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是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中,在意大利歌劇和德奧器樂創(chuàng)作領域都獲得成功的唯一作曲家。他將一生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歌劇創(chuàng)作中,尤其是他的喜歌劇作品在音樂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莫扎特的成熟歌劇中重唱的比例壓倒了傳統(tǒng)的詠嘆調而占據了首要的地位,最重要的動作都是在重唱中發(fā)生的。他與劇作家達·蓬泰合作的三部喜歌劇是古典主義喜歌劇之冠,作品中有大量的反諷,它們達到了達·蓬泰所宣稱的他和莫扎特的意圖。
《費加羅的婚禮》《唐·喬瓦尼》《女人心》這三部代表著莫扎特維也納時期喜歌劇創(chuàng)作最高成就的作品,其中《費加羅的婚禮》以意大利喜歌劇的形式構思,融合了正歌劇的嚴肅戲劇矛盾主題,音樂充分顯示出莫扎特以音樂塑造戲劇角色的卓著才能?!短啤掏吣帷穭t是一部悲喜劇,劇中主要角色唐·喬瓦尼未被寫成一個無道德的罪犯,而是處理為無視權威和傳統(tǒng)道德的死不悔改的反叛者。《女人心》是傳統(tǒng)的意大利喜歌劇。三部歌劇除詠嘆調外,重唱都成為表現戲劇矛盾場景的重要手段。
一、我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現狀
(一)喜歌劇作品匱乏
在中國歌劇的百花園中,喜歌劇作品的花朵可謂少之又少,甚至是中國歌劇的空白??赡芘c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和人文環(huán)境有關,這么多年雖然曾產生過一些“喜歌劇”的作品,但是該詼諧的地方讓人笑不起來,該幽默的地方又很刻板,里面摻雜了太多嚴肅和刻意的成分,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二)對歌劇創(chuàng)作手法——重唱的運用需要突破和提高
莫扎特喜歌劇中將重唱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又極大地發(fā)揮了重唱的作用,莫扎特通過重唱刻畫人物形象和心理,通過重唱展開戲劇情節(jié),使歌劇音樂推向高潮,這些都是莫扎特的重唱創(chuàng)作手法的高超之處。在我國歌劇的創(chuàng)作中,重唱的運用卻顯得生硬刻板,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在抗戰(zhàn)時期黃源洛的歌劇《秋子》,其中使用了五首二重唱和一首三重唱,這是我國較早運用重唱的歌劇之一。
隨著歌劇創(chuàng)作的繁榮,歌劇重唱的運用有了新的發(fā)展,重唱也有了較大的進步。在《蒼原》的第三樂章,從渥巴錫、艾培雷的二重唱開始,到娜仁高娃、舍愣先后進入的四重唱。在施光南的歌劇《傷逝》里,作曲家通過運用重唱來展開戲劇的沖突,從而增強了重唱的戲劇性表現力。如子君與涓生的愛情二重唱。
從以上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探索音樂通過重唱表現戲劇沖突方面中國歌劇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取得了顯著的突破,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問題。首先是我國歌劇重唱創(chuàng)作的數量少和質量相對不高,即使在一些較為優(yōu)秀的當代歌劇中,對于重唱的運用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是滿意度和欣賞度都不是很高。莫扎特在他的喜歌劇作品中大量的運用重唱來展開劇情,激化沖突,使重唱成為推動戲劇向前發(fā)展的有效動力,但在我國的歌劇中還沒有見到像這樣把一組性能和色彩各異的重唱串連起來構成完整的重唱場面來表現復雜的戲劇沖突的歌劇作品。另外,我國歌劇中重唱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往往在出現重唱的地方給人一種生硬刻意的感覺,這說明我國作曲家在歌劇中運用重唱的主動意識還不夠強烈,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還遠遠不夠,因此造成我國歌劇運用重唱只是為了裝飾和點綴劇情。這類重唱是單一的,突兀的,常常給人可有可無的感覺,仿佛重唱的出現并不是劇情到這一步非唱不可,而是一個華麗的裝飾而已。再者,仍然受中國主調音樂的影響,主調和聲性重唱占據的比重太大。這類重唱是以襯托聲部對旋律聲部的從屬和依附關系為特征的,缺乏應有的獨立性,一般來說是著眼于人物間情感狀態(tài)共同性的描繪,重唱類型的單一也勢必會削弱歌劇音樂的戲劇性。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借鑒西方歌劇創(chuàng)作經驗,探索我國歌劇創(chuàng)作規(guī)律
