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寶貝:要么承擔,要么突破,剩余的時間就是對你的所經(jīng)歷的一切保持沉默。終有一天,這沉默里會獲得道路和答案。
@咆哮女郎柏邦妮:以前以為,堅持就是從不動搖吧? 后來才知道,其實堅持就是動搖動搖動搖著不知不覺的做了下去。 在沒有崩潰成功之前,都叫堅持成功。
@蘇苓:人心只一拳,別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無成,是因為對細枝末節(jié)的瑣碎關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蓋屋,但二者摻到一起,價值全無。做人純粹點,做事才能痛快點。
@石述思:一個好社會的標志是:除了規(guī)則,一切都是零。一個壞社會的標志是:對于規(guī)則的制定者來說,一切規(guī)則都是零。
@王躍文:作家的天性或稟賦一般來說都是向善的,當然也有作家要寫壞書、惡書、誨淫誨盜的書,但這不會是文學史的主流,它同人類的正面價值相違背。人類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人類對正面價值的選擇永遠是占上風的。作家在寫出好的作品的同時,也在砥礪或者改造自己的人性。
@韓少功:做壞事,是損害他人的實利。做好事,是擠壓他人的名譽。故高調拉風地做好事,誠然不錯;但把好事當壞事做,偷偷摸摸,幾無形跡,更是大善與完善。
@喬葉:能夠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過。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歷盡滄桑后一剎那的明徹和超脫;梵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則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生命的悲壯樂章。
@宋石男:不能用文字表達和傳播的體會,不可能長久生動地保留在記憶中。如果語言不能精確地表達思想,思想本身很快就會變成無法辨別的東西。
@七堇年:最近看了兩部杰作,《桃姐》和《納德與西敏:一次別離》。杰作的共同點就是,克制。導演只給你看了一滴水花,你卻能從這滴水花感到他們欲說山海。表達欲的收縮,生活的延展。虛幻世界讓退給時間,我一步步看清人間的塵面。
@洪峰:昆明站前的夜晚就是這樣子:很少有火車的聲音,清涼的風吹過小小的廣場,日出之前會一直安靜。只要你心里沒有特別重要的煩惱,你不僅可以聽見風慢慢掠過的聲音,也能聽見土地在腳下呼吸的聲音,還能聽見從更遙遠的地方傳來某種召喚。
@陳丹燕:唔,我想念維也納了。想念多瑙河上的黃昏,天色清亮,河水奔流,圓舞曲從河水的旋律中旋轉而出,春天來了,春天多美好。想念茜茜公主城堡,傍晚從窗子里傳出的喧嘩聲,那不是茜茜公主本人,而是游客在晚會,所以那喧嘩里有種惆悵。想念有軌電車哐當哐當?shù)伛傔^佛洛依德醫(yī)生家窗下,想念院落里丁香的氣味,想念巴洛克博物館外院落里正午的陽光,那里的巧克力蛋糕真是好吃極了。想念一個人坐在慢火車上,回多瑙河邊的小城,火車就在多瑙河邊開著,春氣熏然的空氣里,戴紅帽子的鐵路職員搖了搖手,騎著荷蘭式的老式腳踏車搖搖晃晃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