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開元 劉靜
摘要: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詩和田園詩一樣,是其矛盾思想合二為一的集中體現(xiàn)。《飲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飲酒》二十首為一組詩,創(chuàng)作時間不同。從中我們得以一窺陶淵明徘徊于“入世”與“歸隱”間的足跡。
關鍵詞:陶淵明;飲酒;歸隱;入世;矛盾
一、陶淵明為何寄情于酒
1.家族背景。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幼年喪父,家境衰落,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行不茍合,年無夸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陶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時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培養(yǎng)了他“金剛怒目”和“悠然現(xiàn)南山”(魯迅語)的兩種不同的志趣。陶淵明一生五次出仕,五次辭官,終生在這兩種志趣中苦苦徘徊,最終寄情于飲酒吟詩。
2.政局動蕩,生不逢時。陶淵明生逢亂世。東晉自建國之日起,便處于“王與馬,共天下”的事實中。東晉的朝政大權從來都是掌握在幾個世家大族手中。皇權旁落,必然引發(fā)各種爭端,篡位奪權的陰謀此起彼伏,國家動蕩不安。且此時北方少數(shù)民族勢力崛起,對偏安江左的東晉朝廷時有侵犯,國內(nèi)人心惶惶。陶淵明自二十九歲至四十二歲,五次出仕,歷經(jīng)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擅權,桓玄篡位,劉裕兵變、北伐等諸多政治變幻,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曲折。這對于內(nèi)心敏感纖弱的文人而言,是無可言表的悲哀。而他的出仕,本因也只是因為“余家貧”,為養(yǎng)家糊口而投身官場。
二、 《飲酒》組詩中反映出的矛盾統(tǒng)一性格
組詩《飲酒》二十首,內(nèi)容較雜,不易從結構上找出各首之間整齊劃一的關聯(lián)之處,但其思想?yún)s是一致的,即甘貧守志、堅持隱居。各首詩分別依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表現(xiàn)??蓪⑵浯笾路诸悶椋?/p>
1.表達避世的詩,有《積善云有報》、《行止千萬端》等。如: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詩人一下筆,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一個矛盾現(xiàn)象: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既然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么古圣先賢要講那樣的空話呢?詩人又舉出榮啟期的事跡,證明善有善報之類的說教是空話。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后名聲卻流傳后世。
又如: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這首詩是說夏、商、周三代以來,人們是非不分,只是順應時勢隨聲附和。作者要與世俗背馳,要追隨秦時夏黃公、綺里季等在商山隱居的四隱士,避世隱居。
2.以隱居自慰和拒絕再仕的詩,有《結廬在人境》、《貧居乏人工》、《清晨聞叩門》、《長公曾一仕》等。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這首詩寫自己的心遠離塵俗,所以即使身居鬧市,也如同在偏遠的地方一樣,不受干擾。蘇軾說:“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日落時分,山景尤佳,飛鳥相伴而還。萬物各順其自然,這里有很深的奧妙,欲辨而忘其言。
又如:
清晨聞扣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繿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這首詩假托田父與自己的問答,來表示終身歸隱的堅決態(tài)度,以答復那些好心勸他出仕的人。
3.總結自己仕隱經(jīng)歷的詩,有《在昔曾遠游》、《少年罕人事》、《疇昔苦長饑》、《棲棲失群鳥》等。如: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
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作者感嘆自己少年好六經(jīng),有濟世之志,而世道艱險,淹留無成。乃安道守貧,隱居躬耕,甘歷饑寒之苦,而又孤獨沒有知己。
4.暗示易代背景的詩,有《幽蘭生前庭》和《子云性嗜酒》。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作者用幽蘭待清風以顯其清香,比喻自己懷才待機。然而仕途險惡,鳥盡弓藏,所以只好隱居以芳香自守。
參考文獻:
[1]張小兵.談陶淵明飲酒詩的樂趣[J].文教資料,2003(6).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程開元,山東師范大學歷社學院古代史,2010級碩士研究生;劉靜,歷史學碩士,山東省肥城市儀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