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拿到一本書以后,先看前言后記,是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讀書習慣。前言的寫作情形不外兩種,一種出自對于作者有所了解的名家、朋友,一種則是出自作者自己之手。而后記,只要作者尚未棄世,那就一定會出自作者之手。既然是作者自己或者是對于作者有相當了解的名家、朋友,那么他對于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就會做出相應的解說,可以為讀者的閱讀理解提供一個較為理想的捷徑。面對著薛俊華的這本《讀史論政》(三晉出版社2010年9月版),我同樣首先注意到了他的后記。在后記中,薛俊華寫道:“此書不但內容散,而且也不受任何文體的限制,沒有什么論點、論證、論據;也不講究什么情節(jié)、形象、性格。此事與彼事之間也許有聯(lián)系,也許沒有什么關聯(lián),像天馬行空,縱橫馳騁;像一盤散沙,自由鋪排。好在包容性大,可讀性強,一抒胸臆而已?!痹谶@里,作者談論的是自己這部書的文體歸屬問題。細細體會作者的意思,似乎自己無意間居然弄出了一種無法加以歸類的新文體。實際上,這樣的感覺純粹是一種錯覺。無論是按照作者在后記中的自我描述,還是就其作品本身的特質來說,他的這一部《讀史論政》都應該被歸類為一種讀史隨筆。而讀史隨筆,卻很顯然是近些年來較為發(fā)達的一種寫作文體。
然而,后記中的如此一種文體錯覺,卻并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到這本書所應具備的思想藝術價值。依照我長期的一種閱讀體會,衡量如同《讀史論政》此類學術性較強的隨筆作品成功與否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關鍵要看作者自己的思想見識究竟達到了何種高度。薛俊華此書之所以值得一觀,就因為作者在讀史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一些個性化的思考。正如同本書的副標題所標示的,這是一本與《史記》、《漢書》密切相關的著作?!妒酚洝放c《漢書》是中國古代影響頗大的兩部史學著作,其中尤以《史記》的影響力更大一些。魯迅先生那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就是對于《史記》做出的一種高度評價。讀史,應該從其中讀什么呢?擁有不同人生經歷的人,從同樣的歷史中看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相同。我們注意到,本書的作者薛俊華不僅曾經有過長期從政的經歷,而且還曾經一度官至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如此一種在宦海中跌打滾爬的真切經歷,就在根本上決定了作者在看取《史記》與《漢書》的時候,必然會更多地聯(lián)系自己的政治經驗。實際的情況也果真如此,本書的書名“讀史論政”,早已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比如《談劉邦》一篇,就對于劉邦之所以能夠在楚漢相爭中逐漸轉弱為強,并最終戰(zhàn)勝楚霸王項羽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可謂是廣泛深入的剖析。在作者看來,劉邦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以下若干方面的原因。一、不怕剮,舍得性命。當沛縣的父老們起兵造反的時候,如同蕭何、曹參這樣一些有身份的地方官員都因為懼怕被暴秦絕種滅族而不敢挑頭,惟有劉邦挺身而出,毅然受命于巨大的壓力之下。二、造輿論,提高身價。項羽出身于貴族,用現在的話說,可謂根紅苗正,理應稱王。而劉邦,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那么,怎么樣才能夠有效地抬高自己的身價呢?輿論的制造,在這個時候自然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于是,也就有了劉邦母親劉太婆的夢與神交,有了劉邦自己的斬白蛇而起事。人與動物交配而產子,在一般意義上本來是在罵此子為雜種,但到了劉邦這里,卻變成了天生龍種的一種“祥瑞之兆”。三、講政治,贏得民心。人都說,項羽兇暴而劉邦寬厚,但作者卻認為他們二人的性格,尤其是劉邦并非天性如此?!靶愿袷窍忍斓?,但也有后天的,性格只有在理智的指導下,才能納入正常的軌道。”“劉邦之所以被認為是寬大忠厚的長者,是他頭腦支配的結果?!彼自捳f,得民心者得天下。怎么樣才能夠得民心呢?在這里,政治家的寬厚與否,自然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劉邦的最后成功,顯然與此有關。四、識時務,能屈能伸。常言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杰。劉邦的政治成功,與他的識時務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盡管說他與項羽早就有誰先入關中誰先稱王的約定,盡管劉邦自己也果然先于項羽入了關中,但善于審時度勢的劉邦卻并沒有著急稱王。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這個時候自己的實力與項羽的實力,對比特別懸殊。假若此時與項羽做殊死較量,無異于以卵擊石,用雞蛋碰石頭,他自己必定失敗無疑。于是,劉邦一方面在項羽面前做乖順狀,一方面暗中積蓄力量,以其在未來羽翼豐滿時,與項羽做最后的決斗。五、重人才,大膽起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光靠自己的孤軍奮戰(zhàn),肯定是不行的。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大量地網羅人才,使眾多的人才為我所用,是劉邦取得天下的一大關鍵所在。蕭何、韓信、陳平,均屬于這一方面突出的例證。