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蔚
1936年國共兩黨的秘密接觸與談判,始于1935年12月底,止于1936年11月下旬,前后歷時11個月,反復10多次。雖未能取得實質性成果,但它無疑為后來雙方正式談判及合作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蔣介石的初衷
1934年,中共領導的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不得不放棄艱苦經營多年的南方根據地,向邊遠的西南、西北和靠近抗日前線的地區(qū)轉移。自此,國共兩黨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及實力對比,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由于紅軍已遠離中國心臟地區(qū),且軍力銳減,不再對國民黨統(tǒng)治構成嚴重威脅,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對我步步緊迫,猖狂至極,中共乃發(fā)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中共的主張得到了國人的積極響應,要求抗戰(zhàn)的呼聲日益高漲,蔣介石遂漸漸開始考慮對中共的策略,軍事上改由地方軍閥武裝繼續(xù)進攻紅軍,政治上則謀求使中共與其訂立城下之盟的可能性。這種先軍事、后政治的做法,是蔣介石用于解決異己勢力的一貫手段。
當然,與前不同的是,蔣介石這時面臨的形勢頗為復雜。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蔣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統(tǒng)一方能御侮”的政策以來,日本軍隊已接連侵占中國東北三省及熱河,而且繼續(xù)入侵的野心更加膨脹,蔣之統(tǒng)治自然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當1934年和1935年紅軍退出中國心臟地區(qū),蔣介石乘機控制了過去鞭長莫及的西南數省之后,其“安內”、“統(tǒng)一”工作已大致告一段落,“攘外”、“御侮”問題不能不提上議事日程。特別是1935年“華北事變”的發(fā)生,更迫使蔣介石必須加緊解決國共關系問題。
在蔣看來,中共的背后是蘇聯(lián),要解決與中共的問題必然涉及到對蘇關系問題。從1934年秋天開始,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小心翼翼地加快了對蘇交涉的步伐,以應國防之需,然而收效甚微。至“華北事變”發(fā)生,眼見華北五省將蹈東三省之覆轍淪于日本軍閥之手,蔣已不能不暗中考慮“被迫武裝抗日”問題。于是,全力加速對蘇交涉,尋求蘇聯(lián)在軍事上盡可能的支持成為當務之急。與此同時,政治解決國共關系問題,也自然而然地擺在了他的面前。在1935年秋冬之際,在同蘇聯(lián)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的秘密交涉中,蔣介石幾乎同時提出了兩項重大提議:一是希望蘇聯(lián)給予直接的幫助,直至暗示希望與蘇簽訂秘密軍事協(xié)定或互助條約;二是明確表示,希望蘇聯(lián)促進中國在他領導下的統(tǒng)一,對中共和紅軍施加影響,使他們最終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統(tǒng)率。
不難看出,隨著日本入侵加劇和對蘇交涉的迅速展開,蔣介石不能不同時著手從政治上解決與中共的關系問題了。只是蔣之初衷,是建立在中共軍事上已無力與其全面抗衡的估計上,幻想可以借此機會促使蘇聯(lián)出面,勸說中共承認其權威,把紅軍交南京國民政府改編和指揮,以便實現所謂先“安內”、“統(tǒng)一”,后“攘外”、“御侮”的既定方針。但是,不論蘇聯(lián)這時多么渴望中國能夠實現統(tǒng)一,投入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以便減輕蘇聯(lián)在遠東所承受的侵略威脅,它這時都沒有也不可能接受蔣介石的提議。蔣介石只能自己去尋找新的途徑。
于是,自1935年底,就有了蔣介石主動尋找中共線索,極力打通與中共中央之聯(lián)系,以便進行秘密接觸和談判,政治解決兩黨關系的事情發(fā)生。
兩黨代表在莫斯科的秘密接觸
就在蔣介石開始尋找政治解決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途徑時,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根據共產國際新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精神,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公開宣布中共愿意同國內各黨派團體在“抗日反蔣”的基礎上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共倡言“建立全國范圍反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1935年底,南京國民政府駐蘇武官于回國述職期間向蔣提交了一份王明在共產國際“七大”上的發(fā)言摘要,蔣立即從字里行間捕捉到了中共正在改變政策的重要信息,隨即指派鄧文儀返回莫斯科找王明進行接觸,了解政治解決兩黨關系問題的可能性。
1936年元旦過后,鄧文儀趕回莫斯科,立即直接寫信給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秘書處,請其轉交王明,請求見面,但未有結果。隨后,鄧文儀通過原十九路軍流亡將領設在香港的抗日反蔣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駐莫斯科的代表胡秋原再度與王明聯(lián)絡,終于取得成功。在了解到鄧文儀的基本意圖之后,代表團決定同意接觸,但先以潘漢年出面。
1936年1月13日晚,潘漢年按約定時間來到胡秋原的寓所,與已經等候在那里的鄧文儀見了面。雙方立即就國共兩黨關系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商談。
潘漢年開宗明義地說明:“王明同志聽說你要找他談談關于國共聯(lián)合抗日救國問題,委托我先來請問你,找他談話是私人資格,還是正式代表南京政府當局?”我們“很想知道國民黨與南京政府當局在全國同胞已經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今天,到底有什么表示?”
鄧文儀答稱:“我這次來莫,完全是受蔣先生之囑,一定要找到王明先生討論彼此聯(lián)合抗日問題……可以說,聯(lián)合貴黨的原則是已經決定了。因此,我可以代替蔣先生與你們談判合作的初步問題,關于具體合作條件,雙方自然還要請示?!?/p>
鄧文儀聲稱:“日本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蔣先生認為,現在要抗日,非首先集中80個師人馬不可,否則必受日本先發(fā)制人的危險,而現在這80個師人馬卻被紅軍牽制住了。國內只有我們和你們兩個力量,假如能聯(lián)合起來,像以前的合作,一定有辦法??上覀儍蓚€主要力量還沒有找到聯(lián)合的道路?!彼麛嘌裕骸拔覀兣c紅軍停戰(zhàn)之日,即是與日本宣戰(zhàn)之時。所以我希望能早與你們談妥?!钡瑫r表示,要合作應解決兩個問題,即:一、統(tǒng)一指揮;二、取得蘇聯(lián)援助。言外之意,就是要求中共及紅軍應在蔣介石領導之下統(tǒng)一起來,準備抗日,并希望通過中共與蘇聯(lián)的特殊關系,說服蘇聯(lián)向中國提供全面的援助。
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主張,嚴格地說,是中共代表團首先提出的。還在1935年底,就接連寫出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有可能嗎?》、《國難聲中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推測》等文章,開始宣傳國共合作的思想。但由于此時中共代表團在政治上主張黨派團體平等合作的“國防政府”與“抗日聯(lián)軍”,對聯(lián)合蔣介石亦持保留態(tài)度,因此他們無論如何難以接受國民黨人要求中共在承認蔣介石及南京國民政府權威的條件下實行兩黨合作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