歌劇既然是“舶來品”,就應當去學習其先進的創(chuàng)作手法,可借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再依照我國的國情和作曲習慣進行合理的改進和發(fā)展。在中國歌劇發(fā)展的這么多年,產生的一些優(yōu)秀的歌劇作品,我們要從這些作品中總結其成功的經驗,探討其成功的原因,從而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歌劇應如何適應新的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前文關于莫扎特喜歌劇重唱的分析和論述,恰恰給筆者很多關于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和思考:莫扎特作為德國人能將意大利歌劇寫的出神入化,深受世界人民的欣賞和喜愛,說明歌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沒有國界和種族的,這也給我們中國的歌劇創(chuàng)作指明了不要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思維局限在本國的領域,既然是“拿來主義”,就要敢于取其精華,大膽嘗試。
(二)音樂院校和藝術團體加強創(chuàng)作,加大歌劇的學習和推廣
音樂院校和團體是歌劇推廣和發(fā)揚的良好土壤,在這里有大批的歌劇創(chuàng)作者,歌劇演唱者,歌劇研究者,歌劇的繼承和發(fā)展在這個人群中得到最有效的實現。加強和提高作品的創(chuàng)作水平對作曲者提出新的要求,不能墨守陳規(guī),敢于在教學和實踐中嘗試新的作曲手法和技巧。在針對于學生的教學中,教師也要全方位的去選擇作品,除了歌劇詠嘆調的教學之外,加強學生對于重唱的學習和實踐。同時還要在教學中注重中國歌劇作品的學習和演唱,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歌劇作品。藝術團體作為展現藝術作品的最佳平臺,作用在于能夠將歌劇作品搬上舞臺與觀眾見面,而且在它的后方還有包括作曲、導演、指揮、樂隊、燈光、舞美、道具等等強大的支持力量在有效的協(xié)助其完成。
(三)加大對于歌劇的宣傳和支持力度
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一聽到歌劇這個名字就會聯(lián)想到高雅、嚴肅,更有甚者認為欣賞歌劇是附庸風雅,嘩眾取寵的事。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是與我們對歌劇的了解太少,我們聽到的歌劇太少直接相關的,這就要探究我們對于歌劇的推廣和宣傳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像現在的流行音樂推廣一樣去對歌劇的宣傳做到應有的支持和大力弘揚?雖然我們知道歌劇是“舶來品”,受文化和地域的影響很大,但是畢竟21世紀是一個開放和全球文化共生的時代,人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味的認為歌劇曲高和寡而不加以宣傳推廣,就更將它推向了兩難的境地。
三、結語
首先,對莫扎特的重唱這個高度發(fā)展的藝術現象的全面研究和深入理解當不是我這篇短文所能完成的。其次,長期困擾我國音樂家的歌劇創(chuàng)作探索或許將從中受益。再次,作為專業(yè)音樂院校學習的一部分,聲樂學生和演唱者應當廣泛地學習和演唱不同題材和形式的聲樂作品,開闊視野并擴大曲目量。最后,對莫扎特歌劇的研究將會給中國歌劇的研究帶來新的著眼點和審視角度。我相信,世界音樂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需要不同民族不同藝術的不斷借鑒和融合才能達到最為輝煌的境界,真誠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作者簡介:楊照民,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教師)