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鄭州 450009)
涉外導游的本質(zhì)與跨文化交際的探討
張 媛
(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鄭州 450009)
針對涉外導游的本質(zhì)與跨文化交際問題,介紹涉外旅游的本質(zhì)和涉外旅游消費與涉外旅游者的需求,探討了涉外導游的功能與跨文化交際,提出導游實踐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原則,以期在涉外導游工作把語言的深層含義與文化的真正含義傳達出來。
涉外導游;文化差異;涉外旅游
旅游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因此在它的發(fā)展中呈現(xiàn)經(jīng)濟和文化的特點,是人類的經(jīng)濟和文化的提高,促進了旅游活動的發(fā)展,所以說旅游是社會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旅游具有暫時性、異地性和體驗性的特點,這些自身的特點促使旅游者作為文化交際的主體,通過旅游者異質(zhì)文化的交際,使旅游文化成為一種特殊的流動文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旅游者跨文化交際。它的意義是指不同文化素質(zhì)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1]的相互交際。旅游文化是跨文化交際的一種最直接的形式,通過文化交際和對話,使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從旅游文化中得到相互了解和交往[2]。因此,涉外導游工作就成為雙方了解的媒介。所以,從跨文化交際角度探討涉外導游工作的本質(zhì),可以看到涉外導游對跨文化交際和文化傳播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涉外旅游在改革開放后得到高速發(fā)展,探討涉外旅游的目的,就需要從文化角度進行。旅游的本質(zhì)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它的目的是一種為了滿足以審美為突出特征的消閑活動,是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這是人們在生產(chǎn)力得到高速發(fā)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后的一種物質(zhì)需求,因此人們把涉外旅游認為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社交需要。人類的這種涉外旅游需求,是一種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涉外旅游也是一種文化交際的現(xiàn)象。因此,學者認為,對涉外旅游來講,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精神活動;它是通過自身的消費行為來獲得快樂的個人行為;涉外旅游可以刺激不同國家,利用旅游資源,在經(jīng)濟上獲得高速發(fā)展。因此,探討涉外導游,可以通過促進涉外旅游發(fā)展來揭示旅游的本質(zhì)。
涉外旅游是人們?yōu)榱烁惺艿囊环N行為過程,是利用交通工具、飲食、住宿和觀光消費的過程。涉外旅游文化消費與一般文化消費一樣,消費者在參與這種過程中享受文化產(chǎn)品,使消費者可以從消費中獲得精神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涉外旅游主要是在人類異質(zhì)文化的體驗中得到快樂,這是由于旅游者以自己國家的文化視野評價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在許多觀念上必然形成強烈的反差。不同文化差異構(gòu)成涉外旅游文化交際條件,使旅游體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實質(zhì)。
涉外導游對于不同的國家都會涉及到這一問題的實質(zhì),對于中國涉外導游來說,由于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旅游資源的廣泛和豐富,對國際旅游者來說,可以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和多樣化的要求,因此,每年國際旅游者的涉外旅游熱情都非常高漲,致使我國的涉外導游工作緊張。我國的涉外導游工作涉及的工作素質(zhì)要求很多,它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方面,其中有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建筑、中國的中醫(yī)、中國的道教、中國的戲曲、中國的書法、中國的烹飪、中國的武術(shù)、中國的茶文化等,它們在涉外導游中構(gòu)成了旅游過程的重要部分。旅游者在旅途中對中國的了解是否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獲,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涉外游客與涉外導游的交際,這是由于在涉外旅游中,涉外導游肩負著中國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的責任。美國的尤金·奈達指出,“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3]因此,對于涉外導游來說,要學習好中外兩種不同的文化,在對兩種不同文化的學習中,要掌握語用學上的移情功能,語用移情就是在利用語言交際時,要注意中外雙方的情感交際[4]。也就是說,涉外導游在與涉外游客之間在利用語言交際時,要注意考慮和理解語言的利用,對語言的理解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5]。涉外導游在利用語用移情時要考慮到對方的處境;同時在語用移情交際時,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布朗指出:語言交際需要一定程度的移情,才能夠有效地與人交際,如果對此做出錯誤的假設(shè)和判斷往往導致交際中斷。顯然,涉外導游如果在語言交際時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就很難達到交際的效果[5],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對方,就不可能會有移情。例如,涉外導游與涉外游客在第一次相識時,就需要利用口語交際中的語用移情,從言語交際雙方情感的角度談及語用移情的內(nèi)容[6]。如:“認識你是我的榮幸。”這是一個口語方面的移情例子,涉外導游是站在對方的角度,通過語言抬舉對方;如果涉外導游說成“你認識我是你的造化”,這表明涉外導游盛氣凌人,不可一世,會對以后相互間的交際設(shè)置巨大的心理屏障,可見利用語用移情,得到的結(jié)果是大不一樣的。顯然,涉外導游翻譯難得關(guān)鍵是在兩種文化中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如果在一種文化里就不會凸現(xiàn)差異,但在另一種文化里卻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涉外導游必須了解中外兩種文化的內(nèi)涵,例如語用移情的學習需要掌握中外文化。只有涉外導游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蘊,才能通過涉外導游達到與涉外游客溝通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文化上的理解和交際,達到通過涉外導游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
