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看點
能定居月球自然是好事,但月球對我們這群到訪者可能并沒有那么友好,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月球上遍布的塵埃對人類可能是有害的。
到目前為止,人類加起來最多也只在月面上停留2~3天,一般是呆在飛船內或者穿著艙外航天服。但是如果要想進行長期駐留,恐怕不會那么容易,因為那些超微細,擁有尖銳棱角的月球塵埃一旦被吸入肺內,會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問題。這些月球塵埃已經經受了上百萬年的紫外線輻射,它們進入人體后會深入肺部,而月球表面上的低重力環(huán)境也會幫助這些塵埃更加容易地深入身體組織。此外,由于沒有地球上那樣經年累月的侵蝕作用,這些月球塵埃的棱角鋒利如玻璃,很容易造成人體眼睛或皮膚的損害。
太空的氣味令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們聯(lián)想到肉和金屬,具體一點就仿佛“烤焦的肉排”、“高溫金屬”和“焊接時的煙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嘗試復制出太空的氣味以供訓練使用,為此他們特別聘請了氣味化學家史蒂夫·皮爾斯。皮爾斯在地球上打造宇宙氣味的靈感源自宇航員唐·佩蒂特的描述:每當打開艙門歡迎疲憊的宇航員們進艙時,我們的嗅覺會被一股特殊的氣味所刺激。起初我不知這股味兒從何而來,但隨后我注意到,它的源頭就是宇航員們的宇航服、頭盔、手套以及工具等。佩蒂特還坦言:“這氣味很難描述,我能給出的最佳答案就是金屬味,是一種相當令人愉悅的甜甜的金屬味,聞起來會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在大學暑假連續(xù)數(shù)小時使用電焊工作?!?/p>
恐龍后來都到哪里去了?有人說是變成了在天上飛的鳥。那么,鳥身上不是長著羽毛嗎?難道恐龍的身上也長有羽毛嗎?科學家最新發(fā)現(xiàn),事情可能還真是這樣。
根據(jù)最新的研究結果,科學家認為最早有羽毛的動物不是鳥類,而是恐龍,而鳥類有羽毛的這一特征正是繼承自恐龍。德國侏羅系地層最新發(fā)現(xiàn)的保存良好的未成年恐龍化石顯示,羽毛可能是所有恐龍的共同特征。自從1996年發(fā)現(xiàn)第一種有絨毛的恐龍后,古生物學家已經識別出了超過30種帶羽毛結構的恐龍,大多數(shù)為虛骨龍類——屬于獸腳亞目,霸王龍、恐爪龍類和鐮刀龍等都是該目成員。
長久以來,人們總是期待太空蘊藏著某些神奇的力量,可以幫助曾經在太空中停留過的人或動物獲得某種“特異功能”。
目前,一種在太空站上進行實驗性測試的蠕蟲看起來不僅享受著微重力環(huán)境,而且還顯現(xiàn)出壽命延長的特征。過去幾年,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在低地球軌道實驗了數(shù)以千計的小桿線蟲,這種微小的蠕蟲是第一種被完整測序過的多細胞微生物,有2萬個左右的基因,這些基因在功能上類似人類身上的基因,其中控制肌肉老化的基因最受關注??茖W家發(fā)現(xiàn),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中,小桿線蟲的7個與肌肉老化相關的基因受到了抑制。看來,太空飛行抑制了通常儲存在老化肌肉中的有毒蛋白的積累。
最近,神經生物學家Erich Jarvis組合出一條更完整的基因鏈條,可以控制鸚鵡模仿主人和其他聲音的能力。
Erich Jarvis用一種新技術分解了鸚鵡的基因組中的某個區(qū)域,并對那些控制鸚鵡模仿能力的序列很感興趣,因為它們能幫助自己了解控制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那些基因區(qū)域。他解釋說,F(xiàn)oxP2是人類的語言發(fā)展和鳥類學習模仿發(fā)聲所必需的基因,而Erg1是控制大腦根據(jù)新的經驗進行重組的基因。通過解碼和組織控制這些區(qū)域的DNA,神經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鳥類能夠模仿人聲和唱出美妙的歌曲的基因機制。他們還將收集更多的信息,來了解影響人類學習溝通和語言能力的基因因素。
在應對傳染性疾病時,人類通常會采用隔離的方法。但具有社交性的動物呢?如果在一種群體生活的動物中出現(xiàn)了可能導致死亡的傳染病,它們會如何應對?
