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麗
(松原市圖書館,吉林 松原 138000)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事業(yè)機構,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和基礎設施。公共圖書館向所有的社會成員開放,每一個公民無論城鄉(xiāng)、民族、不管性別、年齡都有平等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的權利,公共圖書館充分體現了公益、公共、公平的精神。因此,對弱勢群體的知識服務一直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圖書館不僅在建筑上、設計上開辟了無障礙通道,安裝了殘疾人專用設施,增設了盲人閱覽區(qū),還采取優(yōu)惠辦證、免費辦證、送書上門等各項措施,細致完善對弱勢群體的服務。體現對社會特殊群體的同情、善念和人文關懷。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公共圖書館理應對特殊群體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促使特殊群體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平等共享社會特色物質文化成果。
弱勢群體也稱社會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在英文中稱social vulnerable gyoups,它在存在形式上是一個虛擬群體,是社會中一些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或受社會排斥的散落人群之概念。他們是當前最需要關愛的群體,他們或因為身體殘疾,或因為教育的真空,或因為權力的缺失,導致在生存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信息素質又稱信息能力、信息素養(yǎng)。這個概念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工業(yè)協會首先提出來的。信息素質是了解和獲取信息的過程,是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統,同時鑒別信息價值、選取獲得信息的最佳渠道,是掌握和存貯信息的基本技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信息素養(yǎng)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美國圖書館協會信息素養(yǎng)委員會”在1989年年終報告中對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強調了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性。認為:“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人才能知道何時需要信息,才能具備尋求、評價和有效利用所學信息的能力;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人知道怎樣學習,知道該如何組織信息,并通過不同的方法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以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消費理論認為,現代社會,人們用于文化教育、娛樂場所的消費與其富裕程度成正比。收入越高的人群其文化教育、娛樂消息比例越高;反之,收入越低,文化教育、娛樂的支出也就越低。因此,一個缺少工作機會和基本保障的弱勢群體,也必然是一個文化消費能力弱的群體。可以說,經濟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一定是文化意義上的弱勢群體。據調查表明,失業(yè)下崗職工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而在農村弱勢群體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高達90%以上,其中文盲占24%。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是以一定的文化知識、信息設施為基礎,通過長期的實踐來實現的。顯然,對弱勢群體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由于收入較少,或者生理條件的局限,無法充分地接觸現代化信息設施,感知、享受豐富多彩的信息來源,信息素質的養(yǎng)成只能是一種奢望,而信息素質的低下甚至于匱乏又將嚴重削弱他們的勞動競爭力,成為他們就業(yè)的另一個“瓶頸”。所以,要想幫扶弱勢群體極早地融入社會,就必須大幅度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幫其找到再就業(yè)的出路。而勞動素質的提高就必須以信息素質的提高為前提。
毋庸置疑,弱勢群體比普通公民更需要社會關懷,更需要公共物品,而公共圖書館以其鮮明的公益性、公平性、平等性等特點,以社會最具精神感染力和道德號召力的心靈圣地,成為弱勢群體的精神家園。因此,圖書館在堅持以民主、法制、人權的原則,維持主流社會與弱勢群體之間聯系的過程及促進社會和諧中起著重要、積極的作用。
3.2.1 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為圖書館培養(yǎng)和提高弱勢群體的信息素質提供了豐富的土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投入不斷加大,圖書館更加重視對各種類型信息資源的收集,館藏資源異常豐富。除了傳統的印刷型如紙質圖書、期刊,各種會議記錄、學位論文;非印刷型的信息資源,如視聽、電子期刊、縮微、機讀資料等也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為培養(yǎng)和提高弱勢群體信息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2.2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施,為圖書館培養(yǎng)和提高弱勢群體素質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拔幕畔⒐步ü蚕砉こ獭笔怯晌幕俊⒇斦抗餐l(fā)起實施的一項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標志性工程,于2002年4月正式啟動。其主要內容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中華優(yōu)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加工和整合,利用覆蓋全國的網絡化管理和服務理念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與共享,以達到優(yōu)化文化資源配置,擴大優(yōu)秀文化資源,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縮短城鄉(xiāng)之間、區(qū)域之間文化發(fā)展上的差距,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活動得以明顯加強。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作為公共文化建設工程的重點,有效地推動了各級圖書館的數字化文化建設及服務方式的改進,豐富了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增加了圖書館的知識信息傳輸水平,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各級公共圖書館必須充分發(fā)揮“文化信息共建共享工程”的作用,為信息匱乏人群、社會弱勢群體敞開大門,給他們提供一個免費接觸現代化信息設備、逐步養(yǎng)成信息能力的溫暖平臺。
領會“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工享工程”精神實質,提高弱勢群體的素養(yǎng)意識。各級圖書館應積極組織廣大弱勢群體,認真學習“工程”相關知識,熟悉設備使用方法,使“共享工程”在為廣大弱勢群體提供健康、實用、積極向上的文化資源的同時,又培養(yǎng)、提高了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教育的中心,擁有進行社會教育的文化及資源優(yōu)勢,因而是對弱勢群體提供知識服務的重要力量。但是,關懷弱勢群體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所以,公共圖書館應加強與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聯系,廣泛與民政、教育、法律、醫(yī)療、經濟、新聞媒體等社會部門積極合作,建立服務、培養(yǎng)、健全弱勢群體信息素質的社會合作機制。
館員端正服務態(tài)度,維護特殊讀者的閱讀尊嚴。本來這一部分特殊的讀者就有自卑、自閉的現象,如果圖書館不給其以人格上的尊重,那么,一定會影響圖書館的利用率,影響他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所以,公共圖書館一定在服務上從特殊讀者特色服務方面考慮,增強其熱愛生活的信心。
建立長效機制:①制定詳細計劃,專人負責,明確職責。此項工作必須有計劃,有具體內容和成效評估,有專人負責。②因材而異,因才施教。弱勢群體中有下崗工人、進城農民工、教師退休職工、“體制”外工人、殘疾人等,健康條件千差萬別,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這種客觀差異決定了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信息素質,要采取靈活的方式,因人、因材施教。③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形式多樣的講座、報告會、培訓班等,培養(yǎng)弱勢群體的信息素質。
4.4.1 實施免證閱覽,全面開放。對他們免辦閱覽證,免費辦理借閱證,延長借閱時間,優(yōu)先預借、代購、代借、代還、送書上門等多面人性化服務。
4.4.2 定期為特殊群體舉辦系列講座。講座可以分多種形式諸如:勵志方面的講座,從而改變他們對世界的扭曲看法,拋棄掉自卑心理,培養(yǎng)自強、自立性格,掌握一本生存技能,擴大他們參與社會的機會,促進他們早日融入主流社會。
4.4.3 創(chuàng)建本地區(qū)弱勢群體服務聯盟,更好地拓寬信息傳遞渠道,利用網絡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加廣泛、細致、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平臺。
總之,弱勢群體服務問題是公共圖書館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圖書館界一定要重視起來,制定出相應的與本館適應的特色服務方式,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無償服務于社會的作用。
[1]梁愛民.弘揚人文精神,為讀者做好服務[J].山東紡織經濟,2005(2).
[2]中國圖書館學會七屆四次理事會2008年2月15日通過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
[3]顏艷萍.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為弱勢群體實施知識援助的思考[J].云南圖書館,2007(3).
[4]韓利平.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fā)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J].云南圖書館,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