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
農忙累死人,牛也受蹉磨。
這首打油詩,就是對營山縣高碼鄉(xiāng)石山村現(xiàn)實狀況的真實寫照。全村八百多人,年輕的紛紛外出打工,留守的盡是細娃兒和老年人。每到農忙季節(jié),老人們就成了搶種搶收的主力軍,耕牛也自然成了上陣助戰(zhàn)的好幫手。
誰家有牛,誰家的活兒就干得快;誰家沒牛,誰家的活兒就拖得久。
村民何山梁全家六口人。兒子、媳婦一前一后去廣州打工了,幾年都沒回過家。去年冬天,他老婆上山砍柴,不幸墜巖身亡。家庭的擔子如石磨似的,重重地落在何山梁的肩上。
年過六旬的何山梁帶著兩個小孫孫,又要做家務,又要干農活,成天東奔西跑,忙得腳板不沾地。
“雙搶”時節(jié),天還沒亮,何山梁就翻身起床,煮好早飯,催促兩個孫子吃完飯后快去上學。他咕嚕幾口喝碗稀飯,扛起犁頭,牽起水牛,便匆匆朝巖邊田走去。
何山梁養(yǎng)的這頭水牛體型高大,毛黑發(fā)亮,雙角堅硬,性情暴躁,生人從來不敢輕易靠近。
前幾天,水牛一直沒歇過,累得差點吐白沫了。何山梁本想讓它休息半天,但昨夜“無牛戶”何山林跑來借牛,何山梁只得連續(xù)“作戰(zhàn)”,打算耕完巖邊田后就借牛給何山林用。
何山梁牽著水牛來到田角,放下犁頭,拿起枷檔,前去駕牛。今天奇怪!水牛一反常態(tài),在田角東奔西跑,不認枷檔,鼻孔里還不時發(fā)出“哞哞”的聲響,好像在抗議似的。
何山梁與這頭水牛相處十多年,算得上是老搭檔了。他對水牛知冷知熱,天天割青草喂它;到了夏天,他經常牽水牛到堰塘里洗澡,洗后還用指頭輕輕為它梳毛;到了農忙,他專門為水牛開“小灶”,每天提桶豬潲去喂。水牛對其他人桀驁不馴,對他卻服服帖帖——哪家若是借牛使用,何山梁只要到田邊地角一站,水牛就會規(guī)規(guī)矩矩地拉著犁頭乖乖干活兒。
今天怎么了?水牛竟敢同何山梁唱起對臺戲來!一個偏要駕,一個偏不依,好像人和牛都憋了一肚子氣,在田角里打轉轉。
何山梁左駕右駕,水牛左拐右拐。他手里拿的枷檔,就是搭不到牛脖子上去,駕來駕去,總是落空。頓時,何山梁火從心起,舉起枷檔,朝著牛頭、牛背使勁打去。
水牛邊轉邊躲,兩只眼睛瞪得溜圓,恨恨地盯著何山梁。
何山梁跨前一步,想伸手去抓牛鼻子,再狠狠教訓水牛一頓。突然,水牛兇性大發(fā),腦殼用力一甩,就把何山梁穿膛破肚地挑在牛角上。鮮血霎時噴滿了牛頭,地里的泥巴也被染成了紅色。
聽到慘叫聲,何山林箭步跑來,只看見何山梁血肉模糊、已經痛絕身亡!
何山林站在牛跟前,邊哭邊罵道:“牛啊,牛?。『紊搅簩δ隳敲春?,你卻把他活活撞死!你這個好壞不分的東西,你這個該遭天殺的畜生!”
說來也奇,那水牛聽何山林這么一罵,竟“撲通”一聲,兩只前腳跪倒在地,淚珠像滾泡兒似地直往下掉。
“人都死了,哭有啥用!你這個孽種,你這個該千刀萬剮的禍害!”
何山林話音剛落,只見那水牛雙角一聳,將何山梁的尸體抖落在地,然后收起雙腳,放開四蹄,奔向巖邊,縱身跳了下去。
何山林目睹水牛跳巖殉主,一時驚愕得說不出話來。
陳天忠,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詩集《心跡物語》《心靈飛春》、散文集《營山五十奇》《神奇太蓬山》、報告文學集《赤子之心》《紅土壯歌》等;其中,《赤子之心》獲2003年全國報告文學一等獎,《紅土壯歌》獲2010年中華“星光杯”報告文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