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花平 張 燁 葉淑麗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09級碩士研究生,湖南 長沙 410007;2、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4)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育齡期婦女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以痛經和不孕為主要臨床表現,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達10% ~15%,占婦科手術的約30%[1],嚴重影響著婦女身心健康。導師張燁教授潛心研究中醫(yī)及現代醫(yī)學理論,并總結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多虛多瘀的病理特征,以中藥消瘀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內異癥診斷標準 內異癥診斷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標準[2]。
1.2 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 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及《中醫(yī)婦科學》[4]的有關標準擬定。主癥:經前經期少腹、腰骶部不適或脹痛逐漸加劇。次癥:經痛引腰骶,痛甚昏厥,腹痛喜按;經色暗淡,質稀或挾有血塊,塊下痛減;肛門墜脹;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差便溏;性交疼痛。舌脈:舌淡黯、邊有齒印、瘀點瘀斑,苔薄白,脈細或細澀。具有以上主癥、次癥之2項及舌脈表現即可診斷。
1.3 病例納入標準 符合本病診斷標準且中醫(yī)辨證屬氣虛血瘀證者;準備接受手術治療的卵巢內膜異位囊腫患者,B超提示囊腫直徑≥3cm;年齡在20~45歲之間;同意納入本研究治療,并可以追蹤觀察者。
1.4 病例排除標準 年齡在20歲以下或45歲以上者;合并有生殖道畸形、生殖道腫瘤者;合并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甲亢、甲減,3月內服用過激素類藥物如避孕藥、促排卵藥、糖皮質激素等;對研究藥物及對照藥物過敏者;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5 一般資料
確診并符合診斷標準的內異癥患者48例均來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至深圳市福田區(qū)中醫(yī)院婦科就診患者,嚴格控制可變因素,按病人就診日期及門診號碼根據隨機分配表隨機將病人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4例。兩組內異癥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臨床一般資料比較 (n=24)
表1二組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性 (P>0.05),因此認為各組之間具有齊同可比性。
治療組病例均采用益氣化瘀法,以消瘀湯進行治療。藥物組成:黃芪15g,桂枝15g,鱉甲9g,血竭9g,炒蒲黃12g,三棱9g,莪術9g,三七5g組成。用法:將上述藥物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早晚口服,每次150ml。對照組口服達那唑膠囊每日2次,每次0.2g(江蘇環(huán)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1g×30粒,國藥準字H320022729),兩組患者均于月經干凈3天后開始服至經行停藥,3月為一療程。
痊愈:癥狀 (包括氣虛瘀血證候)全部消失,盆腔包等局部體征基本消失;顯效:癥狀 (包括氣虛瘀血證候)基本消失,盆腔包塊縮小;有效:癥狀減輕,盆腔包塊無大或略縮小,停藥3個月內癥狀無加重;無效:主要癥狀無變化或惡化,局部病變有加重趨勢。
統計結果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自身前后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應用成組t檢驗。
表2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 (n=24)
表2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91.7%,對照組總有效率79.2%,經秩和檢驗,無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兩者效果相當。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A125值的比較u/ml(±s,n=2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A125值的比較u/ml(±s,n=2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個月后治療組 24 50.59±7.92★ 27.18±6.06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3△★對照組 24 50.86±8.04 26.19±5.79△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指標 (n=24)
表3結果表明: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血漿比粘度無明顯差異 (P>0.05),同組治療前后比較均有顯著差異性 (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各項指標比較有差異性 (P<0.01,P<0.05)提示治療組能改善內異癥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其血液粘稠度,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中藥組中有4例出現腹瀉,每日2~3次,可耐受,未予處理,患者繼續(xù)堅持治療。西藥組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3例ALT升高,2例烘熱汗出,2例體重增加。
目前西醫(yī)治療方法是常規(guī)的藥物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副作用較多,手術手術損傷大,治療復發(fā)率高,且根治性手術一般女性心理上難以接受。中醫(yī)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是現階段中醫(yī)藥治療內異癥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中醫(yī)認為內異癥的主要病因病機是瘀血阻滯,王清任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本研究以益氣化瘀立法,擬方消瘀湯方治療內異癥。消瘀湯方由扶正藥和活血化瘀藥組成,具有補氣不助邪,化瘀不傷正的特點。通過臨床觀察: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為79.2%,兩組CA125比較無顯著差異性,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改變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P<0.01,P<0.05)。治療組治療3個月后復查肝腎功能未見異常,對照組4例ALT升高。以益氣化瘀法立方的消瘀湯治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療效顯著,可通過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CA125水平從而改變盆腔血液循環(huán)達到緩解和治療內異癥的目的,是治療子宮膜異位癥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體現了中醫(yī)復方作用的特色和治病的優(yōu)越性。
[1]Shaco LR,Sharabi S,Benharroch D,etal.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and9,E-caderin andβ -catenin expression in endometriosis,low -grade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non-neoplastic entopic endometrium[J].EurJObstetGynecol Reprod Bio,2008,139(2):226-232.
[2]中華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1990年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標準[S].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1,11(6):377- 37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267-271.
[4]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