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梁實秋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學(xué)批評家、翻譯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教育子女的問題,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說得最是透徹。在他看來,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正確的引導(dǎo)。實際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愛孩子,他甚至略帶調(diào)侃地新解“孝子”。說從前的孝子是孝順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順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說見過不少孩子,“鼓噪起來能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斗;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于尊長賓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洗劫”,明顯,這是沒有教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梁先生以為這是做父母的片面理解“發(fā)展個性”,覺得“凡是孩子的意志,為父母者宜多方體貼,勿使稍受挫阻”造成的。以致“幼有神童之譽,少懷大志,長而無聞,終乃與草木同朽”成了“可以普遍應(yīng)用的公式”。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父母應(yīng)該自責(zé)。
錯誤的教育方式已是不堪,盲目的樂觀更是推波助瀾。梁先生指出有些父母,“孩子才能騎木馬,父母便幻想他將來指揮十萬貔貅時之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戰(zhàn)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將來喉聲一囀彩聲雷動時的光景……”這種盲目的樂觀勢必形成較高的期望值,甚至把孩子當(dāng)做神童來教,不毀了孩子才怪呢。
在生活中,梁先生是個慈父,他在給小女兒文薔的信中曾說:“周作人說過一句話,‘五倫其實只有朋友一倫而已。我深以為然?!币簿褪钦f,梁先生在教育孩子時,是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體來看待,是作為共同提高的朋友勸勉的。他的小女兒文薔回憶,梁先生“無為而治”,喜歡通過講故事滲透做人的道理。不過,他的大女兒文茜回憶過一件事反映了梁先生家教的另一個側(cè)面,懲罰也是一種家教方式。她說,有一次她在雪白的墻壁上用毛筆畫了個大大的黑十字,非常刺眼。父親看到了,很是生氣,不僅用竹手杖打了她,還罰跪了好長時間。從此,她始終不敢在墻上題xx到此一游的墨跡,“看到別人亂涂,也會下意識地想到父親的竹手杖。此之謂家教?!彼龑Ω赣H的責(zé)罰絲毫沒有怨言。難怪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提到約翰遜博士主張不廢體罰,其妙處在于直截了當(dāng)。
體罰在今天是個令人談之色變的詞,我們似乎忘了合理的懲罰本來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馬卡連柯就曾經(jīng)說過:“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沒有權(quán)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是一種義務(wù)?!睉土P會讓孩子明白是非曲直,知道犯了錯誤就要承擔(dān)責(zé)任。學(xué)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然。
成功不可復(fù)制,但成功的家教總有值得別的家庭借鑒的地方,梁先生的家教理論與實踐值得每一位父母探究,取其精華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