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河南人逃荒到西安并在此扎根的真實情景,將時代變遷與地域特色一一展現(xiàn),著重表現(xiàn)了主人公不畏艱辛、純樸豪爽、耐勞勤奮、堅韌剛毅、寬容仁愛的性格與品質(zhì),頗有女版《闖關(guān)東》的味道。
1942年,河南連年災(zāi)荒,大批的老百姓不得不挑起擔(dān)子,向西逃荒,十歲的郝玉蘭跟著父親郝仁義也融入這逃荒大軍,來到了古城西安。為了謀生,十六歲的玉蘭以五十塊聘禮為代價,被父母嫁給了大她十八歲的白老四,過門就成了兩個孩子的晚娘,之后她自己又陸續(xù)生育了五個孩子,玉蘭以中原人特有的豪爽、大氣、吃苦耐勞操持著這個家。小東門是這些逃荒百姓的聚居之地。在這群人中,有善良孤苦的梁老漢和他的孫子梁長安、歪打誤撞成了富農(nóng)的張俊家、本分老實的“此地人”老鄭家,還有樸實真誠的基層女干部文清。這些善良而貧窮的人相濡以沫,在社會的底層艱難、頑強而又充滿希望地生存著,奮斗著……
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是“落葉歸根”,但所謂“根”或許只是一個心里面的牽掛,在中國歷史上的幾次人類大遷徙,無不是把“根”扎在了彼處。而伴隨著每次遷徙也總會產(chǎn)生一些個人奮斗史,像《闖關(guān)東》中到東北扎根的朱開山,抑或如此劇中“葉落長安”的玉蘭,在她身上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中國勞動婦女的堅忍、堅強、自勵、善良、不屈不撓。除了講述個人奮斗史,該劇也表現(xiàn)了那個特定年代的時代特征,比如全體人員學(xué)《毛主席語錄》,無論是買東西還是談事情,兩人聊天開始總要先背一句毛主席語錄,在白東京與翠花結(jié)婚時,還要跳一段“忠字舞”,這些細節(jié)都讓該劇看起來充滿厚重感。
倪大紅(飾白老四):他是家里的定海神針
郝玉蘭的丈夫,個性鮮明,脾氣火爆,對剛進門的郝玉蘭是拳打腳踢,但隨著時間的積累慢慢地改變了對她的態(tài)度,并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對玉蘭及其子女的愛,看著兒女們慢慢長大,在好日子馬上來臨時,他卻安逸地閉上了眼睛,看望他的人塞滿了整個巷子……在他身上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最淳樸的東西。電視指南:我覺得《葉落長安》有點像女版《闖關(guān)東》,你覺得呢?倪大紅:這兩個戲確實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描寫了一大群有著共同地方人文背景的老百姓,集體遷徙到另一個地方,通過打拼去重新構(gòu)筑自己好日子的故事。電視指南:這部劇很大的筆墨都在“玉蘭”身上,作為他戲中的丈夫,你是如何守候她的?倪大紅:在戲里,白老四對玉蘭在生活、感情上的依賴性比較強,尤其是老四年紀(jì)越來越大,后來雜貨鋪也沒了。為了家庭的生計玉蘭做的事情更多一些,但是在調(diào)和跟孩子們的關(guān)系、為家里掙錢找門路等問題上,白老四一直是在玉蘭背后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理解和支持著她。比如他想調(diào)解玉蘭和大女兒蓮花的矛盾,盡管自己不會騎車,但是為了省下路費還是借了輛自行車去把女兒接回了家,最終讓母女倆冰釋前嫌。從表面上看,白老四是家里的潤滑劑,但實際上他是玉蘭和孩子們的精神支柱,就像根定海神針,正因為有了白老四,這一大家子人才能真正的和和美美。電視指南:當(dāng)時這個角色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兒?這個人物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倪大紅:當(dāng)時看完劇本,覺得白老四是個挺可愛的人,他看上去很樸實,有時候甚至有點兒執(zhí)拗,但同時他又不缺少生活當(dāng)中那種智慧。白老四從性格上說主要就是:要強、誠信、善良。比如雜貨鋪沒了,老四又沒什么一技之長,但是作為一家之主,他就盡自己所能出去拉車送貨貼補家用。后來玉蘭撿回了梁老漢跟長安祖孫倆,白老四本來是堅決要攆走他們,但是真到了要張嘴的時候,不但轟人的話沒說出口,還玉米
面、紅糖的搭了不少東西。
電視指南:在劇中你們屬于“老夫少妻”的搭配,你怎么看這樣的夫妻模式?倪大紅:戲里面白老四跟玉蘭就是舊社會很普通的一樁買賣婚姻。最開始老四就是想給倆兒子買個晚娘照顧他們。跟玉蘭之間談不上什么夫妻感情,而且也是一直打打鬧鬧的不安生。后來尤其是解放后倆人經(jīng)過不斷磨合,再加上日子過得挺緊巴,兩口子一直是一起面對和承擔(dān),最后他們倆終于是相互扶持著走到了最后。在現(xiàn)實生活里,夫妻之間年