涉外導游肩負著跨文化交際優(yōu)化的重任,跨文化交際也叫跨文化擴散。兩國不同的文化隨同兩國的涉外交往得到廣泛傳播,涉外導游與跨文化交際優(yōu)化,首先就是口語交際的提高和優(yōu)化,在涉外導游過程中與涉外游客口語的交際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在這里涉外導游就可以利用語用移情來促進跨文化交際,在口語交際時利用語用移情,可以使涉外導游便于理解對方的語言習慣。例如:當有人表揚你時,應(yīng)使用“Thank you!”而不使用“Not at all.”。這樣,通過旅游中的口語交際,用語用移情來達到跨文化交際和文化擴散的目的,必然會成為中外兩種文化交際和融合的橋梁。這是兩種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的結(jié)果。這種在同一民族文化模式內(nèi),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tǒng)總會在發(fā)生碰撞沖突時受到約束。但在跨文化對外傳播時,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的差異,使中外兩種不同的文化在交際時的碰撞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這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作為涉外導游自然充當著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他們在與涉外游客的交際中,會促使不同民族在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這樣使涉外游客開闊了視野,利用語言和語用移情,以寬容的方式與人和諧相處,達到兩種文化的相互理解,使涉外導游成為跨文化交際的使者。
涉外導游的本質(zhì)與跨文化交際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問題,在導游實踐中,來自西方文化熏陶的人們?nèi)谌肱c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旅游情景中,在相互交際過程中時時會顯現(xiàn)復雜的、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是由于不同文化交際所引起的問題。要解決和處理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需要相互了解的過程,才能縮短涉外旅游者的文化和心理差距,使涉外旅游者從對跨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從經(jīng)歷對異質(zhì)文化的不解,達到兩種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因此需要涉外導游,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原則。
1.跨文化交際中的尊重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雙方應(yīng)相互平等。就是指涉外導游要把自己看成是涉外游客,這樣就一定會使涉外游客感到親切,就會有益于兩者情感的互相溝通,達到尊重跨文化的價值觀念。實際上對于文化來講是沒有優(yōu)劣之分的,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克服文化優(yōu)越感或文化自卑感,從跨文化角度來對文化進行認知,并能善于尋求共同點,涉外導游不要把自己看作是本國文化的權(quán)威,如果在跨文化交際中不能選擇適當?shù)奈恢?,例如,包括文化習慣的等同、身份地位的等同和處境、經(jīng)歷的等同,以及在旅游過程中的制度問題,涉外導游常會提醒涉外游客旅游安全問題,如果說:“我們在旅游中都要遵守時間約定,以免人員丟失。”涉外導游顯然把自己也擺到涉外游客的位置上。
2.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原則。兩種不同的文化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因此旅游中涉外游客求新求異,這是涉外旅游活動的特點。通過行萬里路來使涉外游客體驗異域文化,了解并學習不同文化,使涉外游客得到美的享受,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必要使任何一方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因此,涉外導游要具有外國的文化底蘊,在交際中利用語言移情的交際手段要合乎情理,涉外導游說話的思維、態(tài)度都要站在涉外游客的角度,考慮對方的利益,表述要合乎情理。如涉外導游對涉外游客說“你們在旅游中要注意安全”和“我們在旅游中要注意安全”,表述的情感是不同的。
3.跨文化交際中的學習原則??缥幕浑H的知識技巧,是通過不斷學習來掌握的。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離不開語用移情,一方面,在學習前人的知識與經(jīng)驗時,可以利用語用移情成功地促使跨文化交際。另一方面,與涉外游客現(xiàn)場學習與交際,發(fā)揮語用移情的功能,可以使旅游活動成為雙向交際,游客與涉外導游可以共享知識與文化的快樂。
涉外導游工作的核心就是做好交際和溝通工作。只要透徹了解各自文化的價值觀,把語言的深層含義與文化的真正含義傳達出來,就一定能夠達到真正的跨文化溝通和理解。
:
[1]歐陽莉.涉外導游的本質(zhì):跨文化交際[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11):173-175.
[2]魯莉.價值觀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4).
[3]張麗君.交際能力與跨文化交際的培養(yǎng)途徑[J].蕪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9).
[4]靳海濤.語言的本質(zhì)與跨文化語用的原理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
[5]韓清.英漢文化對比與跨文化交際的關(guān)系[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6).
[6]邴瑄.交際民族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的研究[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2,(2).
F592.68
A
1001-7836(2012)11-020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1.076
2012-09-25
張媛(1982-),女,河北豐潤人,助教,從事旅游英語、涉外導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