六、用所長,知人善用。僅僅只是擁有大量人才,也還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劉邦來說,關鍵的問題還在于,必須對于自己所網羅到身邊的這些人才有清醒的認識與判斷。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地做到所謂知人善用:“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樊噲是狗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夫,韓信是混混,彭越是強盜,都被恰當地使用,各盡其所長。”七、講民主,集思廣益。作為一個領導者,如何才能夠做到不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劉邦在這一方面就和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有著上佳的表現。眾所周知,劉邦身邊的謀士可謂多多。難能可貴的是,“劉邦除對張良、陳平的獻計言聽計從,對于別的建議,只要正確,他都照聽不誤。”八、講政策,區(qū)別對待。如何有效地收攏人心,讓那些有能力者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為己所用,是劉邦成功一個特別注意的方面。比如,對于似乎越來越咄咄逼人的韓信。盡管劉邦對于韓信的欲稱齊王百般不滿,但卻聽從了張良的勸告,冊封韓信為齊王,藉此讓韓信心甘情愿地為自己賣命。九、抓機遇,主動進攻。劉邦之所以能夠做到長期的隱忍不發(fā),乃是因為時機不到,條件還不夠成熟的緣故。一旦時機成熟,劉邦就會當機立斷,主動出擊,從而把操控天下大勢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十、抗重壓,處變不驚。在長期的楚漢相爭過程中,由于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及項羽,所以,劉邦常常處于巨大的重壓之下。然而,難能可貴的一點卻是,劉邦總是能夠冷靜應對,處變不驚,最終成功地將劣勢轉化為優(yōu)勢。十一、搞平衡,穩(wěn)定大局??追蜃佑醒裕骸爸螄?,不可失平也。”所謂“不可失平”,具體強調的,就是治理國家時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的平衡問題。劉邦手下,才能出眾者多多,其間,當然也就少不了會有種種矛盾沖突存在,劉邦的一大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很好地保持了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的平衡。十二、認個錯,化解齷齬。是人就難免會犯錯誤,關鍵問題在于,是否能夠知錯改錯。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領導者,能夠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不僅低下頭來認錯,而且還能夠用實際行動積極修正自己的錯誤,正是劉邦值得肯定的一個地方。十三、有氣量,心胸豁達。人都說宰相肚里能撐船,更何況劉邦并不只是一個宰相,而是擁有天下的一國之君主。既然是君主,就更得有容人用人之雅量才行。作者通過劉邦如何任用過去的對頭季布的故事,充分地說明了劉邦的心胸之豁達。十四、不手軟,該出手時就出手。寬厚待人,心胸豁達,并不等于就該有優(yōu)柔寡斷的婦人之仁。劉邦之所以能夠獲得歷史上少有的大成功,與他的善于審時度勢,與他那樣一種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殺伐果斷,存在著非常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史記》與《漢書》中劉邦的故事,很多人都早已耳熟能詳,但就我個人有限的視野來看,卻鮮少有人能夠如同薛俊華這樣通過詳實的條分縷析,總結出劉邦最終得以政治成功的十四條理由。之所以能夠如此,除了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之外,很顯然還與他那較為豐富的從政經歷有關。某種意義上,這種從政經歷,正是保證薛俊華能夠從《史記》與《漢書》中充分汲取政治智慧的一個重要條件。當然,細究一下,從更高的閱讀期許來看,薛俊華的讀史,恐怕卻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作者更多是從肯定為政者的角度出發(fā)立論的。設若作者的境界更高遠一些,視野更開闊一些,設若他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縱橫捭闔地概括歸結相關的歷史經驗教訓,當會給讀者以更加有益的啟示。
我們注意到,薛俊華在后記中,還講過這樣一番話:“《史記》、《漢書》縱橫談,也就是自由談,隨便談。以《史記》《漢書》的事件為依托,可以聯(lián)系同時期的事件,也可以聯(lián)系中國歷史其他時期的事件;可以聯(lián)系中國史,也可以聯(lián)系同時期的世界史;可以聯(lián)系中外古今,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體會。書中的《大禹的精神》、《他們是成功者》、《我的綿山情》、《后任與前任》、《項伯的政治投機》、《也是同學和朋友》、《談劉邦》、《文帝的自律》、《群星璀璨的時代》、《昭君尋蹤》、《塔克拉瑪干思古》、《王莽亂國》等就是我體會較深之作?!奔毤毜胤治鲞^《談劉邦》之后,就不難確認作者的此言不虛,其中的確有不少真知灼見,有作者自己堪稱真切的人生體會的提煉與表現。囿于篇幅之故,對于其他篇章的解析,這里就不再一一展開了??傊痪湓?,薛俊華的這一部《讀史論政》,確實有其不容忽視的思想藝術價值,其中的許多政治智慧尤其能夠給那些為政者提供必要的鏡鑒,希望有更多的人讀到這部富有智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