白鼻病是一種真菌傳染性疾病,會致使蝙蝠從冬眠中提前醒過來,進而可能導致它們因饑餓而死亡。自2006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發(fā)現(xiàn)白鼻病后,多種蝙蝠種群遭到毀滅性打擊,數(shù)量急劇下降。但根據(jù)發(fā)表在《Ecology Letters》上的最新報告,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小型的褐色蝙蝠避免了滅絕風險,它們的方法是通過離群索居來減少感染個體數(shù)量。小型褐色蝙蝠原本是一種高度群聚性的動物,但如今一個群體中最多的時候有75%的蝙蝠選擇離群獨居。
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弓形蟲不但讓孕婦有較高的產下畸形嬰兒的風險,還有可能增加人類的自殺風險。
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丹麥政府采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發(fā)現(xiàn)女性自殺者案例與感染弓形蟲之間存在正相關性。根據(jù)對4.5萬丹麥女性10年檢測所積累的數(shù)據(jù),攜帶弓形蟲的人有53%的幾率有自殺傾向。研究人員相信男性也存在相似的相關性。此外,感染弓形蟲可能會增加精神分裂癥易感性和躁郁癥。
弓形蟲主要寄居在貓和老鼠身上,人類感染弓形蟲通常是通過接觸感染寄生蟲的貓。老鼠感染寄生蟲后神經系統(tǒng)會發(fā)生改變,它們會被貓的氣味所吸引,自殺性地被貓吃掉,從而使弓形蟲感染到新的宿主貓,貓的消化道有利于寄生蟲繁殖。
人們都不喜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在動物界,這種行為卻另有作用。求偶期的雄性墨魚可以通過變換身體表面的圖案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求偶期的雄性墨魚表面上看起來與其他雄性沒有差別,但它們卻“心機頗深”。當遭遇雌性對象時,它的皮膚會展示其雄性特征的圖案,以吸引雌性的關注;當遭遇同性競爭對手時,它的皮膚則會展示出雌性特有的圖案,以哄騙競爭對手。墨魚的表皮能根據(jù)環(huán)境改變圖案,它的兩翼能展示不同的模式。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當一只雄性同時遭遇一只雌性和另一只雄性,它的兩翼會展示不同的圖案模式,對著雌性是雄性面,而對著雄性的是雌性面。而當其只遭遇雌性或只遭遇雄性,卻從不會展示雙圖案。
平板電腦是眼下最時髦的電子消費品之一,不僅可以用來哄小孩,更可以拿來訓練寵物,比如一只2歲大的猩猩。
Teco不是人類,而是一只猩猩,準確地講,是一只倭黑猩猩——除黑猩猩外人類最近的親戚。野生的倭黑猩猩只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數(shù)量大約在1萬到5萬之間。Teco現(xiàn)在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坐在平板電腦前,全神貫注于屏幕上圖像的變化,手指輕快地滑動觸控屏。Teco已經學習認識了許多圖形字,它在4個月大時認識了第一個圖形字“葡萄”,現(xiàn)在每當它想吃葡萄時就會用手觸摸葡萄的圖形。隨后,它還認識了狗、圍棋、谷物和牛奶等數(shù)10個圖形字。過去的30多年里,通過研究包括Teco及其父親Kanzi在內的一小群倭黑猩猩,研究人員逐步了解了它們驚人的認知和語言能力。
需要多少錢我們才能感到幸福快樂?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滿足于現(xiàn)狀,但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或許錯誤理解了幸福和收入之間的關系。
眾所周知,金錢買不到幸福,然而收入和幸福之間存在可測量的關系,達到舒適生活標準的人比窮人更快樂。舒適生活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標準,美國大約是年收入7.5萬美元。超過7.5萬美元之后,更多金錢就無法帶來更好心情。調查顯示,人們以為年收入5.5萬美元的生活滿意度會比年收入2.5萬美元的翻一番,但實際上只增加9%。9%當然勝過沒有,但遠遠低于預期的100%回報。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如何使用金錢對幸福的重要性超過金錢本身,而盡情消費享受是一種將金錢轉變成快樂的無效率方式。
大多數(shù)勤于思考的人其實并不知道,他們的思考過程竟然也會像運動那樣消耗熱量。那么,每一次思考所消耗的熱量究竟能否量化呢?
與體力鍛煉不同,智力活動需要的能量不比平常多多少,但耗盡腦力足以讓我們產生疲勞感。大腦的平均質量為1.4千克,僅占身體總質量的2%,但占休息代謝率(在不活動的情況下身體所需能量,簡稱RMR)的20%。每個人的RMR會根據(jù)年齡、性別、大小和健康的差異而變化。如果休息代謝率平均為1300卡路里,那么大腦就消耗了260卡路里,每小時10.8卡路里,每分鐘0.18卡路里。由此算出大腦的功率為12.6瓦,只有標準60瓦燈泡的五分之一。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雙獨一無二的腳,且步行的方式千差萬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正在研發(fā)一種生物鞋底,以幫助識別人們的身份。
假如在生物鞋底安裝特殊的傳感器,就能測量腳的溫度和壓強,同時監(jiān)測步態(tài),再通過微型電腦與步態(tài)數(shù)據(jù)庫連接,就能辨別人們的身份。如果身份符合,生物鞋底會保持安靜;否則,就會發(fā)出無線報警信息。在核電站或軍事基地等要害區(qū)域,這種生物鞋底能幫助監(jiān)控人員出入,起到安保作用。據(jù)悉,研究人員已進行相關測試,證明靠生物鞋底辨別身份的精確度達到99%以上。同時,生物鞋底可能還具醫(yī)療用途,例如通過老年人的步速變化對老年癡呆癥提供早期預警。
責任編輯/李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