒲桃的果實為核果狀的漿果,內有1~2枚種子。成熟時的果實為球形或卵形,并呈淡黃色或者杏黃色。
和許多別的水果比起來,蒲桃的成熟可以稱得上是“大張旗鼓”:到了成熟季節(jié),它的果實不僅會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近似于玫瑰的清香,而且還會出現(xiàn)“響鼓”現(xiàn)象——成熟后的蒲桃種子種皮干化,呈中空狀態(tài),僅有一肉質連絲與果肉相連,果核在果腔內可以隨意滾動,并且搖動有聲,因此蒲桃又被人稱作“香果”,或者“響鼓”、“鈴鐺果”。
成熟的蒲桃果肉呈白色,味酸甜,水分較少,除鮮食外蒲桃還可制成果膏、果醬或蜜餞,而它的果汁經(jīng)發(fā)酵后甚至還能制成高級飲料。除了食用,蒲桃還具有相當大的藥用價值:它的花、種子和樹皮均能入藥,對糖尿病、痢疾等癥均有一定療效。此外,由于蒲桃在盛花期時開花量大、花粉及花蜜均多、香氣濃郁,所以蒲桃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而蒲桃樹冠豐滿濃密,枝葉婆娑,花果清新淡雅,因此它還是頗具觀賞價值的園景樹和庭蔭樹,再加上它們根系發(fā)達,以及很強的抗二氧化硫能力,也使得蒲桃樹成為抗污染、防風綠化優(yōu)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