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xué)朝
“六月雷雨,雞(土從)拱土。”每年農(nóng)歷六月第一聲雷雨過后,家鄉(xiāng)的雞(土從)將閃亮登場了。美麗富饒的滇西大地又將熱情地“勾引”著從遠(yuǎn)方趕來做雞(土從)生意的商人。
家鄉(xiāng)在云南省永平縣,土地肥沃,夏涼冬溫,雨量充沛,很適宜眾多野生菌類生長,雞(土從)當(dāng)數(shù)第一。
家鄉(xiāng)人何時開始采摘食用雞(土從),這我無從考查。據(jù)《莊子》“雞(土從)不如晦朔”之說,早在2000多年前雞(土從)就已經(jīng)被人們所認(rèn)識。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寫道:“雞(土從),又名雞菌,南人謂(土從),皆言其味似之也。雞(土從)出云南,生沙地間,丁蕈也。高腳傘頭,士人采烘寄遠(yuǎn),以充方物,點茶烹肉皆宜,氣味極似香蕈,而又不及其風(fēng)韻也?!?/p>
清代田雯在《黔書》中也寫道:“雞(土從)菌,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則如笠,漸如蓋,移晷分披如雞羽,故曰(土從)。”文中具體而生動地描繪了雞(土從)的生長及形狀,故而得此名。清代謝文榮也在詩歌中寫道:“菌香煙雨外,美味瘴香聞,雪肋應(yīng)難棄,桑鵝與并芬。根多蟠蟻穴,名不出雞群,芽茁殊蔬筍,芊茸后絲云。”詩中不僅對雞(土從)的色味形作了形象的描繪,而且特別指出了雞(土從)大多生長在白蟻窩的自然現(xiàn)象。
后來,家鄉(xiāng)人根據(jù)這一自然現(xiàn)象,將出雞(土從)的地方稱之為“窩”。一窩雞(土從)少則幾十朵,多則上百朵??墒?,讓人很奇特的是,凡有雞(土從)窩的土層下面都有一群白螞蟻,而且,白螞蟻很講誠信,只要雞(土從)窩不被人為破壞,今年采了,明年還是原地不動地再長。
近年來,因雞(土從)好吃有營養(yǎng),市場價格昂貴,追求者甚眾。所以,你要想拾到更多更好的雞(土從),還得認(rèn)得雞(土從)窩,還得天不亮就起床,或者帶上方便面守山過夜等候在雞(土從)窩旁。否則,當(dāng)你氣喘吁吁地跑到目的地時,一大窩雞(土從)早已被捷足先登者采摘了。
家鄉(xiāng)的雞(土從),主要品種有白、青、黑、花皮幾種。它們含有磷、硫、鎂、銅、鋅、錳等微量元素和尼克酸等物質(zhì),具有益胃、清神、消化、治痔等功效。要說價格,剛上市要三四百元一公斤,六七兩月旺季每公斤也要一百多元。
從海拔高低講,還有一種叫箐雞(土從),價格比黃金還貴,據(jù)日本人說,它對抗病毒輻射和抗癌起特效作用。每年到雞(土從)上市的季節(jié),便會有很多雞(土從)販子拎著裝滿巨款的皮包,爭先恐后地加入到收雞(土從)的隊伍中,在滇西大山穿梭游走。
說起家鄉(xiāng)永平雞(土從),真還名不虛傳。傳說明熹宗朱由校最喜歡吃雞(土從),每年夏秋之際,驛站飛騎貢奉此物到宮中。明代被長期流放到云南的楊慎,路經(jīng)博南古道一家小住,品嘗到雞(土從)后感而賦詩:“海上天風(fēng)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近住華陽洞,分得瓊英一兩枝。”
今天,家鄉(xiāng)人更是幽默風(fēng)趣,總喜歡把考取大學(xué)、成為有名作家的人,都說是山里又出了一朵“箐雞(土從)”。
家鄉(xiāng)的雞(土從)吃法很多??捎美苯泛腿馄闯裕?、辣、香,讓你食欲大增;可切成絲和塊煮湯吃,讓你回味佳肴的上等調(diào)料,一年四季,人們都可以嘗到可口的雞(土從)美味。
責(zé)任編輯 左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