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汝輝 王 波本刊記者 嚴碧華
“中國好人”李玉坤
□ 王汝輝 王 波本刊記者 嚴碧華
一名年過六旬的普通環(huán)衛(wèi)工人,每月拿著幾百元的工資,卻無償資助20多個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她就是山東文登人——李玉坤。十多年來,她收入微薄,卻善舉不斷。
汶川大地震、西南旱災和玉樹地震,她都曾經(jīng)慷慨解囊。粗略統(tǒng)計,她先后為災區(qū)捐款10多萬元人民幣。
2010年4月,即將大學畢業(yè)的康玉靜來到了文登市環(huán)衛(wèi)局,表情既緊張又帶著些興奮,她要找一位“李大伯”。
可是,環(huán)衛(wèi)局根本沒有“李大伯”這個人??涤耢o感到很納悶,焦急地說起了受資助的情況。原來,環(huán)衛(wèi)局的“李大伯”每年資助她一千元上學,當年剛好是第四個年頭。
經(jīng)她這么一說,負責接待的柳科長隨即就明白了康玉靜要找的是誰。十幾分鐘后,柳科長帶著康玉靜來到了文登市步行街,邊走邊告訴她要找的“李大伯”就在這條街上。
沒多久,兩人停在了一位正在掃大街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面前,柳科長拍著李玉坤的肩膀,然后對康玉靜說:“小康,這就是你朝思暮想的‘李大伯’。”
聽完柳科長的話,康玉靜楞住了,她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四年來,讓她朝思暮想的“李大伯”,竟然變成了一位掃大街的阿姨。
事情還得從四年前說起。2006年秋,李玉坤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吃完晚飯后,她照常翻開了當天的報紙。
突然,她看到了一篇報道。上面說,在榮成市有一位姓康的姑娘,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雙目失明,這位姑娘的學習成績非常好,考上了大學,卻因為家庭困難面臨退學的危險。
看完這篇報道后,李玉坤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她拿起筆給小康寫了一封信,鼓勵她要堅強,說困難總會過去。信中李玉坤還說,每學期她會給小康匯去一千元錢,盡量幫她完成學業(yè)。
一晃就是四年,在康玉靜心中一直有個愿望,那就是一定要當面對恩人說一聲謝謝。
但當看到眼前這位衣著破舊、雙手粗糙、正在馬路上打掃衛(wèi)生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時,康玉靜怎么也無法將她同那位總是在信中樂觀地鼓勵自己好好學習生活的“李玉坤”聯(lián)系在一起。
回想起四年來自己收到的捐助,再看看這位老人欣慰的笑容與疲憊的神情,她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她這才明白,原來四年來自己的生活費是用那把脫了毛的掃帚,一下一下掃出來的。
事實上,像康玉靜這樣受到李玉坤資助的貧困學生有20多個。對她來講,工作勞累之余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讀孩子們給她寫來的信。信中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好消息都會令她幸福半天,這種幸福使她徹底忘記疲勞。
“只要能幫助困難家庭和困難學生解決些困難,我就會感到很幸福?!苯邮堋睹裆芸酚浾卟稍L時,李王坤如此說。
說起李玉坤的熱心腸,在文登當?shù)貛缀鯚o人不知。
只要別人有困難,認識的她要幫,不認識的她也要幫,當?shù)赜惺虑樗隽Γ獾赜袨那?,她也決不袖手旁觀。
1999年,李玉坤在當?shù)仉娨暸_春節(jié)晚會上看到十幾個特困生在政府資助下步入大學校園之后就下定決心,“哪怕自己勒緊褲腰帶,不吃不穿,也要為貧困生獻上一份愛心?!彪S后她就把自己利用下班時間、連續(xù)5年每夜刻花邊攢下的,準備用來還債的1200元錢,全部捐給了溫暖工程,用于救助貧困生。
在了解李玉坤的情況后,文登市領導于1999年12月7日到環(huán)衛(wèi)處看望她。對她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高尚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獎勵李玉坤2000元錢,她又全部捐給了溫暖工程。