齡有差距我覺得這不是個問題。主要還是看雙方能不能相互理解和支持對方。只要是夫妻倆能夠過得很恩愛、很和諧,這樣的感情和婚姻就是成功的。
電視指南:在最開始你的兩個兒子并不認(rèn)可這個后媽,你在其中是如何調(diào)和的?倪大紅:玉蘭和白老四前妻留下的倆兒子年紀(jì)其實差不多。一開始白老四就是想有個人幫著照顧倆兒子,沒想到雙方不但不相認(rèn),還動手打起來了。最初因為玉蘭是花了50大洋買來的,所以一有事老四就責(zé)怪她,但是隨著夫妻倆逐漸有了感情,后來又有了幾個倆人親生的孩子,白老四就開始盡量在玉蘭和孩子之間兩邊調(diào)和。
電視指南:你以往的角色很多都是城府很深,很有心計,這次白老四身上有這個特性嗎?倪大紅:沒有,一點都沒有。白老四就是個很樸實、很簡單的人。
電視指南:這個故事以西安為發(fā)生地,并且描述了近半個世紀(jì)的時代變遷,你對這座古城有什么感覺?拍攝過程中有什么感觸?倪大紅:《葉落長安》在西安當(dāng)?shù)嘏牡暮苌伲俏易约喝ミ^西安N次,工作、私事都有。我對西安印象很好,很喜歡這個城市。我覺得西安是個把中國本民族的人文特色保持得比較完整的城市,那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氣氛很濃厚。西安也是個到處都有美食的地方:油潑面、羊肉泡饃……都是我的最愛。另外拍戲的時候演陜西人,我還學(xué)過陜西話。陜西話也很有特點,有時候聽起來就跟文言文似的。
電視指南:你覺得該劇最吸引觀眾的是什么?倪大紅:我覺得《葉落長安》這個戲最能打動現(xiàn)在觀眾的有兩點:一是要想過好日子就要肯吃苦,要有靠自己努力打拼的信念,絕不能在生活里一遇到困難就悲觀失望、怨天尤人。無論什么時候,也不能被困難打倒。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人一定要誠信,這是做人的美德,更是基礎(chǔ)。
張旸(飾翠花):用陜西話找到人物感覺
郝玉蘭的兒媳婦,自幼生活在陜西農(nóng)村,與白東京下鄉(xiāng)時相識,并結(jié)婚育有兩子,后跟隨丈夫回到西安,為了全家生計,跟隨婆婆郝玉蘭一起賣冰棍、胡辣湯,直至開飯店,一直輔佐婆婆生意。電視指南:在該劇中你這個人物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張旸:她是從農(nóng)村來的丫頭,身上有一種傻氣、憨厚的感覺,其實這家人一開始對她挺不滿意的,特別是小姑子特別嫌棄她,覺得她不講衛(wèi)生,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丈夫夾在翠花與家人中間也挺難受的,但他對翠花的感情是很堅定的,他明白翠花愛孩子、愛這個家,很正直、忠誠。后來婆婆也明白翠花是個好姑娘,能吃苦,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她跟著婆婆賣冰棍,共同創(chuàng)業(yè)。這個角色跟我本身特別不一樣,導(dǎo)演想讓我看起來敦實些,更像個農(nóng)村丫頭,我努力吃了一段時間,但增肥效果不明顯,后來服裝老師就幫我做了一個夾襖穿在里面,然后臉上化兩團紅,看起來才有角色的感覺。電視指南:你的籍貫是陜西,該劇又是發(fā)生在西安的故事,是不是演起來特別有感覺?
張旸:對,特別親切,因為從小就看著老一輩這樣生活,所以演起來來就特別自然,比如說話特別直,語氣特別硬,很愛吃面等。其實劇里講的這段歷史我以前就聽過,我身邊的朋友很多就是當(dāng)年從河南逃荒到西安那撥兒人的后代,所以經(jīng)常會聽他們講他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當(dāng)年的故事。
電視指南:很多人都說婆媳之間是最有故事的,你跟陳小藝這個“婆婆”有什么故事?張旸:其實翠花是有點巴結(jié)她婆婆,她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心眼,想從婆婆手里多分點錢,有時候會拐彎抹角地要點東西。有時候婆婆就會把話挑開,翠花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其實婆婆明白她是為了小家庭過得好一點。她跟婆婆之間的矛盾就是有時候會抱怨老公不上進,在農(nóng)村的時候老公是毛主席語錄學(xué)習(xí)先進者,挺多光環(huán)的,但是回城后,這些光環(huán)全沒有了,他心理落差很大,有一段時間特別頹廢,什么都不干,翠花就很著急,肯定會跟婆婆念叨老公不中用。其實婆婆心里也明白,這個兒子需要敲打,但她總不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兒子不好,她希望翠花多鼓勵他,
