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言洪 馮芹
唐代詩歌的繁榮成就了“中國是詩的國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層出不窮、詩歌流派紛呈、形式各異、技法多樣。送別詩即是其中一
顆璀璨的明珠。
多情自古傷離別,無論是初唐陳子昂還是盛唐李頎、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詩人都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離別詩??v觀唐代詩人的足跡,我們可以將他們的送別詩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哀怨憂傷型?!镑鋈讳N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常常讓詩人流露出哀怨憂傷的情感。王勃《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边@千里之途,朋友將要一個人踽踽獨行。無比艱辛,卻唯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相伴,真怕要把這羸弱的身軀也要拖垮了。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使人感到這種別離是何等痛苦,更顯出這對摯友的分手之難。
二是自陳心跡型。這類詩歌當以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為代表。天寶三年,詩人被賜金放還。第二年李白到山東由山東南游吳越,行前寫了這首詩與朋友作別。詩中李白用浪漫主義手法描述了夢境中奇異瑰麗的天姥山形象,表達了其壯志未酬、理想破滅的憤懣,流露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夢醒后詩人發(fā)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心聲。詩歌雖然名為留別,但重點卻在表白自己的心跡。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里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苯璞淖杂鳎戆琢俗约河肋h純潔無瑕的心。
三是奮進互勉型。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而慷慨悲歌、發(fā)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北國風光,烘托出詩人送別董大時的失意心情,但是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北磉_了對友人的安慰與鼓勵,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李頎《送魏萬之京》“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蓖瑯哟呷讼蛏?。他諄諄告誡魏萬: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yè)。
四是樂觀曠達型。王勃的贈別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彪m然天各一方,只要朋友知心,就好像近在咫尺,保持著真摯的友情。一掃離別的悲酸之態(tài),情調(diào)高昂,氣象開闊,語壯而情深。又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場深情的離別,我們看不到有絲毫黯然神傷的樣子,詩人借送別的時間、地點,巧妙地布置環(huán)境,使得景色色調(diào)清新、明朗。讓我們沒有絲毫的憂傷和沉重之感。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diào)。這些在分別時唱出的樂觀豁達的詩句,正是唐人那豁達的胸襟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從而成為送別詩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是眷戀不舍型。同樣是王維在《送沈子福歸江東》中說“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弊屛倚闹械南嗨贾橐蚕襁@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望著友人的船只漸行漸遠了,對友人的一腔深情如那長江水般綿綿不斷。
(作者單位:六合高級中學平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