同年,文登市建設局考慮到她的晚年沒有生活保障,便專門撥付5萬元給她養(yǎng)老。文登市環(huán)衛(wèi)處的工作人員也私下叮囑她,這個錢是給你養(yǎng)老的,一定要自己留著,再不要捐了。
后來,當?shù)赝菩写簖g居民養(yǎng)老保險時,同事建議她拿出這筆錢投保,以解后顧之憂。但那時,這5萬元早被李玉坤一分不留地捐助給了貧困生。
2001年,在當?shù)貗D聯(lián)組織的“社會媽媽”活動中,李玉坤主動參加并資助了貧困生王夏。除學費外,每到換季或過節(jié),她就會帶著衣物和水果去看望王夏。從李玉坤的住處到王夏家有20多公里的路程,為了省下幾元錢的車費,她每次都是騎自行車去??紤]到她的難處,婦聯(lián)為她在離城較近的米山鎮(zhèn)調(diào)換了一個貧困生作為資助對象。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她竟把兩個孩子都資助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李玉坤捐款3000元,并聯(lián)系救助了綿陽的4名兒童;2010年,西南旱災,捐款1000元;玉樹地震,捐款3200元……
這只是一份并不完整的捐款記錄,因為對于自己捐助的善舉,李玉坤不愿多說。
以前,李玉坤的捐款主要通過市環(huán)衛(wèi)處。近幾年,為躲避新聞采訪,李玉坤不再通過單位捐款,而是通過民政、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捐款,所以十多年來,她到底捐了多少錢,捐助了多少個孩子,連她自己都算不清楚了。
李玉坤在銀行為其資助的貧困學生匯款。圖/王波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僅靠著微薄的收入,緣何如此善舉不斷,這顯然讓外界好奇。
這又得從一件小事說起,那是1993年的一天,上小學的女兒回家說學校組織春游,向她要10元錢車票錢。李玉坤有10元錢,但卻不能給女兒,因為這僅有的10元錢,是他們一家人半個月的生活費。她對女兒說:“閨女,咱不去吧?”女兒哭著問:“為什么別人都能去,我不能去……”面對女兒的淚眼,李玉坤一把抱過女兒,娘倆一起哭。
那時李玉坤的丈夫和婆婆都臥病在床,一家五口人僅靠李玉坤120元的工資和丈夫80元的病退金生活。因為沒有柴草,一家人曾經(jīng)三天舉家無炊,只能啃冷饅頭。
就在李玉坤一家陷入絕地之時,李玉坤的丈夫呂道海所在單位——山東曲軸總廠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我最難的時候,我得到了社會的幫助?,F(xiàn)在我比那時好過多了,我應該回報社會?!崩钣窭ふf。
今年65歲的李玉坤,40歲時成為文登市環(huán)衛(wèi)處一名清掃工。就是這樣一份“低人一等”的工作,卻讓李玉坤非常珍惜,從踏進環(huán)衛(wèi)處大門的第一天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無論家庭生活多么困難,她都沒有因為家庭拖累耽誤過工作。即使丈夫和母親去世時,她也只請了兩天假。
她先后清掃過的四、五個路段都是困難路段,別人不愿去,她卻毫無怨言,起早貪黑,勤勤懇懇,硬是把臟亂差的路段掃成了“樣板街”。
比如她現(xiàn)在清掃的步行街,人流量大、商鋪商販多、工作強度大,連續(xù)換了幾茬清掃工人,都堅持不到3個月就辭職不干了。2004年,李玉坤主動要求承擔步行街的清掃工作,一干就是8年。
工作中,李玉坤經(jīng)常遇到不尊重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事情,但這些從沒有影響到她的工作熱情。一次,一個攤販亂扔雜物,李玉坤馬上過去收拾,并提醒他不要亂扔。那個攤販說:“哼,一個掃大街的,你算老幾,還來管我?”李玉坤也不和他辯解,只是把垃圾收拾干凈。那個攤販賭氣又扔,她又一聲不響地收拾。后來,那個攤販終于感到了慚愧,再也不隨地扔垃圾了,還從家里帶來了掃帚、簸箕,幫助李玉坤收拾,兩人從“冤家”變成了朋友。
無論是工作還是捐資助學,李玉坤從未覺得自己有多么高尚,在面對媒體和社會的好評時,李玉坤總是淡淡地說,“這沒有什么?!钡齾s時時刻刻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