而不是總埋怨,在這一點上兩個女人會有一些爭執(zhí)。
電視指南:在拍攝過程中,你跟陳小藝、倪大紅合作有什么感覺?張旸:其實拍第一場戲的時候,我并沒有想到用陜西話來演,我一說普通話,導(dǎo)演總覺得人物厚重感不夠,還缺點什么東西。后來小藝姐就說:“你不是陜西人嗎?會說陜西話嗎?用方言來演吧?!蔽矣藐兾髟捯辉?,人物感覺就對了,小藝姐果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演員,她能一下就指出關(guān)鍵所在。
電視指南:我們對陜西話的印象總是離不開《武林外傳》中佟掌柜那句“額滴神啊”,你在這部劇里說的陜西話也是這樣嗎?張旸:佟掌柜把陜西話說得很溫柔、很性感,其實真正的陜西話特別硬,都是四聲的調(diào),感覺往下走,會帶著喜感。我說陜西話也不標(biāo)準(zhǔn),就是從小聽別人說,自己沒怎么說過,我就按照腦子里對陜西話的印象說,組里也有陜西人,我經(jīng)常向他們討教該怎么說,其實說得標(biāo)不標(biāo)準(zhǔn)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陜西話幫人物找到感覺,我演起來就會順手很多。
《說書人》由北京小馬奔騰壹影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本山傳媒出品,是一部傳記體的長篇電視連續(xù)劇,懷舊色彩濃重。它將一個大時代的悲歡離合,濃縮在一個民間藝人身上,敘述了說書人金凳的一生。全劇沿著主人公命運的軌跡展開,史詩般地展現(xiàn)了作為個體的小人物在時代變遷中的掙扎和浮沉。該劇故事好看,年代跨度大,以宏大的氣勢講述了一個說書的民間藝人的一生,堪稱“一個人的史詩”。喜劇大師趙本山將“說書人”這一藝術(shù)人群作為故事主角首度搬上熒屏,電視劇以細膩筆觸盡展評書大家的生命滄桑,可謂“唇啟人間興亡離合,木驚亂世混沌愚眾,褂抖大師錚錚鐵骨,笑看人生誰主沉浮”的大氣之作。
關(guān)于故事
“七七事變”之后,茶館伙計金凳一心夢想?yún)⒓涌谷粘蔀榇笥⑿?。一日評書大師孫鶴亭因為不愿為日本人說書而在茶館當(dāng)眾罵死了漢奸佟一堂,后被金凳所救,金凳仰慕鶴亭超人技藝遂拜鶴亭為師。鶴亭后逃亡東北,金凳接過其衣缽在茶館說書,于茶館之中金凳憑借說書技藝幾次挫敗敵人陰謀??箲?zhàn)勝利后,金凳因卷入國共內(nèi)戰(zhàn),攜家逃亡東北二道河子尋找?guī)煾跟Q亭。不想鶴亭因為救人說了七天七夜大書而病入膏肓,不久之后便與世長辭。金凳遂留在東北創(chuàng)出了一番事業(yè)。遼沈戰(zhàn)役之時,金凳僅憑一張嘴就讓當(dāng)?shù)赝练撕蛧娎U械投降,使得生靈免遭涂炭,他也因此成為了眾人傳誦的英雄。新中國建立后,金凳改掉了過去的江湖習(xí)氣,為人民說起了新書,他最終化繭成蝶成為一代人民評書藝術(shù)家。
主要人物簡介
金凳(小沈陽飾)
他是一個出生在北京胡同大雜院里的窮孩子,自幼聽著評書大師孫鶴亭的評書長大,經(jīng)歷了鳳凰涅槃的金凳終于成為評書界一代宗師。
孫鶴亭(李立群飾)
北平說書藝人,行七,江湖稱他七爺。金凳是他的關(guān)門弟子。
秦鳳鳴(吳健飾)
孫鶴亭的表侄子。從小就提防金凳,怕他投在孫鶴亭門下。最終金凳不僅拜孫鶴亭為師,還做了孫鶴亭的女婿。他被黑惡勢力壓
迫下變得扭曲,投靠軍閥而成為“書霸”。
福絨(畢暢飾)
孫鶴亭和曲姑的女兒,后嫁給金凳為妻。屬于賢妻良母型女人。金凳在事業(yè)上的成功離不開她的奉獻。
曲麻紅(歌洋飾)
她是戲班班主曲姑從垃圾箱里撿回來的棄嬰,從小受金凳影響,重義氣,幻想和金凳一起闊蕩江湖做個俠女,情感更迭在金凳
與秦鳳鳴之間。
馮喜(張堯飾)
金凳的發(fā)小。為了生存在天橋撂地賣藥,最后娶金屜為妻,給金家做了倒插門的女婿。
金母(趙海燕飾)
堅韌、剛強、熱心、善良。母親講義氣,她一生熱心幫助同命人。
金柜(關(guān)婷娜飾)
大姐。從小就懂得疼母親,疼弟弟、妹妹,嫁給了拉洋車的何順,何順為掩護丁卯春犧牲,她便投身革命。
金屜(翟星月飾)
老丫頭,受嬌慣。打小就喜歡馮喜,最后終成眷屬。
曲姑(伍宇娟飾)
孫鶴亭的結(jié)發(fā)之妻,因為抽大煙被孫鶴亭休了,領(lǐng)著女兒福絨支撐著曲家戲班。她富于心計,發(fā)掘和培養(yǎng)了曲麻紅,在她們身上
賺了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