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新穎、奇特而又富于美感,具有生動形象的感染力量,真是珠玉燦爛,瓔珞儼然。它能給我們很多美的感受,同時也能讓我們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關(guān)鍵詞:《荷塘月色》 比喻 新穎 生動 美感
朱自清寫于1927年7月的《荷塘月色》(蘇教版必修二,2008年6月)從寫作技巧上來說,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地方很多,但其中最為突出的還是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其比喻新穎、奇特而又富于美感,具有生動形象的感染力量,真是珠玉燦爛,瓔珞儼然。下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作者寫“荷葉”,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極為生動,賦予荷葉動態(tài)的美。由于荷葉“出水很高”,因而作者用“亭亭的”來修飾;又由于荷葉舒展,所以作者用“舞女的”來修飾。這個修飾詞是十分重要的,非“舞女的”裙就不能用來作比。它如果不擴張,也不舒展,那么荷葉的優(yōu)美姿態(tài)就表現(xiàn)不出來。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薄叭缌AC髦椤薄衩髦橐粯泳К摑嵃祝弧叭绫烫炖锏男切恰薄谆ㄔ诰G葉襯托下,在月光照射下隱約閃爍,像碧天里的星星眨眼,因為是“零星的”,所以用了“點綴著”,這主要是從色彩的角度來描寫荷花的;“如剛出浴的美人”——“白花”像“美人”,而且是“剛出浴的”,潔凈、爽朗,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人教版的舊教材中,“如剛出浴的美人”曾被刪掉,編者可能是認為這個比喻“不雅”,對我們的中學(xué)生影響不好。但今天,我們覺得這個比喻“卓爾不凡”,它給人以美的想象是無窮的。其實,現(xiàn)在我們也經(jīng)??滟澬∨⑾窕ㄒ粯用溃倔w和喻體是一樣的,只不過朱自清先生給這個比喻的喻體加了一個“剛出浴”的修飾語,就顯得大膽、新奇而值得我們品味了。
作者又是怎樣來描寫荷香以及荷葉動態(tài)的呢?“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和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把“清香”比喻成“歌聲”,太妙了!微風(fēng)中的花香是斷續(xù)吹來的,時有時無,又若有若無,有如遠處高樓上歌聲飄揚,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這其實也是一種通感的修辭手法。通感是指人在感知某一對象時,某種感覺可以獲得另一種感覺才能得到的感受。其原因在于各種感官的感覺在大腦中形成聯(lián)系,可以溝通。作者在這里把嗅覺的東西訴諸于聽覺,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是使讀者產(chǎn)生審美想象的前提和基礎(chǔ)。因為是“微風(fēng)”,所以有“一絲的顫動”;由于月照反光,所以“像閃電”。作者用“波痕”來表現(xiàn)荷葉整齊而又有節(jié)奏的波動,同時又用“凝碧”來形容“波痕”,動中有靜,靜中見動。荷葉、凝碧、波痕三者的色彩又是同一的,實乃天成。
那么,月光又如何呢?霧中的葉子和花又怎樣呢?作者用“流水”比喻月光的清澈、明亮,而葉子和花籠罩在霧中,又淋浴著月光,顯得柔和而潤澤,所以說“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為什么說葉子和花“像籠著輕紗的夢”呢?這是因為霧中月下,看起花來飄忽朦朧,似真切,又不真切,因而說“像籠著輕紗的夢”。在我們的生活體驗中,夢是稀奇古怪、變化游離、亦真亦假的,如若“籠著輕紗”就越發(fā)如此了。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绷ι系挠白勇湓诤扇~上像是一筆一筆畫上去的,濃淡相宜,似畫非畫,似詩非詩。這樣月光和月影就顯得和諧而有旋律了,所以作者把它比作“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同樣也是一種通感的比喻,把視覺轉(zhuǎn)化為聽覺,其中內(nèi)在的和諧美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
作者最后描寫燈光,也是獨具匠心的:“樹縫里漏著一兩點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弊髡哂脴O欲入眠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入睡的人的顯著表現(xiàn)來比喻黃昏的燈光,出神入化,言淺而味深,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時代背景,令人深思。
總之,《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新穎、奇特、優(yōu)美、生動,它來自于作者對生活深刻的洞察力,對事物本質(zhì)特征的把握以及藝術(shù)的功底。它能給我們很多美的感受,同時也能讓我們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當(dāng)然,對《荷塘月色》中的比喻也有持不同看法的,如余光中就認為這些比喻“浮泛”“輕易”“陰柔”“淺白”“不精警”“不美”,這可以說是一家之言,茲不贅述。
陳國棟,江蘇省新沂市啟明中學(xu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